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婕
新課程理念下,對于高中英語寫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教學是最具代表性的提升語言技能的學科,其中主要包括聽、說、讀、寫等幾個方面。寫作是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檢驗的重要形式,同時在考試中也占有較大的得分比重。那么怎樣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就成為廣大英語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主要針對英語閱讀驅動下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進行分析和探討,以供參考和借鑒。
1. 高中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現(xiàn)狀
1.1得分能力高應用能力低
現(xiàn)階段,很多學生都能夠掌握一定的應試技巧,做卷子做題目更是非常熟練,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得高分對于他們來說就比較輕松和容易,一旦給學生布置一些閱讀材料或是針對一個主題寫文章,學生往往就會感覺有一定的難度,完成的結果也是不盡如人意,顯而易見,學生過分注重高分,實際積累的詞匯量和信息量卻相當匱乏,這給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造成較大的阻礙。
1.2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呆板
新課程理念強調,要充分重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然而實際在教學中,通常卻無法對其有效的落實,在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效果不佳,教師要求學生對課本中的語法、句子和文章等都一一熟記,學生也只是跟著教師的步調,完成老師分配的各種學習任務,然而,他們卻無法靈活地運用課本知識,課外知識也是相當匱乏,最終導致寫作水平始終停滯不前。
1.3缺乏一定的閱讀積累和寫作訓練
目前,很多教師在英語寫作教學的過程中,都只是單一的以課本為主線,卻沒有認識到課外延伸和拓展的重要性,由于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導致學生很少有時間去進行課外閱讀,教師也沒有對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課堂上也是將大量的時間都花費在文章、語法、單詞的講解上面,很少為學生提供寫作練習的時間,因此,學生的寫作能力普遍較差。
2. 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2.1從文章結構框架著手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可以采取多種教學形式,像戲劇、小說等,寫作題材的選取也是以記敘文和說明文為宜,記敘文寫作的主線往往是通過某件事入手,通過實踐來講述事件發(fā)生的整個過程,說明文則是通過主觀的角度對其進行描述。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先從文章的結構出發(fā),準確把握文章的主線,通過適當?shù)囊龑?,幫助學生構建寫作的思路,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大致的框架和清晰的思路,文章在寫作的過程中,也會更加清晰明了,不會有思維混亂的情況發(fā)生。比如,在英語教材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通讀全文,把握文章的結構和思路,最后再進行逐一分段理解。
2.2靈活運用語法知識
語法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和核心,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那些復雜的句式,學生必須要學好語法知識,這樣才能為寫作打下穩(wěn)固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大語法知識的學習和講解,對語法知識點進行一一的梳理。比如,對于 “她2000年在北京出生” 這句話的表達,一般學生會這樣進行表述“ She was born in Beijing in 2000.” 這句話的表達沒有錯誤,再結合閱讀教學內容,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born一般會經常在材料中放在句首用作狀語,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就應該對這部分進行重點的講解和說明,學生也會更加全面地掌握其用法。
2.3還原文章閱讀法
還原閱讀法也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徑,當學生已經對閱讀的材料有了比較全面的掌握和理解后,這時候在進行寫作的訓練時,教師可以采用語篇還原法,語篇還原法就是學生在對語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將語篇中所講述的內容進行有效的還原,還原的文章只要保證能夠陳述文章所要表現(xiàn)的意思,沒有必要和原文一模一樣,通過學生在這個過程的練習,他們的寫作能力也會有一定的提升。比如,在高中英語教材中學到Sporting events這部分內容時,在學生對文章的框架進行梳理和了解后,并且對文章的大意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這時,教師是可以適當?shù)亟o出一些關鍵詞,指導學生進行文章的復述,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和鞏固他們對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使他們具備較強的語言應用能力,
3. 結束語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部分,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還可以為學生的英語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提升英語寫作水平。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結合閱讀素材,深入分析文章的結構,幫助學生理清寫作思路,使他們能夠將運用所學的語法和知識點有效運用到寫作中來,從根本上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提升英語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張麗. 基于讀寫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D]. 福建師范大學, 2013.
[2] 劉艷. 英語閱讀驅動下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探究[J]. 語數(shù)外學習(英語教育), 2013(09).
[3] 張波. 英語閱讀驅動下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J]. 中學生英語(高中版), 2014(15).
(作者單位:江西省撫州市臨川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