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松
(浙江工商大學 外國語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 語言學研究
從商貿英漢翻譯看譯者主體性
范 松
(浙江工商大學 外國語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商貿英語具有專業(yè)性較強、術語較多、縮略語多、句式復雜等特點。該研究基于對其詞匯和句法特點以及翻譯技巧的基礎上,對商貿英漢翻譯中譯者的主體性進行了探討,通過實例分析本文發(fā)現,優(yōu)秀的譯文必然離不開譯者主體性的發(fā)揮,因此提出了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積極發(fā)揮主體能動性,傳達高水平譯文,梳理并排除原文歧義,希望能對今后商貿英語翻譯起到一定的指導意義。
商貿英語; 譯者主體性; 英漢翻譯
一直以來,傳統(tǒng)翻譯理論都過度強調“原作者”和“原文”,將翻譯標準的優(yōu)良界定為對原文的忠實程度,卻忽視了譯者的主體性?!白g者主體性”是指譯者作為翻譯主體,在尊重翻譯對象的前提下,在翻譯活動過程中彰顯出來的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力,譯者具有自覺的文化意識、人文品格和審美創(chuàng)造等基本特征[1]。然而翻譯過度注重依賴原文,這無疑會抑制譯者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使譯文缺乏可讀性,反而更容易造成歧義[2]。像商貿英語這樣專業(yè)術語較多、句式復雜多變的經貿類語言翻譯,極其耗時費腦,簡單依靠拆分句子結構,排列語序,掌握詞匯意思等并不能獲得高質量譯文。在類似情況下,譯者需要利用既有的語言文化知識,對詞匯句法等細致斟酌,盡量避免產生歧義,切忌重復啰嗦,選擇最為貼切、最能準確傳達原文意思的表達方法,這些都需要發(fā)揮譯者的主體性才能完成。本文試圖在商貿英漢翻譯三大原則-準確、簡練、符合行業(yè)規(guī)范的指導下,對譯者在商貿英語翻譯活動中主體性的發(fā)揮進行探討。
商貿英語是進行買賣商品或服務、能夠帶來經濟利益的商務活動中所涉及到的英語對話交流。從篇章角度來說,商貿英語具有完整、清晰、具體、專業(yè)化及口語化等特點,歸根到底,商貿英語具有很強的實用性[3]。此外,在詞匯上,商貿英語縮略語、專業(yè)用語及新詞較多、形式多變;在句法上,長句、復合句、倒裝句、省略句較多等特點使語篇的銜接及連貫也較為復雜,如果不加以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編排重組、厘清邏輯關系,會大大降低譯文的可讀性。
與普通英語不同,商貿英語大多都是專業(yè)詞匯用語,術語使用情況較多,很多頻繁出現在普通英語或其他領域的通用詞匯,到了商貿英語中意思便截然不同。由于商貿英語涉及的商務活動范圍較廣,同義詞、近義詞、以及一詞多義的現象較為普遍。請看:
stagnation,在普通英語中翻譯為“不流動、呆滯、淤塞、停滯”等意思,同樣,在計算機科學技術和地球科學中也翻譯為“停滯”一詞。但是在商貿英語當中,該詞則變成了常用專業(yè)術語,表示“經濟蕭條、不景氣”;而在商貿領域中,depression/slump/recession/stagnation等詞, 都均表示蕭條的意思,但用法又有細微上的差別。如stagnation是表示資金不流動、工業(yè)停滯得不到發(fā)展,從而導致的經濟不景氣;而depression是指經濟遭到重創(chuàng)、就業(yè)困難,是一種災難性的大蕭條時期。兩個術語所帶有的情感色彩強度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譯者不加以甄別篩選,僅是把“經濟蕭條”這個概念翻譯出來,那最終的譯文難免會差強人意。
understanding ,這個詞是頻繁出現、大眾最熟悉不過的詞匯,都知道是“理解、了解、理智”等意思,但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個詞在商貿領域表示“協議”,例如“come to an understanding”就是達成協議的意思。而同樣“agreement/protocol/settlement/arrangement/deal”等詞,也都表示“協議”,但每個專業(yè)用語的正式程度不同,Understanding 是非正式化用語;deal 比較于傾向口語化;agreement 代表大家經過一定的協商達成的協議;settlement 是指用來解決爭端的正式官方協議;而protocol 則表示國際協定書、草案等。