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雪麗(義馬煤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醫(yī)院 神經內科 河南 三門峽 472300)
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期非大面積心源性腦梗死效果觀察
湯雪麗
(義馬煤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醫(yī)院 神經內科 河南 三門峽 472300)
目的 探討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期非大面積心源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擇義馬煤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醫(yī)院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8例急性期非大面積心源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觀察組采取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治療;對照組口服阿司匹林治療。比較兩組療效。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NIHSS總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7、14、21 d后NIHSS總分值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且觀察組NIHSS總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81%(3/44),低于對照組的20.45%(9/44)(P<0.05)。結論 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期非大面積心源性腦梗死臨床療效顯著,且不良反應較少。
低分子肝素;心源性腦梗死;急性期
心源性腦梗死(CCE)是臨床常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病,由于腦組織供血動脈供血驟然停止,造成該血管供血區(qū)的腦組織缺血以致腦組織壞死、軟化,并伴有短暫性視力障礙、失語等神經功能缺失臨床癥狀[1]。CCE患者在急性期易發(fā)生再梗死,且危險系數直線提高。目前,臨床對該疾病是否應用靜脈內抗凝藥的爭議較大,尚未達成共識的治療方案[2]。本研究旨在探討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期非大面積心源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以為臨床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擇義馬煤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醫(yī)院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期間收治的88例急性期非大面積心源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觀察組男21例,女23例;年齡為34~80歲,平均(65.4±6.8)歲。對照組男22例,女22例;年齡為38~77歲,平均(63.0±6.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取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60190)2 500 AX aIU治療,皮下注射,2次/d,持續(xù)治療21 d;對照組采取阿司匹林(山西新寶源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14020945)150 mg治療,1次/d,口服,持續(xù)治療21 d。治療過程中,兩組均不使用其他抗凝、抗血小板藥物。治療21 d后,兩組患者使用華法林(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37021314)進行抗凝橋接治療。治療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有無不良反應,出現不良癥狀則立即停止抗栓治療。
1.3 觀察指標 分別記錄用藥前后7、14、21 d患者NIHSS評分,采用NIHSS評分量表對患者意識、視野、凝視、肢體運動、語言等方面能力進行評估。清醒,反應敏銳(0分);嗜睡,最小刺激喚醒患者完成指令(1分);反應遲鈍,強烈反復刺激才能有非固定模式的反應(2分);僅有反射活動或完全沒反應(3分);分數越高表明神經功能越差。觀察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2.1 NIHSS總分變化值、減分率 治療前兩組患者NIHSS總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7、14、21 d后NIHSS總分值較治療前下降明顯,且觀察組NIHSS總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NIHSS總分變化值比較±s,分)
注:與觀察組比較,aP<0.05。
2.2 不良反應 對照組急性期出現5例(11.36%)再發(fā)梗死,觀察組未出現;治療期間對照組有4例(9.09%)患者發(fā)生血轉化,為非癥狀出血,觀察組出現3例(6.81%)非癥狀性出血;兩組患者無1例發(fā)生全身多系統(tǒng)出血。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81%(3/4),低于對照組的20.45%(9/44)(P<0.05)。
CCE是由腦血液供應障礙引起的腦部病變,并伴有相應部位的臨床癥狀和體征[3]。腦梗死的臨床癥狀復雜,與腦損害的部位、缺血的嚴重程度以及發(fā)病前有無其他疾病等有關[4]。輕者無明顯臨床癥狀,即無癥狀性腦梗死,重者不僅有肢體癱瘓,甚至可以發(fā)生急性昏迷、死亡。腦血管病是神經內科最常見的疾病,病因復雜,受多種因素影響。有報道顯示,每年因腦梗死死亡的人數占全部死亡人數的9%[5]。
低分子肝素被臨床廣泛應用于治療血栓栓塞性疾病,在血液透析中可防止血凝塊形成。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解聚制備而成的一類分子量較低的肝素的總稱,分子量為4~6 kD,分子量越低,抗凝血因子Xa活性越強,保持了肝素的抗血栓作用,進而降低出血的風險[6]。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NIHSS總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7、14、21 d后NIHSS總分值較治療前下降明顯,且觀察組NIHSS總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81%(3/44),低于對照組的20.45%(9/44)(P<0.05),說明低分子肝素有抗血栓作用,且出血副作用小。綜上,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期非大面積CCE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1] 李萌生,王曉菲,李強強,等.中西醫(yī)結合用于心源性腦梗塞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9):37-39.
[2] 晏玉奎,孫曉燕,劉全坤,等.首次腦干梗死患者復發(fā)腦梗死的類型與風險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15,14(9):703-706.
[3] 申昆陽.奧扎格雷鈉聯合舒血寧注射液治療急性血栓性腦梗死效果觀察[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5,24(11):108-109.
[4] 李梅花.低分子肝素鈉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8):33-34.
[5] 王雪.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效果比較[J].中國醫(yī)藥,2016,11(4):528-532.
[6] 榮春蕾,陳玉善,邱承杰,等.低分子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癥患者的用藥分析[J].中國執(zhí)業(yè)藥師,2016,13(4):38-42.
R 743.3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4.087
2016-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