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穎
(山西省地方志辦公室,太原030012)
關于開展志書評審的幾點思考
楊 穎
(山西省地方志辦公室,太原030012)
評審工作應以取得實效為要務,力戒流于形式。一要組好參評隊伍,博采眾長,多角度審稿;二要取得領導支持,為下一步志書修改出版打好基礎;三可充分討論,以會代訓。此外,市縣志書評審意見和建議應具可操作性。對評審意見應批判地吸收,評審會后仍應加強溝通。同時,應注意評審會既是業(yè)務會,也是工作會,市縣志書評審應與市縣志指導工作緊密結合。
志書 評審
志書的編纂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其中志書評審是首先要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組織專家學者評審,可以發(fā)現(xiàn)志稿諸多問題和不足,找出修改完善的方法和路徑,有益于進一步提高志稿質量。
一本市縣志書,從開篇立目到出版發(fā)行,凝聚了許多單位和人員的心血。當一部志稿初稿形成后,如何進一步提升志稿質量,使之成為精品佳志,搞好評審和修改就尤為關鍵。
國務院2006年5月18日公布的《地方志工作條例》第十二條專門規(guī)定了有關志書審查驗收的內容,據(jù)此《山西省地方志工作條例》(2011年5月27日頒布)第七條規(guī)定:設區(qū)的市編纂的地方志書應當報省地方志辦公室審查驗收后,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出版;縣(市、區(qū))編纂的地方志書應當報設區(qū)的市人民政府負責地方志工作的機構審查驗收,并經省地方志辦公室審核后,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出版?!渡轿魇〉胤街緦彶轵炇展ぷ鲿盒幸?guī)定》(2007年3月23日頒布)也對市縣志書審查驗收作了具體規(guī)定,日常評審工作基本照此進行。
志稿評審方式采用專家評審和會議評審相結合的辦法。參加評審的專家分工對市縣志稿進行認真審讀并提出書面意見,隨后由有關市(縣)地方志主管部門組織召開評審會議。除參評專家外,還要邀請有關領導、參與修志的部門人員等參會。評審會議是對市縣志稿審查驗收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提高志書質量必不可少的有效方法,但并非最終的審核通過。評審會議后修志單位還應充分吸收評審意見,對志稿進行進一步的加工修改,形成終審稿并報上級審查機構審核批準后,才可交付出版。
志書評議是保證和提高志書編纂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在首輪修志中的一項重要創(chuàng)舉[1]曹子西,朱明德.中國現(xiàn)代方志學.方志出版社,2005.,在首輪修志過程中起到很好的作用。當前正在進行的第二輪修志中更是廣為采用,在志書編修過程中,志書評審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成為各級修志部門,特別是省、市級修志部門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何搞好志書評審,開好評審會,充分利用評審會卓有成效地提高志書質量,解決修志遇到的難題,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通過多年參加市縣志書評審工作的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組好參評隊伍,博采眾長,多角度審稿。對參加評審的專家的選定,應該符合具有權威性,熟悉地情,熟悉志書,各行各業(yè)中具有代表性這一標準。特別是應吸收保密、檔案、歷史、法律、軍事、經濟、政治等各界各部門專家,當然更應有熟悉地方志編修的專家從體例和行文規(guī)范上把關。這樣才能夠對各自熟悉的領域提出有針對性的修改建議,便于下一步加工完善。例如《婁煩縣志》評審會除了請省市地方志專家,還邀請了太原市統(tǒng)計局、太原警備區(qū)軍志辦、太原市政府法制辦、太原市保密局、太原市檔案局、三晉出版社等有關單位的人員參與評審;《平魯區(qū)志》評審會也邀請了朔州市機要保密局副局長、大同大學副教授、山陰縣文聯(lián)主席、朔州市檔案局科長、朔州市軍分區(qū)司令部參謀等相關人員參評參會,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取得領導支持,為下一步志書修改出版打好基礎。一般市縣志評審會議,都有一個開評儀式,邀請上級修志部門領導,本級行政部門分管領導參會。一是請領導參會,可以鼓舞士氣,體現(xiàn)“黨委領導、政府主持”的修志體制,提高修志工作影響力;二是借此會議向領導匯報修志工作進展情況,提出修志工作存在的資金、人員諸方面的困難,以取得領導有效支持。對領導來說,相當于現(xiàn)場辦公,比志辦主任到領導辦公室排隊匯報工作更有效直接。
3.充分討論,以會代訓。除了評審專家、有關領導外,主要的參會人員就是志書編修人員了。一本志書的撰寫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需要不同部門許多人的協(xié)同配合。志書的撰稿階段,各司其事,初稿經主編統(tǒng)纂后,借開評審會之機坐在一起,認真聆聽專家提出的意見,有針對性地與專家交流,作好記錄,有利于下一步志稿修改工作少走彎路,提高效率。
