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太和中,廣陵人楊生,養(yǎng)一狗,甚愛憐之,行止與俱。后,生飲酒醉,行大澤草中,眠,不能動。時方冬月燎原,風勢極盛。狗乃周章號喚,生醉不覺。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還,以身灑生左右草上。如此數(shù)次,周旋跬步,草皆沾濕?;鹬撩夥佟I?,方見之。
爾后,生因暗行,墮于空井中,狗呻吟徹曉。有人經(jīng)過,怪此狗向井號,往視,見生。生曰:“君可出我,當有厚報?!比嗽唬骸耙源斯芬娕c,便當相出?!鄙唬骸按斯吩钗乙阉?,不得相與。余即無惜?!比嗽唬骸叭魻枺悴幌喑?。”狗因下頭目井。生知其意,乃語路人云:“以狗相與?!比思闯鲋抵?。卻后五日,狗夜走歸。
(選自《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搜神后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注釋]
①燎原:火燒原野。②周章:驚懼。③周旋跬步:指楊生周圍一步遠的距離。
[今譯]
晉太和年間,廣陵有個楊生,養(yǎng)了一只狗,對其非常寵愛,無論外出還是在家,狗都如影隨形。后來有一次,楊生酒醉,走到草地上睡著了,一動不動。當時正值冬季野火焚燒原野之際,大風非常猛烈。那只狗非常驚恐,不斷號叫,楊生大醉,沒有察覺。前方有一坑水,于是狗跑到坑里,用自己的身體沾滿水,轉身回來,將水灑在楊生周圍的草上。來回幾次,楊生周圍一步遠的草叢都被沾濕了。這些草都沒有被燒著,楊生醒來時,才見到這一幕。
后來又有一次,楊生因為天黑行路,掉在枯井中,那只狗一直哀鳴到天亮。有人從此處經(jīng)過,非常奇怪那只狗對著枯井哀號,走過去一看,才發(fā)現(xiàn)楊生在井里。楊生呼救,許下重謝。那人希望把狗當作謝禮。楊生因狗有救命之恩,不答應。那人便不肯相救。那只狗因此探著頭,看著井里。楊生明白狗的意思,答應了路人。那人隨即救出楊生,把狗拴上帶走了。過了五天,那只狗晚上逃回到楊生身邊。
[閱讀延伸]
小說開頭以“行止與俱”點明主人與狗的親密關系,為故事發(fā)展做鋪墊。其后寫了義犬兩次救主的事情,表現(xiàn)了狗的機智和它對主人的忠誠。路人在楊生求其相救時,竟以索要狗相要挾,而且如不得狗,竟要不顧而去,把人看得不如一只狗,反映出路人的冷漠,在對比之中反映出世態(tài)炎涼。
[積累]
愛憐 燎原 周旋跬步
(吳鐘銘/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