因此譯者在商貿翻譯活動中如果僅從忠實原文出發(fā),只注重選擇能表達原文字面意思上的詞匯,而不去考慮文化政治等因素,像對于涉及國家對外貿易這類的國際協議,如果僅使用understanding 或 deal等詞匯的話,無疑會在某種程度上給國家經濟和對外大國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從上述例子中我們可以知道,商貿英語詞匯專業(yè)術語較多且復雜,每個專業(yè)術語詞匯所包含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內涵不盡相同,這往往也是翻譯活動順利進行的障礙,也是本文主張需要彰顯譯者主體性的必要所在。
商務活動當中會設計到較多組織機構或者法規(guī)文件等專有名詞,由于名稱較長,經常會為了節(jié)省時間成本而使用縮略形式。如首字母縮寫詞:CAD: cash against payment(交單付現);S/M: shipping marks(裝船標記);FOB: free on board(離岸價);RTA: regional trade arrangements(區(qū)域貿易安排);G.S.P.: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普 惠制);CTG: council for trade in goods(貨幣貿易理事會);B/L:bill of Lading(提單);F.P.A. free from particular average(平安險)。還有縮合詞,其意義是在于構成新詞。例如:Advertistics:advertising statistics(廣告統(tǒng)計學);Hi-Fi: high fidelity(高保真);AD.: advertisement(廣告);Medicare: medical care(醫(yī)療保險)。此外還有剪切詞:COMM: commission(傭金);ASAP: as soon as possible(盡快);AGT: agent(代理人); FRT: freight(貨物);expo: exposition(博覽會)等。
商貿英語中涉及的縮略語多而雜,大多都是約定俗成,用法各異。各個領域都會出現由同樣首字母組成的縮略語,意思卻大不相同,但是商貿英語縮略語的盛行,卻是當代貿易經濟不斷發(fā)展的產物,這也意味著各種新詞將持續(xù)涌現,會更加復雜而且多變。但譯者只能使用已有的縮略語,不能隨心所欲自造。當譯文中首次出現縮略語時,要認真查閱商貿專業(yè)詞匯,將縮略語的整個術語展開,然后在其后附上簡稱。
新詞是隨著當代經濟貿易交流,商貿英語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之一,其中包括首字母縮略詞、縮合詞以及剪切詞等,不同的是新詞始終在創(chuàng)造并且更新,具體意思因景而異。例如:A going concern,表示“贏利企業(yè)”,concern在該習語中的意思是“商行、企業(yè)”;go是指“上漲、增長”,所以A going concern就是指“活躍繁榮的企業(yè)或機構”。還有solopreneur,表示“個體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經營者”,preneur 這一詞根近幾年構成了諸多新詞,如technopreneur(科技企業(yè)家)、intrapreneur(公司內部創(chuàng)新者)等詞都已進入主流。所以對這些不斷涌現的新詞匯,譯者只有充分發(fā)揮主體性,認真查閱檢索,利用想像力及創(chuàng)造力并結合當前經濟形勢,才能準確翻譯。
商貿英語句法特點就是長句較多,句子結構復雜,其中修飾語和并列成分較多,語言層次邏輯關系容易混亂,如若譯者無法正確劃分意群、厘清句子成分,翻譯出來的譯文就會顯得重復啰嗦,沒有可讀性。例如:
原文:On November 22nd we shipped a consignment of 2,000 dozen Hero brand fountain pens to the Lawson Department Store in Singapore, of whom we have little knowledge and whose standing we have been unable to check, we therefore think it would be unwise to surrender the enclosed documents on a D/A basis, and enclosed a sight draft on the consignees, with bill of lading and insurance certificate attached.
