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對TPP協議國家出口效率及影響因素分析

      2017-04-13 07:03:46蔡玲袁春曉
      財經問題研究 2017年2期

      蔡玲 袁春曉

      摘要:本文運用隨機前沿引力模型測算2004-2013年中國對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國家的出口效率,并分析影響出口效率的自然因素,通過構建貿易非效率模型,對影響中國對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國家出口效率的人為因素進行了分析。研究發(fā)現,中國對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國家的出口效率在樣本期間是逐步降低的,貿易非效率因素占據了主導,出口潛力巨大。在此基礎上。本文從貿易自由化、國際經濟體系重構和“一帶一路”時代契機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出口效率;隨機前沿引力模型;貿易非效率模型

      中圖分類號:F24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7)02-0117-06

      一、引言

      跨太平洋伙伴關系(TPP)協議成為近二十年來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自貿區(qū)協議,其協議國家總人口達5億人。占據世界經濟總量的40%和全球貿易總額的30%。TPP協議所形成的貿易集團的誕生,其意義絕非是所形成的貿易和經濟體量,而是新一輪全球貿易體系的規(guī)則重構。TPP協議的條款,不僅涵蓋了通常自由貿易協議貨物貿易所有的談判領域,還包括勞工條款、投資條款、服務貿易和環(huán)境條款等領域;不僅涉及到關稅削減和海關措施等邊境問題,還涉及到非關稅壁壘和國內監(jiān)管等邊境內措施。因此,其更深層次的意義必將影響未來全球貿易合作新格局。TPP協議被戲稱為“ABC”(Anyone But China),由于美國主導的該協議對邊境內議題的過高要求,使中國暫時不能成為TPP協議國家中的一員。但除了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美國外,中國與TPP協議的其他國家均已簽訂自由貿易協議。那么TPP協議對中國的經濟到底會有怎樣的影響?中國與TPP協議國家近年出口效率是否有所提升?受哪些因素影響?貿易潛力還有多大?

      二、文獻述評

      日本學者高增明和奚俊芳利用GTAP估計日本經濟狀況,模擬中國和其他東亞國家參加TPP協議的影響。研究表明,如果日本參與TPP協議。日本的農業(yè)生產將受到致命損壞。彭支偉和張伯偉運用cGE模型,從國家和產業(yè)兩個層面對中國是否加入TPP協議或亞太自由貿易區(qū)協議進行經濟利益評估,研究表明,中國的加入使各方的經濟利益都顯著增加,且中國目前應該逐漸加強與各個國際區(qū)域的經濟合作,建立一個具備自身特色的亞太“輪軸一輻條”型FTA網絡。陸圣將研究細化到了太平洋地區(qū)的紡織品行業(yè),運用GTAP的一般均衡模型,就TPP協議對其協議國家貿易流量的潛在影響進行了定量評估。周睿通過GTAP模擬了中國加入TPP協議的經濟效應,研究表明,從長遠利益看。中國加入TPP協議勢在必行,但短期內。中國的貿易條件會惡化,美國、日本、韓國和歐盟等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貿易條件會改善。劉朋春等基于GTAP的模擬結果,對中日韓自由貿易區(qū)的促成途徑進行了動態(tài)博弈的理論分析,并總結了TPP協議可能對其產生的影響。王孝松和何欣悅從行業(yè)層面著眼,結合CGE模擬的結果。得出中國最終應加人TPP協議的結論,且指出短期內中國不加入TPP協議,紡織品和服裝行業(yè)產出會明顯下降,運輸設備、鋼鐵和金屬制品等行業(yè)出口亦會受到大幅沖擊。

