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輕寒
1
寒假一到,我又開始糾結(jié)起來:假期這么長,小博在家不是玩游戲就是看電視,這可怎么是好!
叫一個搞教育的朋友留心哪里的補習班比較出色,他跟我建議說:不過10來歲的孩子,去文化補習干嘛?還不如參加營地教育呢!我知道在湛江東海島舉辦的一個“沙灘系列”不錯,為期3天,肯定能讓孩子的綜合素質(zhì)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營地教育是什么?我聽著就覺得新鮮。
朋友告訴我,營地教育是一種在戶外以團隊生活為形式,以達到創(chuàng)造性、娛樂性和教育意義的持續(xù)體驗。這次的“沙灘系列”項目包括越野行走、野炊、獨自搭帳篷、趣味比賽等活動。
聽他這么一說,我有點心動了。小博從小被爺爺奶奶寵著,性格乖戾,有點自我,還有點懦弱。如果能夠出去鍛煉一下,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了。不料孩子奶奶卻堅決反對,說:好不容易放個假,不好好在家呆著跑出去干嘛?這么小點的孩子還露營,蚊叮蟲咬的,多遭罪!小博平時連襪子都不會洗,哪里懂照顧自己!
這個您不用擔心,有同去的老師和教練指導他呢!我極力說服婆婆,可到底還是沒能讓她放下心來。
老太太不同意,孩子就去不了。朋友便出了個主意,說:要不你陪著去吧!其實這次活動多數(shù)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只有幾個年齡偏大的孩子獨自參加。
我想了想,答應了。之前一直跑業(yè)務,我很少在家,這次正好有時間,借助這些親子活動,也許自己會更多地了解孩子吧!
2
參加活動的團隊共有4對父女,5對母子,還有兩個十一二歲的男孩豆豆和燦燦。年齡最小的只有6歲,叫嘟嘟。
我們?nèi)サ哪康牡厥驱埡L?。到了東海島,教練要求大家便棄車而行,沿著海岸線徒步往前走。
剛開始,小博和幾個孩子都嘟著嘴,抱怨為什么不坐車。我也不搭理他,只是表揚豆豆走路快,能吃苦,將來有出息。也許是榜樣的力量吧,其他孩子很快便紛紛較上勁,你追我趕起來。
果然是“越野行走”。當?shù)貙в螏У娜瞧閸缧÷?,有的地方甚至荊棘叢生,需用棍棒撥開茅草樹枝才能跨得過去。有時遇到沙灘,一腳陷進去,需要很大力氣才能拔出來。由于平時缺少鍛煉,我很快就累得走不動了。
見我落后很遠,小博懂事地折回頭,說是幫我拿行李。他還在路邊撿了一根棍子遞給我,說:媽,用它做拐杖吧,能省力一點的!
教練抓拍了這溫暖的瞬間,并把視頻發(fā)給我。我立即上傳到微信朋友圈,很快便獲得無數(shù)的點贊。拿給小博看,他似乎有點不好意思,羞澀地說:沒什么,我爸說了,您是女人,讓我多照顧點啦!
別,媽媽還能堅持,不用你照顧。我們這嘟嘟最小,你有能力就去幫幫他吧!我有意培養(yǎng)小博助人為樂的品質(zhì),便提醒他說。
小博很聽話,馬上就跑到嘟嘟那邊去,牽著小朋友的手走了起來。
對孩子們而言,這次徒步還是一次難忘的科普之旅。團隊里有個家長是生物老師,一路上,他詳細地回答了孩子們的許多問題。孩子們因此得知了為什么海邊的樹葉都那么小,得知了為什么靠近海螺能聽到濤聲,還得知了路邊那千姿百態(tài)的花叫雞蛋花……
小博最開心的還是認識了一種會爬樹的蟹。因為沒有人見過,他便用手機百度,然后得知這種體型碩大的蟹是寄居蟹,最大可長到4公斤,壽命長達6年。它經(jīng)常攀爬在椰樹上采摘椰果,吸食椰子果肉,所以也叫椰子蟹。小博拍了些圖片,并附上文字描述上傳朋友圈,很快便吸引不少“博粉”。大家紛紛感慨“漲姿勢”,這讓孩子的自豪感驟然升起,后面的旅途就變得更加輕松愉快了。
3個小時的徒步總算過去了。傍晚時分,我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我?guī)缀跬耆劭?,真沒想到孩子竟然有著超乎我想象的堅韌。
問小博有什么感想,他居然說出很有哲理的話來:媽,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堅持就是勝利!——不要總想著路很遠,只要一步一步走,不知不覺就走到終點了。
3
到了龍海天,教官便給每個孩子發(fā)一頂帳篷,要求他們獨立搭建好。
小博從沒見過這玩意兒,顯得特別興奮。因此,在教官講述要領時,他沒有認真聽,搭好后忘了給帳篷培土,結(jié)果一陣大風吹來時它“噗”的一聲就飛走了。小博在后面追出老遠,最后才費了老勁拽回來。
我趁機教育他:現(xiàn)在明白聆聽的重要性了吧?人家說話你不認真聽,一是顯得對人不尊重,還會錯過很多重要信息的哦!