這個句子是商貿英語中關于采用何種方式付款的典型長句加復合句,句子結構冗長復雜,專業(yè)詞匯較多,要想準確高效地傳達出原文想表達的意思,又不顯得重復啰嗦,則要進行一定的句子成分分析及增譯和補譯。針對類似長句,譯者可以:1、抓住主干,先不考慮修飾語及并列成分,利用連接詞和代詞,或增加一些名次短語做主語等方式,將長句進行結構拆分使其變短,獲得最基本信息后,再添加修飾及并列成分,最后調整語序,精簡語言。2、在梳理清楚原文句子結構關系的基礎上,譯者還可以使用邏輯關系詞,如因為所以、因此進而等,來顯得譯文邏輯思維清晰,有理有據。還可以使用一些數字符號、標序、括號等來梳理結構、解釋說明等。
譯文:我方與11月22日向新加坡Lawson百貨公司發(fā)送了2000打“英雄”牌鋼筆。由于對該公司了解甚少,又一直無法查詢其資信狀況,所以我方認為使用D/A(承兌交單)的支付方式是不明智的。茲隨函附上開給受票人的即期匯票、提單以及保險單等票據。
商貿英語中會使用大量被動句來稱述客觀事實,不帶有個人主觀色彩,具有較強的說服力。但被動句一般都要進行一定的詞性轉換或語序調整,否則若是強譯過來會使人讀著語氣不通順,較為生硬,因而導致產生歧義。針對這類句子,本文提出的翻譯建議是:通過找出動作發(fā)出者,將被動詞翻譯成祈使句等方法來將被動句轉換成主動句;例如:
原 文:On the cases please mark our initials LDA in a triangle, under which the port of destination should be stenciled.
譯文:(請在外包裝三角形內)刷上我方縮寫字母LDA,(下方)刷上目的港名稱。
原文:Instructive marks such as“Keep Dry”,“This Side Up”should also be marked.
譯文:(還需)刷上“防潮”,“此斷向上”這類指示性標志。
商貿英語中經常會使用祈使句來表達命令、建議、請求、勸告等意思,在法規(guī)文件、商貿信函以及詢盤報盤等領域十分常見。在翻譯這類句子時,本文給出的建議是:厘清原文基本信息,必要時可增譯主語,表達出祈使句的客觀性、掌握好語氣最為重要。例如:
原 文:Pack the goods in wooden cases lined with tin plate, with iron hoops at both ends.
譯文:請貴方將貨物裝在內襯有一層涂錫鐵皮的木箱里,木箱兩頭再用鐵條固定。
特殊句式較多也是商貿英語句法的一大特點,比如為了使行文簡潔、避免重復啰嗦,通常會使用省略句;想要強調或突出某個部分時會使用倒裝句;又或是為了使整體語篇結構合理經常也會使用割裂句。對于這類特殊句式,本文的建議是:譯者更要發(fā)揮自身主體性,不能局限于原文,在翻譯倒裝句時要嘗試還原其正常語序,找準句子主干;翻譯省略句時要對其省略的部分進行補充解釋,必要時添加一定增譯;而割裂句的翻譯對譯者的主體性發(fā)揮要求更加嚴格,不僅要對有一個句子全局觀,還要富有一定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性,才更有可能翻譯出好的譯本。例如:
原文:We find from others recently made to us by other firms that we have been paying you at 5% more than the prices obtainable from your competitors.
分析:在這個句子當中,“more than”比較容易讓人混淆,會讓譯者搞不清楚它是指比前面的firms多呢還是比5%多,其實more than 的前面就省略了the 5% is 幾個單詞,所以在翻譯過程中要補充句子缺失成分,找出它們之間的指代關系。
譯文:不過從最近其他公司的報價看,我們發(fā)現我們付給你方的價格一直比你們的競爭對手的報價要高出5%。
商貿英語語言注重傳達客觀事實,雖很少帶有個人主觀色彩,不需要像文學翻譯那樣需要體現出很強的個人風格,但這并不意味著譯者可以把僅以傳達出原文基本意思作為己任,認為只要能讓讀者理解原文涵義,做到完整可讀即可,這樣的翻譯理念只會讓譯者止步不前[6]。所謂發(fā)揮譯者主體性,不僅是要理解原文,還要對其進行闡釋、重建以及對后續(xù)生命力的延續(xù)。因此,高水平譯文一定是經過譯者高度發(fā)揮了主觀能動性進行加工處理后的譯文,相對而言必然會準確、規(guī)范并且十分得體。例如:
原 文:Enterprise’s motto: High contractual commitment and credibility, Operation according to usual practice, Prestige first, profits second.