      引力模型是國際貿易實證分析的經典模型。最早,Egger將貿易潛力定義為傳統引力模型估算出的雙邊貿易擬合值,雙邊貿易效率則用實際貿易量與貿易潛力的比值來衡量。近年來,通過引力模型測算貿易潛力和貿易效率也已經逐漸成為國際貿易研究的常用方法。盛斌和廖明中、單文婷和楊捷等國內學者運用傳統引力模型計算貿易潛力、貿易效率和分析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因素,但傳統引力模型的明顯不足在于無摩擦貿易和冰山成本的假設,忽略了人為貿易阻力。Armstrong認為,人為貿易阻力進入殘差項將直接導致貿易潛力的估計存在偏差。Harrigan認為,要想解決該貿易阻力問題,可以采用面板數據,但會導致截面數據模型中的一些變量被丟棄。隨著面板數據前沿估計技術的成熟,Battese和Coelli使用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對貿易潛力進行估計,使模型在實證中得到了具體的應用。隨機前沿方法被引入到引力模型中,其創(chuàng)新之處是單獨處理貿易阻力,那些限制或促進貿易的因素都由貿易非效率項來表示,如此不但能夠減少即將出現的偏差,還可以針對貿易阻力進行測算。當前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已經逐漸成為國內眾多學者炙手可熱的研究方法,魯曉東和趙奇?zhèn)ィ?010)、賀書鋒等(2013)紛紛采用這種方法對不同對象進行了實證分析。

      本文將中國與TPP協議國家的出口潛力、出口效率及其影響因素作為研究對象,運用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及貿易非效率模型對出口效率進行測算,并選用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作為解釋變量進行分析,以期為中國是否應該加入TPP協議的分析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并根據結論給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三、模型設定和經驗分析

      (一)模型設定

      1.時變隨機前沿引力模型

      在目前對貿易分析的研究中,標準的隨機前沿引力模型設定如下:

      (1)

      (2)

      (3)

      (4)

      其中,uijt≥0。Tijt與T*ijt分別表示i國和j國在t年度的實際貿易量和前沿貿易量(指現有環(huán)境下能達到的最大貿易量);TEijt表示貿易效率,其由實際貿易值與前沿貿易值相比得到,比值越大說明國家之間的貿易發(fā)展越充分,貿易潛力越??;比值越小則說明國家之間貿易不足,貿易效率低但貿易潛力較大。xijt表示引力模型中影響兩國貿易量的各種自然決定因素,本文中采用的變量有雙方的人均GDP、地理距離、人口規(guī)模等;β為估計參數。隨機前沿方法相對于傳統引力模型,其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將隨機擾動項分解為相互獨立的兩個部分vijt與uijt,vjit為一般隨機擾動項,服從均值為0的正態(tài)分布;非負的uijt為貿易非效率項,其代表各項人為決定產生的貿易阻力,其中包含促進貿易和限制貿易的雙向影響因素。貿易效率則通過估計貿易非效率項來判斷。早期的研究假定u不會隨時間而變化,那樣只能得到樣本的平均技術效率,很明顯,這種假設在較長的時間維度下并不合理,Battese和Coelli共同提出時變模型的概念,具體表達式如下:

      (5)

      其中,uijt是容易隨時間發(fā)生變化的影響因素,服從截尾正態(tài)分布。η為待估參數,當η>0時或η<0時,模型為時變模型,貿易非效率隨時間遞減或增加。當η=0時,模型轉變?yōu)闀r不變模型,貿易非效率不隨時間變化。

      2.貿易非效率模型

      貿易非效率模型通常采用一步法進行回歸分析,即貿易非效率項及其影響因素不是獨立回歸,而是和自然影響因素保持一致,并且能夠在隨機前沿模型內一起展開回歸,Battese和Coelli最早提出了一步法,其基本形式為:

      (6)

      (7)

      一步法即將式(7)直接采用隨機前沿方法進行回歸,而式(7)就是將式(6)帶入式(2)得出的結果。在上述公式中,zijt為影響貿易非效率的人為因素;α表示待估參數向量;εijt為隨機擾動項。其中,u球與vijt相互獨立,且uijt服從均值為αzijt的截尾正態(tài)分布。

      3.基本模型設定

      (1)時變隨機前沿引力模型

      (8)

      在式(8)中,被解釋變量Tijt表示t年i國針對i國的出口量。而具體的解釋變量則是引力模型對應的常用核心變量,主要有:第一,PGDPit和PGDPjt為出口國和進口國的人均GDP,反映進出口國的經濟發(fā)展程度和購買力水平,一般認為其均與Tijt正相關;第二,POPit和POPjt為出口國和進口國的人口總量,反映國內市場規(guī)模,預期均與Tijt正相關;第三,DISij為兩國間地理距離,反映的是運輸成本,距離越遠,對應的成本越高,同時預期與Tijt負相關;第四,xij表示其他因素,包括邊界和語言等,且這兩個變量均為虛擬變量,若有共同邊界或共同語言設為1。否則為0。就隨機前沿模式而言,方程對應形式極為重要,因而在本文的研究中將通過似然比方式對其展開檢驗。

