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耀文
(華僑大學 福建 泉州 362000)
?
關于人民幣國際化的收益與成本分析
梁耀文
(華僑大學 福建 泉州 362000)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fā)展受到全世界的矚目,中國經濟得到持續(xù)快速的增長,而人民幣作為中國經濟運行的血液,進行國際化是大勢所趨,是勢在必行。人民幣國際化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我們需要認清它的成本風險,以及肯定它所帶來的收益,從而能夠有效的控制人民幣在國際化這條道路上朝著正確的方向繼續(xù)前進。
人民幣國際化;收益;成本
(一)貨幣國際化的收益
貨幣的國際化能給貨幣發(fā)行人或者說貨幣發(fā)行國帶來什么好處呢,最明顯的就是國際鑄幣稅的獲取。Cohen(1971)認為國際鑄幣稅的規(guī)模主要由該貨幣的國際壟斷地位決定,壟斷程度越高其鑄幣稅的收益規(guī)模越大。Kaelberer(2005)研究認為貨幣強國能夠更自由的選擇經濟調整方案,貨幣弱國則會受到一定的限制,這是因為國際貨幣的支付能力更強。
在我國,學者們對人民幣國際化可能帶來的收益進行了各種研究。如:鄭木清(1995)總結到,人民幣國際化有四大好處。姜波克(1999)等人對人民幣國際化后中國經濟得到的間接收入進行了估計,并得出人民幣國際化的收益大于成本的結論。人民幣國際化研究課題組(2006)提出人民幣的推廣能提高中國的國際威望和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對我國在國際貿易和對外投資上能產生正面作用。李琳(2011)等人指出,推動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使用能促進中國金融市場的發(fā)展,幫助國內金融機構獲得更多的投資和管理經驗。
(二)貨幣國際化的成本
貨幣國際化的成本問題研究中,特里芬(1960)由美元實現國際化遇到的問題而提出了著名的“特里芬難題”,他解釋到:美元為提供國際結算與儲備貨幣等基本功能流入到其他國家的前提條件是美國必須要長期保持一定的貿易逆差,但是,美元若作為國際貨幣,其最基本的前提是要長期的保持幣值穩(wěn)定,所以美國又不得不保持貿易順差。可以看出由這兩個前提條件得出的結論是相互矛盾的。Farhi et al.(2011)提出了新版本的“特里芬難題”,認為20世紀60年代美聯儲的黃金儲備與美國國外持有的美元不匹配是問題的根源所在,如今,問題更加的嚴重,那就是美國的財政能力與其他國家持有的美元儲備量不相匹配。
在國內,王勇(2003)指出人民幣國際化后,除了國內貨幣政策的效果會受影響外,國內的金融市場秩序也會因國際外匯市場上的投機活動受到擾亂。張青龍(2005)等指出,當各國實現貨幣國際化的時候,一般會遇見價格以及貨幣和財政政策上的兩難選擇,以及三元悖論的困境。蔣琳(2009)等人在研究中指出,人民幣在國內外流通中,我國獲得一定收益的同時,也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并且隨著國際化的程度不斷加深,我國在宏微觀上的經濟調控難度也會逐漸增加。李嘉(2011)指出要想本國貨幣實現國際化,就必須要讓本國貨幣從國內走出去,實現對外的流通后才能讓其他的國家對其有需求。這樣的話,會讓國內資產外流造成國際收支的不平衡,不利于國內經濟的發(fā)展。
(一)國際貨幣
從現實情況分析可知,現有的國際貨幣和正處于國際化進程中的貨幣在貨幣國際化水平上有較大差異,所以國際貨幣仍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學術界對此尚未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對國際貨幣的定義是指能在全球范圍內發(fā)揮類似于金屬貨幣作用、能為各國當局和央行所持有、能夠作為外匯平準基金干預外匯市場的貨幣。
(二)貨幣國際化
貨幣國際化意味著一國貨幣正在成為國際上公認的計價單位、結算貨幣和儲藏貨幣的途中,是一個尚未完成的過程。這是貨幣的國內職能往國外延伸的過程,是一種貨幣作為國內公共品轉變?yōu)閲H公共品的過程,也是國際貨幣格局重新調整的過程。
在貨幣國際化的過程當中,根據它們各自職能范圍的不同,不妨將其分為部分國際化和完全國際化。部分國際化是指在國際經濟中該貨幣不能同時具有支付手段、計價單位、交易媒介和價值儲藏著四種職能。而完全國際化是指在國際經濟中能某一貨幣同時具有這四種職能。
除了上述之外,還可以根據它們所使用的地理范圍大小的不同,分為周邊化、區(qū)域化和全球化三個級別。貨幣的周邊化是指某一國的貨幣在周邊國家和地區(qū)得到一定程度的使用和流通。貨幣的區(qū)域化是指某一貨幣在某個國外地區(qū)內被廣泛接受和持有;或者在某一個國際區(qū)域內,不同國家之間的貨幣通過長時間互助協作而合并成為一種新式的統一的國際區(qū)域貨幣,例如歐元。貨幣的全球化是指某一貨幣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使用。
本文將人民幣國際化收益劃分為可計量部分與不可計量部分。
(一)可計量部分
可計量的收益是國際鑄幣稅。鑄幣稅一般是指鑄幣的面值與用來鑄幣所需成本的差額,在當今的信用貨幣制度下,鑄幣的成本往往被忽略不計,因此,鑄幣稅可以等同于貨幣本身的價值。貨幣國際化后,鑄幣稅的來源就從國內擴大到了國際。這種收益一般來自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在境外流通的人民幣是最直接的鑄幣稅收入,目前人民幣主要的除大陸之外的流通地是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以及周邊的東南亞幾國。第二,人民幣國際化后可以直接在國外使用,進行產品和服務的購買。第三,就算人民幣相對于其它貨幣貶值,流通在外的貨幣總量沒變化,國家仍能獲得通貨膨脹稅。一旦人民幣國際化,我們就能用少量的發(fā)行成本換得大量的國外資源,并獲得國際資金。
(二)不可計量部分
人民幣國際化收益的無法測量部分則含有能促進中國國際貿易的發(fā)展、有利于緩解中國巨額的外匯儲備壓力和促進中國金融業(yè)的發(fā)展以及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人民幣國際化意味著我國企業(yè)在對外貿易以及投資活動中可以直接以人民幣作為計價單位進行交易與結算,這就避免了匯率波動的風險,同時也降低了交易的匯兌成本。我國是國際上的對外貿易大國,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能夠實現雙贏,推動和擴大雙邊的經貿來往,其結果必然是有利于我國國際貿易發(fā)展的。