在具體的評審工作中,我們通過評審會的組織也能看出一個市(縣)工作做得如何。有的市(縣)志書評審,專家坐了十幾個,修志人員卻寥寥無幾,開會過程宛如走馬燈,人員不能夠認真聽講,這樣的評審會開成了形式會、過場會,浪費人力物力,沒有實效;有的市(縣)評審會則是準備得十分充分,修志單位人員全體在座,人人聽得認真,記得仔細,討論提問熱烈,評審專家也評得很有激情,甚至在餐桌上還會就某個問題討論得熱火朝天。這樣的評審會必然是卓有成效的,志書經修改后質量也必然會有很大提升。
有的市志辦在組織召開縣志評審會時,還會把全市其他縣級志辦主任或負責人,以及一些修志人員召集到一起參會,這樣一方面能夠借評審會之機,以先進促后進,使修志進度較慢的縣區(qū)看到自己的差距,通過取經找到解決當前困難的辦法;另一方面借專家當面評稿之機以會代訓,培訓修志隊伍,以利于今后工作,可謂一舉兩得。
志書評審意見應盡量落到“可操作”上。志書評審是修志工作一個承上啟下的環(huán)節(jié),是志稿從初稿到終審稿的必經環(huán)節(jié),是保證和提升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評審專家提出的意見,是否能夠有效地運用到下一步的志稿修改完善過程中,主要取決于志稿評審意見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這里談幾點體會:
1.評審意見盡量以稿論稿,少說理論,少做空談,這是有效評審的前提。在評稿過程中,緊緊結合志稿實際,不拔苗助長,更不隨意否定。一部至少百萬字的市(縣)志稿拿出來是相當不易的,凝聚了很多人的辛勤勞動。雖然初稿質量肯定是參差不齊的,有的可能基礎很好,有的也許水平較差,但修志人的初衷必定是想盡其全力修一部可留存后世的志書,受限于修志者自身學識水平或者其他外界因素,志稿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評審志稿的目的就是在志稿現(xiàn)有水平基礎上,幫助找出不足,提出解決方法和路徑。如果是資料問題,那么指出查找補充資料的方法,甚至可以幫助溝通有關單位提供資料;如果是篇目問題,那么就把具體可調整修改的篇目列出來提供參考。甚至小到某些行文規(guī)范問題,直接指出修改方法。評審會上,切忌講一些泛泛的理論,甚至離題萬里,和志稿脫節(jié),使修志人員聽得茫然,會后仍無從下手,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當然評稿不是做責編,切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要注重志書架構內容的評議,避免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2.評審志稿應首先評其謀篇布局,指出篇目設置、結構層次等方面的問題,然后再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面到點,環(huán)環(huán)緊扣,絲絲入微,如庖丁解牛,分析透徹,點撥到位。我在實際評稿過程中,無論是看哪一部分內容,有兩個必讀項:一是凡例,二是全書篇目。凡例,闡明全書宗旨、大綱和概要,擬定志書思想、原則、斷限、體例、格局、樣式等,雖然文字不多,但作用不可低估;篇目,是志書總體設計藍圖,內容上可體現(xiàn)時代特點和地方特色,形式上應符合市縣志體例,閱之可略知全書體例架構和內容分配。了解了志書的這兩部分,才能明白所負責評審的內容在全書中的位置是否合適,編、章、節(jié)、目設置是否需要調整或補充完善。對于具體章節(jié)內容,則應層層遞進,先看篇目設計是否合理,再看內容記述是否完整、真實、準確,然后看行文是否規(guī)范,甚至小到錯別字、標點符號等等。盡量把評審意見提得切實可行,便于下一步修改參考。
評審意見一般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對志稿的總體印象?!兜胤街緯|量規(guī)定》對志書質量的總體要求是:觀點正確,體例嚴謹,內容全面,特色鮮明。記述準確,資料翔實,表達通順,文風端正,印制規(guī)范[1]地方志書質量規(guī)定.第三條.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2008年9月16日發(fā)布.。針對所讀志稿,從以上幾方面指出其優(yōu)點和不足。
(2)凡例。關于編纂志書的指導思想、原則、時空范圍、體裁、人物收錄標準、資料來源、行文規(guī)范、特殊問題處理等要求,清楚明確[2]地方志書質量規(guī)定.第九條.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2008年9月16日發(fā)布.。指出修改意見,一般逐條分析,直接修改。
(3)篇目設置。要符合“事以類聚”“類為一志”的基本要求[3]地方志書質量規(guī)定.第十二條.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2008年9月16日發(fā)布.,看分類是否科學,布局是否合理,結構是否嚴謹,歸屬是否得當,層次是否分明,排列是否有序。指出編、章、節(jié)的調整建議,后面在具體章節(jié)中結合內容再詳細解說。