      (2)非效率模型

      (9)

      其中,貿易非效率模型是在時變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基礎上,研究人為因素的影響,本文采用的解釋變量有:第一,班輪運輸連通性指數SHPit,反映海運及交通基礎設施的情況,是針對全球海運網絡鏈接與進口國間的緊密程度的評估得分,分數越高越能促進貿易發(fā)展;第二,進口清關時間TTIit,反映進口國海關效率和貿易便利化水平,預期與uijt成正比;第三,貨幣自由度MONit,反映進口國價格管制水平和通貨膨脹率;第四,金融自由度FINit,反映銀行效率以及政府對金融業(yè)的管制程度;第五,貿易自由度TRADit,反映關稅水平、其他貿易壁壘的設置和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程度。貨幣自由度MONit、金融自由度FINit、貿易自由度TRADit均采用新評分制,分數越高,自由度越高;第六,政體指數POLit,反映獨立國家的民主水平,分數越高,國家越民主;第七,自由貿易協議FTAijt,為虛擬變量,若兩國已有生效的自由貿易協議,則為1,否則為0。顯然,自由貿易協議能夠促進雙邊貿易的發(fā)展,因而可以歸到貿易促進因素中,預期與uijt負相關。

      4.樣本、數據來源及說明

      到目前為止,TPP協議國家共有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日本、新加坡、文萊、馬來西亞、智利、新西蘭、越南、澳大利亞和秘魯等12個成員國,但由于文萊的很多數據缺失,因而本文只采用其他11個國家的數據。

      中國對TPP協議國家的出口數據為T,各國人均GDP與人口數量POP數據均來源于UN comtrad數據庫。各國地理距離、是否鄰界國家以及共同語言的數據來源于CEPII數據庫。班輪運輸連通性指數SHP,進口清關時間TYI數據亦來源于UN comtrad數據庫。貨幣自由度MON、金融自由度FIN和貿易自由度TRAD數據來源于全球遺產基金會與華爾街日報合作編制的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政體指數POL數據則來源于政體民主度數據庫。自由貿易協議FTA數據來源商務部官方網站。

      (二)經驗分析

      1.似然比檢驗

      在估計前,本文將進行貿易非效率的存在性檢驗和貿易非效率的時變性檢驗,結果直接決定了本文采用的模型是否正確合理。因為運用隨機前沿方法的關鍵是確定模型的具體函數形式,因而本文還要對是否引入邊境變量和語言變量進行似然比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可知,第一,不存在貿易非效率的假設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被拒絕,貿易非效率顯著存在,使用隨機前沿引力模型是合理的;第二,貿易非效率不變化的假設被拒絕,說明中國對TPP協議國家的貿易出口效率在2004-2013年之間存在變化,使用時變方法進行模型估計是合理的;第三,不引入邊境變量的假設被接受。原因可能是TPP協議國家中只有越南與中國接壤,根本不能彰顯出陸路交通的優(yōu)點,因而模型不考慮上述變量;第四,不引入語言變量的假設被接受,可能是因為英語普及之后,語言差異帶來的貿易差距已不明顯,故排除該變量。

      2.時變隨機前沿引力模型

      用似然比檢驗確定時變隨機前沿模型的具體形式后,本文對2004-2013年中國對TPP協議國家的出口進行估計,并得出時變模型與時不變模型兩種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中可以看出,時變模型結果顯示η比較顯著,表明貿易非效率項隨時間變化,也再次證明了采用時變模型是正確的。但η系數為負,說明貿易非效率隨時間增大,這說明中國對TPP中11個協議國家的出口效率隨時間降低。這和一般情況有些違背,具體解釋下文將會詳細列出。從引力模型經典變量角度來說,不論是PGDPi還是PGDPj都和貿易量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表明進出口國雙方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越高越能促進貿易的發(fā)展。TPP各協議國家的人口總量POPit具有比較顯著的正估計彈性,說明市場容量越大,市場需求越旺盛,而中國作為出口國,人口總量POPit對出口產生了顯著的負效應,與預期不符,可能的原因為人口眾多反而帶動了旺盛的國內消費需求,從而影響了貿易出口。而且,出口國人口總量及人均GDP產生的作用明顯大于進口國,表明出口國的國內經濟發(fā)展水平和市場容量是出口依賴的主要因素。國家間的地理距離DISij與理論預期保持一致,與出口貿易量顯著負相關,表明距離所代表的運輸成本仍然是阻礙貿易的重要因素。