小博低下了頭??吹贸觯堑谝淮紊羁陶J識到自己的缺點。
接著便開始“野炊”了。教官給出的材料除了食材與淡水,就只有一口鍋。孩子們便集中在一起,聽候最大的那個孩子燦燦的分工。
撿柴的撿柴,洗菜的洗菜,幾個年齡大的就負責挖沙砌灶。大約覺得撿柴不好玩,小博開始有點扭扭捏捏不情愿,但不配合分工去完成任務就沒有東西吃,他不敢使性子,只好尾隨其他孩子拾柴火去了。
“小營員”們忙乎了好久,才做出了4個菜:西紅柿炒蛋、青椒炒肉、燒火腿腸、水煮青菜。吃飯時,小博不停往我碗里夾肉,說:想不到做飯這么復雜,媽媽多吃一點,您平時辛苦了!
第一次聽到孩子這么溫暖的話,我的心熱了,眼眶也跟著熱了。
吃完飯,小伙伴們坐在一起聊天,對著夜空數(shù)星星。在一個叔叔的指導下,孩子們學會了辨識北斗七星,學會了通過星星來辨別方向,還重溫了牛郎織女的傳說。
這時,一道流星突然劃過天際。孩子們驚呼之后,趕緊閉上眼睛,默默地許起愿來。小博虔誠的樣子特別可愛,我便逗他玩兒:寶貝,你的愿望是什么,可以告訴我嗎?
可以……就是以后經(jīng)常能這樣跟媽媽在一起啦!小博略顯羞澀地說完就跑開了。
我愣了一下,繼而對孩子充滿了深深的愧疚?!@些年來,因為工作我錯過了太多這樣美好的親子時光,是時候要好好彌補彌補了!
4
最精彩的一次活動,是次日的“賞鯨船”項目的挑戰(zhàn)。
整個團隊共分為7個小組。我和小博,嘟嘟父子,還有燦燦被分在同一小組。這個項目要求參與者利用自身的體重,通過完美的團隊配合使船體保持平衡。
前面所有的小組均以失敗告終。由于船體很輕,船身敏感,只要兩邊重量一不均衡就翻了。上去的人沒有一個不落水的,個個變成了落湯雞。
我們是最后一組。上船前大家特別謹慎,紛紛報出自己精確的體重,最后定下的方案是:我、嘟嘟、小博一邊;嘟嘟爸爸和燦燦一邊。
盡管這樣,可算來算去我們這邊還是輕了3斤。——怎么辦?也許這“3斤”足夠讓我們重蹈“營友們”的覆轍了!
大家正無計可施,只見小博猛地跑到不遠處,抱起個大石頭跑回來,說:媽,你看這個有3斤嗎?
是哦,可以這樣加重的呀!小博真聰明,我們怎么沒想到呢?恍然大悟后,大家頓時報以熱烈的掌聲。
那場比賽,我們是唯一大獲全勝的一組。捧回獎杯,小博被大家簇擁著,臉上綻放了從未有過的自信與驕傲。
從營地回家后,小博變化很大。他一改過去懶散的毛病,每天按時起床,把自己的房間弄得整整齊齊的。游戲不再是他唯一的愛好,看電視專挑科技頻道。最可喜的是,這小子居然愛上了閱讀,還讓我給他買一套《十萬個為什么》,說是下次參加活動時,要給其他小伙伴當“小老師”呢!
編后:營地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據(jù)統(tǒng)計,96%的營員認為在營地交到了新朋友;93%的營員反映營地讓他們了解到那些不同于自己的青少年;92%的營員認為營地讓自己獲得了自信;74%的營員反映第一次做了自己原來不敢做的事情。70%的營員父母認為營地經(jīng)歷讓孩子的青少年時期更有自信、更加自尊;在國外,營地教育相當被重視。美國有1萬多個營地,每年服務超過1000萬名中小學生。日本有3500多個營地,每年超過3000萬名中小學生參與營地教育活動。相對于歐美國家,青少年營地教育在中國還是起步不久的新生事物,如何發(fā)展與完善,是我們都要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編輯/張立平laomalp8201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