拓和明,陜西省子洲中學校長,高級教師。曾被陜西省政府評為“陜西省優(yōu)秀教師”“陜西省骨干校長”; 2014年,被陜西省人事廳、教育廳評為“陜西省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所主持的陜西省“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語文課堂教學中‘導學案與教學資源整合研究”成果在教學實踐中獲得顯著成效。
“十二五”以來,教育改革的理念已植入每位教師心中,而課堂改革又是教育改革的重點。為了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更有效地學習,筆者所在學校的教師們通過探究并編寫導學案,重視預習課,把握好語文展示課,形成了課堂教學有效學習的“三步驟”,即導學、預習和展示。
一、編寫有效的導學案
教師所編制的導學案是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案,包括信息板塊和自學綱要板塊。
1.信息板塊
信息板塊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客觀信息板塊,主要是客觀知識內容,只需填寫完整即可。二是主觀信息板塊,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編寫,方能起到有效導學的作用。目標、學習重難點要根據教學大綱、單元訓練要求和教材文本內容而定,更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來定,不切實際的目標或大話套話的重難點,會使學生無從下手,望而生畏,達不到導學的效果。
2.自學綱要板塊
自學綱要板塊主要是預習案的處理。預習案是經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制定的,是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有效學習方案。它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是知識鏈接,要提供給學生與文本教學相關的知識,教師要盡量使鏈接內容精辟。
二是自我探究,是培養(yǎng)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的板塊。教師在編寫時要注意知識的基礎性、趣味性,避免復雜呆板,使學生能夠產生探究的愿望,并能夠通過努力獨立完成。
三是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遇到問題時,逐漸學會與他人合作達到共贏。這部分問題的設置要由易到難,并客觀與主觀結合。由易到難是為了使學生產生探究的信心,主客觀的結合是為了引發(fā)學生爭論和辨析。
四是能力拓展,是對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考查與提升。要求教師圍繞文本并結合學生實際能力設置內容,要有層次性,以便能夠兼顧學生個性差異和能力不均衡的實際情況。
二、預習課對預習案的有效處理
預習課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學習的課堂。學生依據課本,結合“導學案·預習案”熟悉文本,為展示課做好準備。
1.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預習
教師有時為了趕進度,給學生留的預習時間過少,導致部分學生沒有經過獨立思考,沒有形成自己的觀點,甚至抄襲資料完成預習案,最后在展示課上木訥結巴,談不到關鍵處,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為此,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預習進度,處理好內容進度與預習時間的調配。
2.給予學生“授之以漁”的預習指導
教師在預習課上陪伴學生整個預習過程,當學生遇到疑難時,應該給予巧妙的解釋,要提示解決方法,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要鼓勵學生自己探究或合作探究。這樣才能避免機械化展示,或照本宣科。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更高層面的“授之以漁”的預習指導。
3.在預習過程中有效使用教輔資料
在信息化時代,學生的教輔資料可謂琳瑯滿目,層出不窮,有求必應。過于便利的輔助工具會影響學生動腦動手,使學生產生依賴思想,有些人甚至還會抄襲教輔資料答案來應付展示課。為此,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正確使用教輔資料的良好習慣。要讓學生“知其然,還需知其所以然”,知其然是“模仿”,知其所以然才可能“創(chuàng)新”。學生由參照教輔資料到形成自己理解的過程,正是由模仿到創(chuàng)新的過程。
4.結合導學案合理準備展示材料
展示材料其實就是學生在展示課中結合“展示案”準備的展示手稿。如果展示課是舞臺,那么展示手稿就是劇本。不同劇目,不同角色,自然會有不同的劇本。展示案包括預習檢測項目、能力拓展項目。預習檢測項目應以課本和“預習案”為主展示手稿;能力拓展項目則以課本和相關資料為主展示手稿。教師在預習課上應給予科學指導。
三、展示課的四個注意事項
展示課是語文課堂的高潮部分,是對學生預習成果的再次檢測。師生可以利用“導學案·展示案”找到新舊知識的“焊接點”。在展示課上,教師要注意以下事項。
1.注意展示內容與展示時間的合理安排
