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龍門縣實驗學校 郭統(tǒng)華
論語文教學中語言的靈活運用
文/ 龍門縣實驗學校 郭統(tǒng)華
“凡是當教師的人絕無例外地要學好語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學工作?!?,這句話表明了語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注意教學中語言的靈活運用。
語文教學應該具有一定的活潑氣氛,這樣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結合課堂情境來調節(jié)課堂氣氛,大體可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方面,在剛上課時激活課堂氣氛。這種方式可讓學生一上課就進入一種快樂之境。如:班上有一位特別活潑的男同學,留了一頭齊肩長發(fā)。老師告訴他:學校不允許留長發(fā)。在一天上語文課時,一進教室就發(fā)現他已經理發(fā)了。同學們的目光都隨著老師的目光集中到他身上,還不時傳來幾聲低低的笑聲。那天正好教《夢江南》一詞,于是老師結合這一情境笑著說: “我很高興我們班上多了一位 ‘帥哥’;可是也很悲傷,因為少了一位 ‘小姐’?!蓖瑢W們都笑了。老師接著說: “不過,不要緊,我們可以再去認識一位女子!”(同學們又笑) “這位女子在哪里呢?” “她就在我們的語文書溫庭筠的 《夢江南》中?!?“她是一位怎樣的女子呢?請同學們先自己去認識一下。”這樣,把課堂情境與課文內容結合起來,在教學前就創(chuàng)設了一種活潑的氣氛,整堂課的教學也就在輕松愉悅中不知不覺過去了。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適當靈活運用情景語言,激活一下課堂氣氛,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語文考試成績一出來,發(fā)現班上的作文分數遠不及別班。原因是字跡潦草,卷面不清潔。所以在試卷評析課中,老師較嚴厲地批評了學生,課堂氣氛較壓抑。但有一膽量較大的男生卻說: “老師,你自己上課板書不也寫草字嗎?”老師想借助這情境把氣氛搞活,于是笑著說: “那也不能我穿拖鞋你就打赤腳??!”全班同學都笑了起來。然后話鋒一轉說: “其實,這位同學說得很對。我今天真的感覺到了 ‘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道理啊!……”從那開始,筆者的板書上再也不出現草字,學生的作文也面目一新。教學效果事半功倍、立竿見影。
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是緊密相連的。為了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了解社會、體驗社會,針對小作文這一題型,安排一些富有形象性的題目,讓學生以這一題目為出發(fā)點,思考評判各種社會現象,從中提煉出自己的觀點。從而加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及辨別是非能力。如:針對當前有些人金錢觀念的增強,做什么事都 “錢”字當頭這一現象,用 《學雷鋒是傻子嗎?》為題;針對留學生學成后不回國的現象,用 《留學生,請你?;丶铱纯础窞轭},然后讓學生結合文題討論,歸納自己的觀點。學生通過討論都能得出大致的共識:學雷鋒不是傻子,雷鋒精神的核心是助人為樂,助人為樂是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每個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對于留學生不回國的原因有二:國內條件差,就 “筑巢引鳳”,留學生應有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形象語言,可以為學生想象的馳騁提供廣闊的天地,為學生打開思維的翅膀,開闊視野,聯系生活實際,接近課堂與現實的距離。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對于學生應該嚴格要求,但還應該對學生具有關愛的一面。有時往往一兩句溫情的語言要比嚴厲的訓斥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有一位原先年級排名第三的同學在一次考試中失誤,成績排名前二十名之間找不到她的名字。她自己也很自責。在分析完考試失常的原因之后,老師對全班同學說: “太陽還會出來?”同學們都笑說: “會的?!苯處熡终f: “聽到了嗎?這是全班同學對你的期待?!蹦俏煌瑢W很自信地點了點頭,這對她產生了很大的動力。這種動力來源于老師和同學對她的關愛。
學習是一種較為辛苦的事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況且他們恰處于心理不穩(wěn)定期,因此一遇困難和挫折,有些同學就會垂頭喪氣、失去信心。我們可以運用一些名言或警句,給予學生精神上的鼓勵。如“年輕不言敗”、 “失敗是成功之母”之類的語言來鼓勵在考試中沒考好的學生;用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等之類的語言來激勵學生抓住時間,不虛度光陰;用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之類的語言激勵學生戰(zhàn)勝困難。這樣一來既可以為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提供素材,又能激勵學生不斷積極進取,樹立信心,戰(zhàn)勝困難。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