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喆
摘要:本文對國內(nèi)外雨中人繪畫心理測驗研究結果進行梳理,介紹了雨中人繪畫心理測驗方法和注意事項,闡述如何將雨中人繪畫心理分析、解釋和評價,對大學生進行發(fā)展性心理咨詢提供了重要途徑,旨在讓學生達到更好地認識自己的目的。
[關鍵詞] 雨中人繪畫;心理測驗;藝術治療;
B844.2
筆者在大學生心理咨詢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不會用語言確切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大學生發(fā)展性咨詢的問題涉及學業(yè)、人際、情感、未來規(guī)劃諸多方面。因此,“我是誰”正確認識自己,從而有效緩解壓力和表達情緒,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很重要的意義。
一、雨中人繪畫的提出及理論基礎
(一)雨中人繪畫的提出
雨中人繪畫是由Abrams及Amchin發(fā)明設計的心理測驗。英語名稱為Draw-a-Person-in-the-Rain,簡稱DAPR,Lack和Weber等學者也簡稱它們?yōu)镻ITR。本心理測驗是讓被試者畫下雨情境中的人物。它是一個投射性繪畫測驗,主要測關于個體在外界壓力情境下的情緒狀況以及應對方式。
(二)雨中人繪畫的理論基礎
社會文化學派代表弗洛姆用象征語言來分析我們的內(nèi)在經(jīng)驗和感受,并把它分為慣例的、偶發(fā)的和普遍的象征(夢、神話、水火等意象)[1]。對于繪畫而言,偶發(fā)的象征與個人經(jīng)歷有關,普遍的象征則為人類所共有。例如,在通過對神話和圣經(jīng)中有關雨的故事(伏羲傳說、諾亞方舟等)的探究中,研究者發(fā)現(xiàn)雨作為壓力的象征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2]。
二、雨中人繪畫心理測驗的操作過程
(一)雨中人繪畫心理測驗實施方法
開始前需要準備的材料有2B鉛筆、A4紙若干及橡皮或是用12色的彩色筆也可以代替鉛筆。指導語為:請畫一個雨中的人。
(二)介紹學者Lack對雨中人繪畫具體評估采分點
前人對雨中人繪畫做了很多評估要點的研究,其中以Krom和Lack最具有代表性。我們重點來看一下Heidi s.Lack對雨中人繪畫指標的評價。他把雨中人評估分為三個測試項目:壓力、資源和應對能力,并且把這個每個項目具體換算成分數(shù)(見表1)。
表1是Heidi Lack(1996)[3]研發(fā)的雨中人評分體系表。壓力分數(shù)是從S1加到S16分數(shù)的和。從S1到S8如果有相符合的項目那就是1分,如果沒有那就是0分。從S9到是S16是有幾個符合的項目就給幾分。比如說在S9 當中有4個水坑,那就是給4分。
資源分數(shù)是從R1加到R16的和減去從R17加到R19 的和。如果有跟項目內(nèi)容符合的就加1分否則就加0分。R14是人物的大?。ò陚愕拇笮。?,如果人物小于5厘米或大于15厘米,那么不符合正常范圍所以是0分。如果在5厘米和15厘米之間那就給1分。在R15中如果把人物從頭到腳畫全了,并且是面對正面的時候給1分,除此以外就是0分。R16是線的質(zhì)量是均勻的連續(xù)的那么就是1分,如果是畫的不穩(wěn)定那就是0分。壓力分數(shù)越大,在繪畫中壓力的表現(xiàn)越多,資源分數(shù)越高說明操縱壓力的資源越豐富。
應對能力的分數(shù)是從資源分數(shù)減去壓力分數(shù)的值,得出應對能力分數(shù)。這樣的計算方法跟Krom(2002)[4]主張的保護裝備和壓力指標之間的均衡能表示應對能力的觀點相似。
三、雨中人繪畫心理評估案例
以上圖1來訪者個人信息是21歲,男,某大學三年級同學。圖1內(nèi)容按Lack雨中人測試評分如下:壓力分數(shù)(13分)=S2(1分)+S3(1分)+S4(1分)+S9(3分)+S11(1分)+S12(1分)+S13(3分)+S15(1分)+S16(1分);資源分數(shù)(2分)=R1(1分)+R2(1分)+R3(1分)+R13(1分)-R18(2分);應對能力分數(shù)(-11分)=資源分數(shù)(2分)-壓力分數(shù)(13分)。圖畫內(nèi)容是,烏云密布下來訪人打著一把不是很匹配又不結實的雨傘,站在在圖中間,地平線下面還有三個水坑??梢猿醪皆u估來訪人陳舊的壓力和負性情緒積累很大很多,咨詢師有必要做進一步評估和咨詢。
三、運用雨中人繪畫心理測驗做評估時的注意點
(一)結合作品的文化背景和來訪人的個人成長生活史評估
雨中人是西方的研發(fā)的心理投射測驗,雖然研究者發(fā)現(xiàn)雨作為壓力的象征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但來訪人是否是我國內(nèi)陸干旱少雨地區(qū)或是因本民族文化等對雨水喜好程度與理解上的差異,都會給評估結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二)結合作品的內(nèi)容和來訪人的非語言信息進行評估
結合作品的內(nèi)容對來訪人在進行雨中人繪畫過程中的非語言信息(眼神、繪畫時間、選擇繪畫材質(zhì)等情況)進行評估,往往非語言的信息,更是一種潛意識的的表達。作品和非語言信息表達出的評估結果不同時,要和來訪人進行核對,避免評估的無效。
參考文獻:
[1](美) 弗羅姆 (Fromm,E.),著.被遺忘的語言[M].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2007.
[2]陳侃.繪畫心理測驗與心理分析[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Lack, H.(1996).The Person-in-the-Rain projective drawing as a measure of children's coping capacity: A concurrent validity study using Rorschach, Rorschach. Psychiatric and life history variabl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California School 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4]Krom.C.P.(2002).Hospice nurses and the palliative care environment: indicators of stress and coping in the Draw-a-person-in-the-Rain test.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Albertus Magnus College.New Haven.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