(4)逐編評審。包括每編的編前序(編下小序)修改意見,每編的章節(jié)調整,每章節(jié)、目的調整,每節(jié)的內容修改建議,特別是時限的控制,與前志的銜接,資料的使用,人物的記述,有關軍事、民族、宗教等敏感內容的記述等,要嚴把政治關,確保觀點正確,符合國家有關出版物保密的規(guī)定。
(5)字、詞、句、標點符號的糾錯,不必像編輯一樣逐字逐句修改,但一般是入眼即順手標于志稿上,舉手之勞。
(6)對圖、表以及一些重要的共性問題做單獨點評,如“機構”的寫法,表格的統(tǒng)一規(guī)范,各級目的字體、字號的統(tǒng)一規(guī)范等。
(7)其他通用的體例、行文規(guī)范等問題,無論巨細,一經發(fā)現(xiàn),必須明確指出。
3.志稿標注和評審書面意見相結合。對志稿的審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應及時標注,“不以善小而不為”;同時,邊審讀邊記筆記,隨后梳理形成一個書面的評審意見和建議稿,隨志稿留給市縣修志人員做會后志書修改的參考。
4.志稿評審和討論相結合。評審會應雙向進行,既有發(fā)表評審意見的時間,也應留下討論互動的時間,畢竟評審專家和修志人員聚到一起不容易,借評審會之機釋疑解惑,討論問題,可以碰撞出更多火花,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5.評審意見的消化吸收。市縣志評審會,一般市志四天,評審兩天半;縣志三天,評審一天半,往往時間緊湊,內容繁雜,不可能所有問題都在會上發(fā)現(xiàn)和解決。要使評審會開得卓有成效,一方面在于專家評審準備充分,審讀認真,給出操作性強的修改意見;另一方面就是市縣修志部門要認真聽取和收集志稿評審意見和建議,以便于會后討論。
具體講,就是會后要根據(jù)專家書面意見和志稿批注,按撰稿分工各自化解,逐條消化。對評審意見認真梳理,加以分析研究,消滅“硬傷”,補充完善,糾謬改錯。遇到有疑問、有爭議的問題,應經過開會討論解決。既要認真對待評審意見,也要注意聯(lián)系本地實際批判地吸收,不能盲從,機械照搬。
此外,評審會后,對于專家意見仍可進行電話、網(wǎng)絡交流,甚至可以面對面交流,一次評審,負責到底。
綜上,市縣志書評審工作是志書審查驗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提高志書質量的有效方法。通過志書評審,力求使志書內容符合憲法及保密、檔案等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能夠全面、客觀地反映本地行政區(qū)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xiàn)狀,做到政治觀點正確、資料翔實、體例完備、文風端正、特色突出,這樣經過認真修改、補充完善的志稿,經終審后方可送交出版。
(責編:沈喬)
Some Thoughtson ChroniclesReview
Yang Ying
Review activity is an important segment in editing and publishing the local chronicles,with the purpose of practical effect instead of formality.With many years’working experience in the field of review,the author thinks the follow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achieve a successful review conference.Firstly,a good team is necessary to collect diverse ideas and carry out the review job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econdly,upper leader’s support is important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next step.Thirdly,group discussion performs better than criticism.Furthermore,review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local chronicles should aim to be practical and critical and facilitate future communication.Last,the review conference should conform to the guidance of local chroniclesby seeking both professional and working achievement.
ChroniclesReview
楊穎(1970—),女,山西靈石人,山西省地方志辦公室市縣志處副處長,編輯,研究方向為區(qū)域經濟史和新方志編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