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增城區(qū)實驗中學 關浩良
修和雅之品,成大器之才
——小班化和雅校園足球社團發(fā)展探究
文/廣州市增城區(qū)實驗中學 關浩良
為全面貫徹落實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 《關于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通知》和 《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實施方案》,立足于本土足球文化本校體育基礎,形成中小學體育足球特色項目,推動足球特色學校的建設。把足球體育特色項目理念化,自覺地將之與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文化品牌建設相結合,彰顯特色,豐富內(nèi)涵,強化學校的靈魂和精神,更好地實施對學生的教育。把體育足球特色項目的開展推動特色學校建設經(jīng)驗平臺化,把成功的經(jīng)驗推出去,使體育事業(yè)得到更好的發(fā)展。使學生懂得修身與健體,享受陽光與幸福。實中和雅校園足球社團名稱:實中足球;宗旨:實中足球,絕對一流。“我運動、我快樂、我健康、我成長”,實中和雅校園足球社團順利開展,學生為中心,以健康為前提,以興趣為根本,堅持面向學生,有效利用學校資源,培養(yǎng)學生具有 “健康第一”思想和終生體育鍛煉的觀念和習慣活動目標: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并形成終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提高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和交往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道德情操。在實中和雅校園足球社團發(fā)展的路上滲透德育國家思想和上好校園足球社團活動課。
1.修煉品格,成就未來。(人的好品格、好人格,成就美好未來)
1.1修煉品格,先修身: 《易經(jīng)》里也有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大學》講:修身 (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知禮儀、講文明、做好事,做善事,不做壞事! 《道德經(jīng)》里也有講 “為而不爭;無為而治”;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強。
1.2養(yǎng)精氣神: (修品格先收(修)脾氣)善養(yǎng) “精氣神”中醫(yī)學認為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古人養(yǎng)生均把保養(yǎng)精氣神、減少消耗精氣神的活動作為主要原則。 《黃帝內(nèi)經(jīng) (講)素問·上古天真論》:“時常保持一顆平常心,清心寡欲,則氣血充足,精神飽滿,體健延年。相反地,最耗傷精氣神的就是縱欲,無論是食欲、貪欲、性欲等等,人們常說窮奢極欲、縱欲過度,其實都是這個 ‘疾病起于過用’的道理?!?/p>
1.3養(yǎng)心品力: 《素書》:“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五種思想撐起你的人生格局?!别B(yǎng)心品力:提高學習力,競爭力,思想力,行動力,執(zhí)行力。做好事,做善事,做好份內(nèi)事。一句話:常懷律己之心、感恩之心、責任之心、服務之心、勤懇之心做事;樹立仁慈之品、真善之品、忠孝之品、禮義之品、清廉之品做人。
2.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上好校園足球社團活動課和說好課——以足球腳背外側運球促進學生身體體質發(fā)展說課為例。說課流程:說指導思想;說學情分析;說教學目標;說教材分析;說教學內(nèi)容;說教學重點與難點;說教學組織與方法;說教學流程 ;說安全保護措施。
2.1指導思想:足球運動是被譽為 “世界第一運動”。參加足球運動能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
2.2學情分析:結合我校當前足球社團課實際情況,三小特色:場地小;小班制;小組合作。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集體精神,激發(fā)學習熱情,提高堂效率。
2.3教學目標:認知目標:讓學生能夠快樂地參與足球運動。技能目標:發(fā)展學生的速度、耐力、力量、靈敏性及柔韌性等身體素質,增強身體各系統(tǒng)的生理功能。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勇敢、機智、果斷、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精神品質和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精神。
2.4教材分析:運球是足球運動的基本技術,足球腳背外側運球這一技術有利于隊員:掩護球、突破加速和改變運球方向,是初學者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術。
2.5教學內(nèi)容:學習足球腳背外側運球;游戲:足球跨下傳球接力比賽;教學比賽
2.6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推撥球的部位和協(xié)調(diào)。 難點:推拔球的力度;控球的能力。
2.7教學組織與方法:組織: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分層練習為輔,團隊合作為課堂主線。 方法:以小組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示范法,競爭體驗法,合作探究法,教學比賽。
2.8教學流程 :課堂常規(guī)→體委集隊→隊形隊列→徒手操→分四小組慢跑→集體訓練→足球輔助練習→腳背外側運球→二人一組訓練腳背外側推撥球練習→進行腳背外側運球訓練→游戲:足球跨下傳球接力比賽→教學比賽→慢跑放松操→小結情況。
2.9安全保護措施:學會摔倒時的各種自我保護方法,如落地時用適當?shù)捻槃菥彌_外力等。
總之,在實中小班化和雅校園足球社團發(fā)展的路上,修和雅之品,成大器之才。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