      3.貿易非效率模型

      似然比檢驗已確定貿易非效率的存在性和時變性,本文將通過一步法針對貿易非效率模型進行估計,結果如表3所示。

      從表3中可以看出,系數γ為0.823說明貿易非效率項是阻礙貿易的主要因素。研究發(fā)現:第一,班輪運輸連通性指數SHP與貿易非效率負相關,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表明發(fā)達的海運網絡和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有利于促進貿易繁榮;第二,進口清關時間TTI與貿易非效率正相關,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與理論預期相符。表明低下的清關效率增加了貿易成本,阻礙了貿易的發(fā)展;第三,貨幣自由度MON對貿易非效率的影響不顯著;第四,金融自由度FIN與貿易非效率正相關,表明國家對金融業(yè)的放開反而阻礙了貿易,原因可能是全球金融危機中金融自由度高的國家更容易受到沖擊;第五,貿易自由度TRAD與貿易非效率負相關,很顯然,政府對貿易的放開勢必會促進出口;第六,政體指數POL與貿易非效率正相關,對貿易有阻礙作用,TPP大部分協議國家均是發(fā)達國家,其民主化程度高,而近年來,中國對發(fā)達國家的出口貿易確實受到了限制;第七,自由貿易協議FTA與貿易非效率顯著負相關,說明自由貿易協議屬于推動貿易發(fā)展的因素之一。同時也可以消除貿易非效率產生的作用,該結論與理論預期基本相同。

      4.貿易效率與貿易潛力分析

      本文將采用隨機前沿引力模型與貿易非效率模型進行估計。得到兩組與中國相關的TE估計值。根據式(4)可知,如果貿易非效率一直存在,那么具體TE范圍將為0-1,數值越高,出口效率越大,潛力越小,反之亦然。如圖1所示,11個國家在2004-2013年的貿易效率呈現略微下降的趨勢,說明隨著發(fā)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新的貿易壁壘層出不窮,尤其是亞太地區(qū)自由貿易組織對中國的高門檻嚴要求,使得中國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對TPP協議國家的出口效率有所下降。從國家差異來看。中國對TPP協議國家的出口效率,秘魯最高,智利次之;中國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出口效率略高,而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最低,顯然,中國對發(fā)達國家的出口效率很低,同時這也意味著中國對發(fā)達國家的巨大貿易潛力。

      如圖2所示,整體來看,中國對這11個國家的出口效率在2008年之前都處于較為平穩(wěn)的趨勢。但2009年出現集體下滑現象,形成該現象的具體原因極有可能是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就越南而言,中國對其出口效率一直穩(wěn)步上升,而對日本的出口效率卻在不停的下降。相較時變隨機前沿引力模型貿易潛力較為穩(wěn)定的趨勢,貿易非效率模型測算出的各個地區(qū)的貿易值皆在2008-2009年出現了下滑。如上文所述,貿易效率TE由貿易非效率u決定。貿易非效率模型引入的解釋變量如貨幣自由度MON,金融自由度FIN和貿易自由度TRAD對全球金融危機較為敏感,進而影響TE的估計。而隨機前沿引力模型中測算的u包含了所有相關因素的影響,金融危機所產生的影響較小,完全可以為其他因素的影響所抵消。

      四、結論及建議

      時變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估計結果表明:第一,系數11小于0,說明中國在樣本期間對TPP協議國家的貿易出口效率出現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近年來在促進與亞太地區(qū)發(fā)達國家的貿易發(fā)展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成效不大,亦與美國刻意限制中國的貿易發(fā)展有一定的關系:第二,進口國與出口國的人均GDP以及進口國的人口總量都與中國的出口水平正相關。說明中國對TPP協議國家的出口規(guī)模顯著依賴于國內的供給能力與國外的市場需求,因而保證國內產能的穩(wěn)定更有利于維持中國對TPP協議國家出口貿易的穩(wěn)定;第三,貿易雙方國家的地理距離則與預期一致,與中國的出口顯著負相關。

