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宇凡
當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爸爸媽媽有時會開玩笑,問我:“凡,給你生一個妹妹,好不好?”我果斷搖頭:“我還要說幾遍?不好!”
看著爸媽那瞬間僵住了的笑臉,我心頭泛起淡淡的酸澀。唉,怎么會好呢?有了妹妹,零花錢要少一半,好吃的要少一半,爸媽的愛也要少一半。說不定他們還會偏心,不是有“父母疼小兒”“女兒是爸媽的小棉襖”等說法嗎?從此我失去的將不僅是一半的關注,還有可能是三分之二,甚至全部。
這當然不會是捕風捉影,看看我們樓上阿姨一家吧!
阿姨家有兩個孩子,我表弟和表妹。他們會為爭搶一個紅通通的蘋果誰也不肯讓誰,他們會為誰坐在汽車的前面而大打出手,他們會因為父母給誰多買了件衣服而覺得父母偏心。總之他們之間每天都有一場不大不小的惡戰(zhàn)。由于表妹小,愛哭,一受點委屈,就哇哇大哭,我們給她起了個外號——“水源制造機”,形象生動。每當“水源制造機”開始制造水源時,阿姨就會脾氣暴躁,不由分說地追著表弟打……
要是媽媽再生個“妹妹”,也許那震耳欲聾的哭聲將久久不能消散,樓上樓下,天崩地裂,地動山搖,影響我的學習,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心情……
從父母的角度來說,“妹妹”也是個不小的麻煩。父母每天早出晚歸,單位、店里,本來就十分勞累,回家還要管我的學習生活,若加個“妹妹”,嗨!不敢想,父母會因此而累垮身體的。
所以,我偏執(zhí)地擁護“獨生子女”政策,從不吝于表達自己作為獨生子女的光榮感和幸福感——沒有人和我搶爸爸媽媽,所有人都寵著我,我在蜜罐里長大,我一點都不覺得自己孤獨。
然而,一件突如其來的事改變了我所有的看法。
奶奶的膝關節(jié)嚴重變形,不能走路,需要立即進行手術,要在醫(yī)院住幾個月,直到康復。爸爸、叔叔、姑姑調整上班時間,輪流到醫(yī)院去照顧奶奶,媽媽和嬸嬸則負責我們一大家子和奶奶的飲食,大家都忙得像急速旋轉的陀螺,停不下來,一大家子的日常生活都混亂了。
到這時,我終于不由自主地想明白了:我的爸媽若有病痛,有沒有那么一個可以和我共同渡過難關的人?即便可以請保姆,可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困難,誰能替我分擔?誰又能來支持我?
我從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感激我生活在一個如此和睦的大家庭中。也正是這一次奶奶的生病,讓我清楚地認識到,有兄弟姐妹,是何其重要!
因為彼此的存在,才真正擁有了加倍的愛,我要大聲地宣布:“讓愛延續(xù)下去……”
點評
本文小作者是一個獨生子。從自身的角度來說,他害怕父母生了二孩后失去獨寵地位,并且描寫了阿姨家表弟和表妹吵鬧的場面,用實例來證明這個二孩會影響自己各個方面的生活;從父母的角度,生二孩會增加父母負擔。小作者層層分析,可謂為自己不想讓父母生二孩找了借口??墒悄棠躺?,讓一大家子忙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改變了小作者對二孩的態(tài)度。他突然明白,“彼此的存在,才真正擁有了加倍的愛”,從而接受二孩,并覺得那是愛的延續(xù),緊扣主題。
(王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