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曉珺
(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 山東 濟南 250000)
從《霧都孤兒》看狄更斯人道主義思想
尚曉珺
(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 山東 濟南 250000)
作為19世紀英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文學的杰出代表,狄更斯被恩格斯喻為“時代的旗幟”。本文以《霧都孤兒》為例,從揭露工業(yè)文明掩蓋下的社會問題、諷刺金錢權(quán)勢相結(jié)合的情感關系、贊揚苦難壓迫下不變的善良品質(zhì)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分析作家如何立足于19世紀英國社會現(xiàn)實,將其人道主義思想融入到小說創(chuàng)作。
狄更斯;《霧都孤兒》;人道主義
關注社會,為生民立命是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文學創(chuàng)作的普遍價值取向,而人道主義則是狄更斯進行現(xiàn)實批判的重要思想武器。作為一個人道主義者,狄更斯懷著慈悲之心將人道主義思想付諸實踐、融于生活最終凝注于創(chuàng)作。《霧都孤兒》作為作家第一階段小說,人道主義思想貫穿全篇,除了有早期思想的鮮明特點外,還包括后期思想的雛形。
《霧都孤兒》創(chuàng)作于19世紀30年代,這一時期工業(yè)革命發(fā)展帶來了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繁盛,從而奠定英國“世界強國”地位。然而在一派繁榮的工業(yè)文明之下,社會矛盾和問題也愈發(fā)突出,狄更斯在他的這部小說中以幽默尖銳的筆調(diào)揭露出工業(yè)文明掩蓋下的社會問題。
狄更斯向我們展示了一批毫無作為腐化墮落的社會機構(gòu)和政府機構(gòu)。小奧利弗出生于貧民習藝所,這個本應幫助窮人獲得在社會上安身立命技能的地方卻是孩子們苦難的開始。一層又一層盤剝使他們食不果腹,而錦衣華服的董事會成員拒絕甚至懲罰他們想要吃飽的表達,甚至小奧利弗在貝朗洛先生家喝到的一碗肉湯放在董事會眼中兌上水可以應付五十個窮人。這些高高在上的董事們還對自己富有“仁慈”大加歌頌,“在人世的一切人中,惟獨董事會,一見到任何人在感情上稍微表現(xiàn)的麻木不仁便必會驚愕萬狀,義憤填膺?!雹偈聦嵣?,他們卻是真正的冷漠無情,闊先生闊太太的葬禮上哭的不能自已,一轉(zhuǎn)眼便可歡聚一堂。在“上流社會”,他們戴著偽善假面以求獲得贊美與肯定,而面對窮人則暴力武斷的決定其命運,視人命如草芥,做出讓一個十歲孩子去掃煙囪的決定。除了貧民習藝所,匡扶正義的政府機構(gòu)警察局同樣讓人失望,局長范先生毫無建樹、尸位素餐,每天只想著如何在案件審理中獲得利益,貝朗洛先生遭到偷竊去警察局報案時這位局長蠻橫無理的多次打斷他的講述,對奧利弗進行審判時同樣輕率隨意,不講求任何證據(jù),“不耐煩”幾乎成為這位局長的代名詞,司法工作可見一斑。
從《霧都孤兒》我們可以看到,工業(yè)文明帶來花團錦簇的同時,無論是上至政府機構(gòu),下到低層社會,都存在著嚴重的社會問題與不可調(diào)和的社會矛盾。
在小說中作者塑造出五對情侶或夫妻,其中只有心地善良情感純粹的露絲和哈里獲得最終幸福。蒙克斯父母與班博夫婦這兩對金錢與權(quán)勢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則最為不幸。蒙克斯父母在小說中都已死去,但他們的婚事可以說是導致后面人不幸的開端。因為利益關系蒙克斯父親被迫娶了大他十歲的女人,這位無愛的女士因嫉妒給露絲和奧利弗母親帶來災難。而蒙克斯則由于得不到父親的管教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成為整個陰謀的策劃者最終慘死獄中。蒙克斯是狄更斯人性觀的典型代表,兒童人性本善,墮落是父親疏忽和母親教唆共同導致的,改變了其自然人性最終鋃鐺入獄。與蒙克斯父母的婚姻相比,班博夫婦的結(jié)合更為可笑,班博先生拜訪柯尼太太時,“他看到掛著小鎖的匣子,搖一搖,聽到金元相碰的聲音。然后他做出重要決定?!雹谶@個重要決定便是娶柯尼太太為妻,免費的煤、蠟燭和住房讓其瞬間變?yōu)橐幻烂畹奶焓?,柯尼太太同樣欣然同意了,因為他教區(qū)管事的地位。狄更斯將這種金錢權(quán)勢結(jié)合的婚姻觀赤裸裸的攤開在我們面前,其結(jié)局同樣也在意料之中,班博先生悔不當初,嘲諷自己賤的可憐,最終這對本是在貧民面前作威作福的夫妻變成貧民的成員。