譯文:本公司的宗旨:堅決信守承諾,遵守規(guī)則,聲譽第一,利潤第二。
改譯:本公司的宗旨:重約守信、遵守慣例、信譽至上、效益第一。
分析:原文想要傳達的是一個公司的理念與宗旨,弘揚企業(yè)精神文化,原譯本雖然將基本意思翻譯了出來,沒有導致任何歧義或有損到公司形象,但卻沒有將公司的對外合作形象提升到更高一個層次。而改譯后的譯本,對原文進行了進一步的闡釋,用很得體精煉的四字習語將企業(yè)宗旨表達得深刻并富有內涵。
商貿英語同義詞、近義詞及一詞多義等現象較為復雜,并且術語會根據商務活動場景不同,或者不同詞的搭配不同而不同,因此容易產生歧義,同一個詞在不同句子當中的翻譯經常五花八門,使得商貿英語翻譯工作者感到十分困惑,翻譯的東西經常文不對題,這也成為了譯者在翻譯活動中的一個障礙[7]。這就要求譯者在理解原文時,不能割裂詞與詞、句與句之間的內在聯系,要有全局觀,結合上下文語境,運用能動思維處理原文,選擇符合語境的詞語并特別注意要排除那些會使原文產生歧義的字詞。如“primary”在商貿英語中有“首要的、主要的、基本的、初級的、最初的”等意思,而且在很多句子中都很容易產生歧義,這就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積極發(fā)揮主體性,對原文進行排歧。
例如:That’s the primary reason the company’s share price has held up so well.
譯文:這就是那家公司的股票價格一直保持得這么好的首要原因
解釋:這里的primary也可以翻譯為主要的、基本的,表面無傷大雅,可細致斟酌卻會發(fā)現句子表達會產生歧義,“首要的”表示最重要的,將其放在首要位置的,其他都為次要;“主要的”可以表示一個也可以表示很多個;“基本的”是指最基礎,必不可少的。所以根據選詞不同,句子表達的重要程度也會不一樣,因此需要譯者結合上下文,選擇與原文最為貼切的詞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商貿英漢翻譯中譯者主體性的探討,并且運用豐富的實例證明了,優(yōu)秀的譯文必然離不開譯者主體性的發(fā)揮,以往的翻譯過于強調忠實原文,通常忽略了翻譯主體的主觀能動性。鑒于商貿英語的特殊性,詞匯術語較多,新詞不斷涌現,而句法結構又多以長句復合句以及倒裝省略等特殊句型為主等特點,勢必要求譯者在商貿英漢翻譯過程中要積極地發(fā)揮自身主體性,靈活運用翻譯策略,即達到準確、簡練、符合行業(yè)規(guī)范的原則,做到選詞準確得體、簡潔干練,內容言簡意賅、不重復啰嗦,充分發(fā)揮其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對原文作進一步闡釋、重建并排除歧義,能夠幫助譯者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傳達更高水平的譯文,增強譯文的可讀性。
[1]查明建, 田雨. 論譯者主體性——從譯者文化地位的邊緣化談起[J]. 中國翻譯,2003,(1) : 19—24.
[2]李海軍, 蔣曉陽.論科技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J]. 中國科技翻譯,2012,25(3):42-44.
[3]錢建文. 商貿英語[M]. 北京:中國商業(yè)出版社,2000,(5).
[4]劉法公. 商貿漢英評論[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26:47.
[5]黎志卓,黃德先. 從民航英語的翻譯看譯者主體性[J]. 中國科技翻譯,2016(4):29-31.
[6]石本俊. 商貿英語[M]. 廣州:廣東旅游出版社,2007(8):52-67.
[7]杜麗娟. 譯者主體性在外宣翻譯中的彰顯[J]. 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150—152.
[8]丁季紅. 企業(yè)科技翻譯者主體性發(fā)揮之重要性及制約因素[J]. 長江大學學報,2013,(5):114-115.
[9]靳順則. 漢英-英漢財經商貿詞典[M].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2.(10):112-135.
An Analysis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Business and Trade E-C Translation
FAN S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Trade English has many typically professionalized terms, abbreviations, complex sentences etc. This paper is guided by the principles of accuracy, concision, and codes of practice, analyzing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 in business and trade E-C translation. It founds that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 contributes a lot to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thu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ranslator should actively develop hi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ng process, trying to eliminate the ambiguity and use appropriate wording.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future business and trade E-C translation.
Business and trade English;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 E-C translation
H315.9
A
2095-7408(2017)04-0113-04
2017-06-14
范松(1994— ),女,漢族,貴州盤縣人,在讀研究生,主要從事商務英語、翻譯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