      貿易非效率模型估計結果表明:第一,貨幣自由度、貿易自由度、自由貿易協議、海運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推動中國出口的重要影響因素,并能抵消貿易非效率帶來的阻礙作用;第二,進口清關時間降低了貿易便利化水平,阻礙了中國的出口;第三,金融自由度與貿易非效率正相關,說明金融自由度高的國家更容易受到全球金融市場的沖擊。

      綜合以上兩個模型對貿易效率及影響因素的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結論及政策建議:

      首先,中國對TPP協議國家在樣本期間貿易效率是降低的。一方面,說明了中國近期在促進與亞太地區(qū)發(fā)達國家的貿易發(fā)展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美國等其他TPP協議國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國的貿易發(fā)展。TPP協議作為一種更高、更深層次的國際貿易新規(guī)則,中國雖然在短期內無法參與TPP協議的談判,但這并不代表TPP協議組織的大門永遠不向中國敞開。事實上,中國本就是其大部分協議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也和多個協議國家簽訂了雙邊自由貿易協議。中國要應對TPP協議帶來的挑戰(zhàn),一方面,要采取措施提高與亞太國家的貿易效率,發(fā)掘與TPP協議國家的出口潛力;另一方面,要積極參與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等其他國際區(qū)域合作的談判。構建中國自己的貿易合作體系。

      其次,自由貿易協議、貨幣自由度、貿易自由度、海運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促進中國出口的因素,能夠抵消貿易非效率的影響。建議政府進一步清除貿易壁壘,降低關稅,加強與TPP協議國家的貿易合作,特別是與發(fā)達國家的貿易往來,擴大亞太地區(qū)的外貿需求。中國應積極挖掘與TPP協議國家的貿易潛力,提高貿易效率,加強推進貿易自由化。謹慎推動金融自由化和貨幣自由化,在保持貿易繁榮的同時,盡量避免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及時調整戰(zhàn)略,保證出口的穩(wěn)定。

      再次,進口國與出口國的人均GDP以及進口國的人口總量都與中國的出口水平正相關,說明中國對TPP協議國家的出口規(guī)模顯著依賴于國內的供給能力與國外的市場需求。目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內有效供給能力不足;同時,國際貿易環(huán)境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國外市場需求匱乏,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zhàn)日趨嚴峻。隨著TPP協議步步為營地向前推進,中國經濟除了要保持穩(wěn)定的國內產能,更要落實供給側改革,提高產能質量,充分保證國內的供給能力和滿足國外的有效市場需求。給中國與TPP協議國家貿易效率的提高提供條件。

      最后,貿易雙方國家的地理距離則與預期一致,與中國的出口顯著負相關。自2013年“一帶一路”戰(zhàn)略被提出后,中央政府出臺了大量的政策措施,國家和企業(yè)的關注點集中到了“一帶一路”所涉及的區(qū)域合作上,不僅從經濟上,更從文化上、政治上進行全面互利合作。中國作為發(fā)展中的大國,要帶動“一帶一路”沿線中的發(fā)展中國家,以基礎設施共建為基礎,實現發(fā)展共贏。TPP協議國家中也包含“一帶一路”所涉及的國家,中國要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戰(zhàn)略,加強沿線鐵路、航海交通的互聯互通,改善交通的基礎設施建設,減少國家間的距離給貿易帶來的不便因素,弱化TPP區(qū)域合作對中國的影響。

      (責任編輯:徐雅雯)

      贺兰县| 高尔夫| 新干县| 武鸣县| 广昌县| 曲周县| 宁蒗| 华容县| 韶关市| 巫山县| 陆川县| 新民市| 介休市| 秀山| 即墨市| 开化县| 龙川县| 临夏市| 全南县| 毕节市| 绥阳县| 昌平区| 仙居县| 河北区| 乐陵市| 宽城| 吉隆县| 广南县| 中卫市| 西平县| 永康市| 新丰县| 辽阳县| 独山县| 仙桃市| 屏东市| 昌邑市| 福贡县| 泾阳县| 弋阳县| 玉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