但是狄更斯并沒有對婚姻情感失去希望,露絲和南??梢苑Q得上是不同階級忠于感情的優(yōu)秀婦女形象。露絲因為自己出身的低賤拒絕哈里的求愛,她不因哈里擁有金錢權(quán)勢而不擇手段嫁給他,相反,為了保全他的地位和名聲犧牲自己的愛情,哈里同樣愿意為了愛情放棄財富。這對情人因為愛情而選擇婚姻,與上述兩對夫妻形成鮮明對比,最終也走向美滿結(jié)局。南希則更值得敬佩,她在正義與犯罪中掙扎,最終正義占據(jù)上風,可因為賽克斯她拒絕只身逃往國外,即使賽克斯對她并無真摯情感也沒有將他拋棄。
英國人注重家庭生活,愛情婚姻是狄更斯小說中的重要主題,在《霧都孤兒》中,狄更斯用活潑幽默的語言,嬉笑怒罵間描繪出不同夫妻的生活百態(tài),對純粹無私情感進行肯定的同時,辛辣嘲諷了因利益相結(jié)合的情感關系。
在《霧都孤兒》1841年版序言里,狄更斯提到“要表現(xiàn)在小奧利弗身上,善良的原則歷經(jīng)磨難最終勝利”。③因為狄更斯的童年遭遇,他非常注重兒童形象的塑造,在小說中,奧利弗最突出的品質(zhì)便是善良,這也是狄更斯著力頌揚的精神特質(zhì)。費金與蒙克斯達成協(xié)議要引誘奧利弗走向罪惡的深淵,他們費盡心思卻沒有達成所愿,小奧利弗始終保持本心,善良如初。《霧都孤兒》作為狄更斯早期的作品,鮮明地表現(xiàn)出其早期人道主義思想,即“為非作歹的惡棍受到懲罰,受磨難的無辜者為善良的富人所拯救,過上幸福的生活”。④費金兩次引誘奧利弗進行犯罪,卻因為奧利弗的善良不但沒有成功還使其獲得拯救。第一次奧利弗提醒貝朗洛先生被扒竊而受到其庇護,第二次他驚醒梅麗太太一家使他們免于被劫而最終逃離苦海。正是他這兩次善舉,除了使自己離開費金團伙外,還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找到真正的親人并恢復身份。奧利弗的人生經(jīng)歷正契合了狄更斯早期的人性觀和道德觀,狄更斯不相信基督教的“原罪”觀點,他認為人性本善,社會的侵蝕和腐化才是讓人墮落的原因,而在被侵蝕的過程中堅守善良本性便能獲得幸福。奧利弗與哥哥蒙克斯作為兩種人的典型代表,形成鮮明對比,奧利弗出生便陷入人生的黑暗,饑餓使其羸弱,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的教育與來自家庭的關愛,卻能夠一直堅守內(nèi)心是非觀;而蒙克斯出生于富貴之家,過優(yōu)渥富足的生活,結(jié)果做盡壞事,血緣相通的兄弟二人,因為對社會侵蝕做出的不同反應,一個過上幸福生活,另一個則死在監(jiān)獄。狄更斯還相信,人善良的本性即便蒙塵,也會因為一個刺激點重新散發(fā)光輝,南希就是典型代表,小奧利弗激發(fā)了她的回護之心,所以她從一開始將他抓回去演變到最后向露絲揭發(fā)費金等人的陰謀,南希可以說是幫助小奧利弗獲得新生的關鍵人物,她也因此身為卑劣的竊賊卻依然獲得露絲和貝朗洛先生真誠公平相待。
從《霧都孤兒》我們中可以看到,狄更斯不僅關注社會陰暗面,還能發(fā)掘社會光明面,向往幸福、對未來抱著極大地希望,這是他與其他現(xiàn)實主義作家的顯著不同?;诖耍淙说乐髁x思想在鞭撻社會黑暗的同時,更多的則是給人前進的希望與動力。
【注釋】
① 狄更斯:《霧都孤兒》(黃雨石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版,第26頁。
② 狄更斯:《霧都孤兒》(黃雨石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版,第208頁。
③丹尼斯·沃爾德:《狄更斯與宗教》,喬治·艾倫與昂溫出版公司1981年版,第44頁。
④賴干堅:《狄更斯:為人道而戰(zhàn)的偉大作家》,廈門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8頁。
[1]狄更斯.霧都孤兒[M].黃雨石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
[2]賴干堅.狄更斯:為人道而戰(zhàn)的偉大作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5.
[3]郭寶珊.狄更斯的兒童形象初探[J].外國文學研究,1982,(1):107-111
[4]俞雙英.剖析查爾斯·狄更斯《霧都孤兒》中對人性的守望[J].語文建設,2014,(27):41-42.
[5]邱細平、朱祥.狄更斯人道主義思想的演義與雙重性[J].求索,2011,(12):222-224.
尚曉珺,山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