許多教師在展示課上都以“展示案”為準則,有時因為內容多而時間少,造成展示效果不佳;有時因為內容少而時間多,造成展示疲勞,浪費精力。因此,教師要對“展示案”中的內容與時間進行靈活調配。
一是依據學生預習情況來調整。在預習過程中發(fā)現的學生容易理解的知識,展示時間少一點;對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展示時間多一點。
二是依據學生的層次情況來調整。同一內容如果由優(yōu)秀學生展示,時間可以緊湊點;如果由潛能生展示,則時間寬松點。
三是依據學生的展示興趣來調整。如對某內容學生興致盎然,或分歧較大,爭論激烈,教師就需要靈活把握:要么暫停,待以后安排時間再次展示;要么讓學生充分討論或發(fā)揮,將其他展示內容推后。
四是依據學生的學習需求來調整。在展示中發(fā)現學生們對一些內容不理解,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直到幫助他們理解為止。展示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或生成新的問題,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2.注意展示課主持人的合理選擇
主持人在展示課中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承擔著推進展示過程、評價展示效果、處理展示中突發(fā)問題等任務。所以必須合理選擇。
一是根據難易程度確定主持人。一般比較簡單的展示內容,由學生主持。如課后習題處理、基礎知識考查、簡單的文本內容概括等。而古文、詩歌等課文的學習,需要由教師主持。
二是根據需要靈活調整主持人和變化主持形式。一堂展示課可以有一個或多個學生輪流或共同主持。如基礎知識由一位學生主持,而能力拓展由另一位學生主持。展示內容簡單的只要一人主持即可,如果是默寫和背誦,可由幾個小組成員同時展示,這時就需要多位學生共同主持,但要有一名學生作為總主持。
三是當師生共同主持展示課時,教師要有意收斂,讓學生放開主持。通常師生共同主持時,學生可能會依賴教師,聽從教師的支配,變?yōu)椤翱堋?。因此,教師要在“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原則下收斂自己,甘愿為學生當助手。要使學生感到主持水平可以與教師相媲美,那才是成功的、有效的師生展示課。
3.注意在展示課中對學生展示內容的點撥
展示課的點撥是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思想火花的碰撞,也是學生能力增長的開始。
一是小組內部點撥。學生的展示內容首先在小組內部點撥,一般在展示課之前完成,有時也會在展示課中不影響其他組學生的情況下,議論點撥本組內容。這是學生之間思想火花的最初碰撞。
二是班組集體點撥。各組一一展示后,主持人讓全班學生對展示內容做出點撥。有時本組同學也可以繼續(xù)點撥本組內容,補充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全班學生的點撥活動過程就是學生之間思想火花的再次碰撞。
三是教師參與點撥。教師不應輕易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以免影響學生的正常發(fā)揮。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要在必要時提醒“主人”,這個過程是師生思想火花的碰撞。
經過三次展示點撥,三次思想碰撞,使學生的展示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達到課堂有效學習的目的。
4.注意展示課激勵制度的有效實施
合理的激勵制度可以促進學生積極展示,更好地推進課堂,實現教學目標。
一是個人激勵與集體激勵同步進行。展示課中小組展示是通過個別組員或部分組員來實現的。如果展示內容優(yōu)秀,觀點明確,受到大家的認可,就不僅要給小組獎勵,還要給展示者獎勵。組別的獎勵是對小組集體智慧的認可,對組員的獎勵是對展示者個人能力的認可。集體榮譽和個人榮譽同時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的個性成長。
二是對優(yōu)秀生與潛能生激勵方案的差異性地有效實施。展示課中常常是優(yōu)秀生展示,潛能生旁聽或羞于展示。為此,教師要通過激勵制度調動潛能生積極參與。如對于簡單的內容,如果由優(yōu)秀生展示,則小組與個人均獎勵較少;如果由潛能生展示,則小組和個人獎勵較多,由以調動潛能生展示的積極性,使他們的能力得到優(yōu)先訓練。由于獎勵制度的傾向性,優(yōu)秀生也會更積極幫助潛能生參與展示,形成小組內部“優(yōu)幫差”的有效學習機制,最終達到共同提高的結果。
三是小組之間差異性獎勵制度的科學實施。一個班的學生之間,組與組之間都會有差異。主持人在展示過程中要找到平衡這些差異的辦法,就要依靠獎勵分值的調配,如為提高弱勢組別展示的信心,初期在分值獎勵上就要給予照顧。比如讓弱勢組側重簡單展示內容,并且分值更高。教師要注意使優(yōu)勝組與弱勢組的差距不要太大,但也要保持一定的客觀差距。唯有如此,才會使學生意識到這種差距,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以上在語文課堂上實施“導學、預習、展示”的三步驟教學法,經實踐證明,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值得推廣。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