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麗江師專生科系為例,結合學生的特點和基礎以及《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本身的特點,對課程的教學進行研究和探討,以進一步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yǎng)更多適合時代需要的人才。
關鍵詞:高職高專教育 無機及分析化學 教學質量
【分類號】O6-4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麗江師專生科系高職高專生物教育專業(yè)、園藝技術專業(yè)、食品生物技術和食品營養(yǎng)與檢測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主要培養(yǎng)學生掌握無機及分析化學的基本知識,以及操作、觀察、分析的能力,它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專業(yè)的其他課程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影響著許多后續(xù)課程的學習。但目前在《無機及分析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本文結合麗江師專生科系開設的《無機及分析化學》的具體情況,對其改革進行初步探討。
1.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1 生源廣、基礎差
三個專業(yè)學生的來源廣泛,有普通高中生、有職業(yè)高中生、有中等??粕煌瑢W生,中學化學基礎差別很大,并且總體水平很低,加之學習方法不當,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yǎng)成,導致學習效果不佳。
1.2內容多、學時少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在傳統(tǒng)的《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兩門課的基礎上壓縮整合而成,雖然刪除了獨立設課時的重復內容,但仍涉及到溶液和膠體、定量分析基礎、四大平衡與滴定法、吸光光度法和原子結構等內容,而理論課時數卻只有72學時。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必須加快教學進度,從而可能存在學生聽不懂、記不住等情況。
1.3重理論,輕實踐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技能的培養(yǎng)必不可少。但目前化學實驗教學從屬于理論教學,能夠開設實驗的實驗內容設置上又不夠科學和系統(tǒng),驗證性實驗過多,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偏少,加之學生基礎較差,實驗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基本操作能力、儀器使用能力、實驗現象和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力、實驗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作用不夠明顯。
1.4考核形式單一
考試是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但可以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反映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客觀地評價教學效果。但目前只是通過期末考試成績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不能真實地反映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也很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2.教學改革
2.1分層教學
新生入學后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學生的化學基礎情況、學習態(tài)度、學習心理、學習方法、接受能力、學習獨立性等做出綜合評價,通過綜合評價成績將學生分為三類:A類,有較扎實的高中化學基礎知識及自學能力,對課程有較濃厚的興趣;B類,高中化學基礎知識一般,對課程較有興趣;C類,基礎化學知識較差,對課程全無興趣,甚至產生厭學等逆反心理。根據各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目標和考核標準。
通過分層教學A類學生除了能夠較好的完成課程的學習外,其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也得到了較大提高;B類學生在完成課程學習外,能夠主動對教學內容進行歸納總結;C類學生則在學習中發(fā)現了自己的長處,增強了自信,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2.2優(yōu)化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根據各專業(yè)的特點、后續(xù)專業(yè)課的需要以及“專升本”,考試的要求,我們將授課內容進行挑選,并劃分為溶液與膠體、電解質溶液與電離平衡、氧化還原平衡和氧化還原滴定、配位平衡與配位滴定、定量分析概述、物質結構、吸光光度法和元素及其化合物七大部分的內容,其中元素部分安排學生自學完成。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教學內容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教學方法,例如案例法、分組討論法等。同時適當引進多媒體輔助教學,以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能增大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2.3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實踐教學應突出基礎、綜合和創(chuàng)新的三位一體,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強化學生的崗位職業(yè)技能。為此我們將《無機及分析化學》涉及到的實踐內容獨立開課、獨立考核。
首先,將基本實驗儀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作為重要部分,以加強基礎技能的培訓,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規(guī)范學生的基本操作,形成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的實驗習慣。其次,結合專業(yè)特點開設綜合性實驗,以突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最后,開設設計性實驗,要求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方案、獨立完成實驗,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另外,在實踐教學的方法上,我們要求學生提交預習報告。預習報告要求學生寫清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實驗中涉及到藥品的物理參數等,旨在讓學生清楚實驗的過程,以及學生查閱工具書的能力等。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操作規(guī)范、儀器裝置組裝合理、實驗記錄完整規(guī)范、有良好的實驗習慣等。
實踐教學考核要求學生通過隨機地抽取題庫中的試題,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題目中的各項要求,教師在進行考試時及時指出學生的不足,使學生對成績的形成做到心中有數,這種考核方法能較為全面、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促使他們重視實驗操作技能的訓練。
2.4改革考核方式
為了改變傳統(tǒng)的“考試成敗定英雄”的現狀,全面、系統(tǒng)、科學、動態(tài)的反映教學效果,我們將學生上課考勤、平時表現和期末成績綜合評定后給出最后成績。其中上課考勤占10%,平時表現占20%,主要以課堂提問或活動的參與狀況、課程論文與課余作業(yè)為主,主要是檢測學生分析與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以助于教師今后有針對性地講授知識;期末考試成績占70%,目的是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復習,實現有效吸收。通過上述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將學生的學習壓力均勻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
3.結語
總之,通過上述教學的改革,我系《無機及分析化學》的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和實驗技能也有了大幅提升,并能更好的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的開設打下良好基礎,更好的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馮麗莎.高職化學教學方法的改革.新課程研究,2012(1):190-191.
[2]鐘國清.無機及分析化學省級精品課程的建設實踐.中現代教育裝備,2010(12):20-23.
[3]周本華,張懷紅.《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與改革的探索.廣東化工,2009(9):226-227.
[4]劉威,龔淑華等.農科院校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分層教學方法的應用.高教論壇,2011(1):68-70.
作者簡介:李燕梅(1982-)女 云南麗江,漢族,碩士研究生,講師,從事化學相關教學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