近年來我國的外匯儲備有所下降,但2016年底我國的外匯儲備量依然有近3萬億美元,這樣巨大的外匯儲備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強大后盾,但是存在著許多問題。外匯儲備的增長過程也伴隨著中國基礎貨幣發(fā)行過多的問題,造成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導致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人民幣國際化可以有效降低中國外匯儲備的壓力和控制外匯增長的趨勢。
伴隨著人民幣的國際化,將從國際環(huán)境對我國金融市場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人民幣資產交易的增加,使得發(fā)展人民幣的離岸市場成為必要。而且持有人民幣的國家和個人可以通過金融市場提供的各種金融產品為實現國際貨幣的各種職能提供保障,這種便利性也會增強其它國家對人民幣的持有信心。人民幣國際化后,更多的跨國公司將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所以這也會促進我國銀行業(yè)提升管理水平與服務質量,達到國際標準。所以人民幣的國際化對我國金融業(yè)日后的發(fā)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人民幣的國際化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經濟大國,貨幣小國”的這一形象,使我國經濟政策的作用得到向外延伸,自己掌握主動權,提高了辦事效率,對我國成為政治強國有促進作用。
鑒于以往的國際化貨幣的發(fā)展,貨幣國際化在帶來巨大收益的同時,必然會帶來一定的成本與風險。這些成本主要包含了一下方面:陷入“三元悖論”,影響經濟政策的獨立性和有效性、金融穩(wěn)定受到國際熱錢的攻擊以及面臨貨幣替代的風險。
(一)陷入“三元悖論”,影響經濟政策的獨立性和有效性
“三元悖論”的主要內容是資本的自由流動、固定匯率、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這三者不能同時存在,最多只可滿足其中的兩個目標,而放棄另一個。人民幣的國際化會使中國選擇完全的資本流動以及浮動的匯率制度,所以到時將不得不犧牲掉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另外,在對外開放的經濟條件下,央行對利率的變動不僅僅影響國內的投資決策,還會影響國外資本的流進流出,這樣就會削弱國內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效果。
(二)中國大陸的金融穩(wěn)定受到國際熱錢的攻擊
人民幣的國際化,使得我國放松對資本賬戶的管制,開放金融市場,在分享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收益的同時,國際經濟的動蕩、金融危機等不利因素也會通過人民幣的國際化傳遞到中國。而當下國際熱錢是國際金融市場存在的最不穩(wěn)定的因素之一,各國的宏觀經濟對它的變動很是敏感,在它的影響下人們會尋找各種逐利機會如:人民幣匯率、利率的變動所產生的利益等,國際游資都可以通過大量的買進或賣出人民幣而牟取暴利,并且它還能產生“羊群效應”,造成嚴重的危害。這種套利行為只是對人民幣的臨時性需求,會嚴重的擾亂我國經濟金融秩序。
(三)貨幣逆轉風險
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后,會被國外的居民與機構大量持有,但是當他們不再對人民幣保持信心時,會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放棄人民幣的使用轉向持有其它的貨幣,也就是說人民幣國際化發(fā)生了逆轉。通常有兩種情況可導致貨幣逆轉:第一,人民幣出現貶值;第二,各國政府因政策需要對人民幣減少持有。
[1]Aliber,R.Z.“The Cost and Benefits of the U.S.Roles as Reserve Currency Country”.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4.
[2]Cohen,B.J.The Future of Sterling as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M].London:Macmilln,1971.
[3]Kaelberer,M.“Structure Power and the Politics o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Relations”.The Journal of Social,Political,and Economics Studies,Vol.30,NO.3,2005.
[4]鄭木清.論人民幣國際化的經濟效應[J].國際金融研究,1995(7):34-35.
[5]姜波克.人民幣自由兌換和資本管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
[6]李琳.人民幣國際化及成本收益分析及推進策略[J].征信,2011(2):90-92.
[7]Triffin,Gold and the Dollar Crisis:the Future of Convertibility[J].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0.
[8]Farhi,E.,Gourinchas,P.and Rey,H.“Reforming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Report,2011.
[9]人民幣國際化課題組.人民幣國際化的時機、途徑及其策略[J].中國金融,2006(5):12-13.
[10]遲云玲.人民幣國際化的風險及控制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2(5).
[11]石勇.人民幣國際化的成本收益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6(30):269-270.
[12]王乃馨,申澤怡,顏云杰,欒海斌,王杰.人民幣國際化現狀分析及人民幣加入SDR對其影響[J].商場現代化,2017(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