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威+徐同友+高建民
摘 要:溧水區(qū)和鳳鎮(zhèn)歷年來水稻種植面積較大,是全區(qū)水稻生產重鎮(zhèn)。為篩選一批適宜該地區(qū)種植的優(yōu)質、綜合性狀協(xié)調的高產優(yōu)質品種,為大面積生產確定適宜的品種提供理論依據(jù),于2016年在和鳳鎮(zhèn)開展了粳稻新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武運粳31號、武運粳30號、鎮(zhèn)稻18號和南粳46等品種綜合性狀較好,可以進行大面積推廣應用。
關鍵詞:粳稻;新品種;生育期;性狀;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6-0063-02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田概況 試驗地點設在溧水區(qū)和鳳鎮(zhèn)吳存橋村公正稻米種植專業(yè)合作社,該片區(qū)域地力中等偏上,且較均勻一致,土壤為潴育型河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15.67g/kg、全氮含量為0.99g/kg、速效磷16.68mg/kg,速效鉀55mg/kg、pH5.64。試驗田塊地勢平坦,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無前茬作物。
1.2 試驗材料 參試品種為溧水區(qū)目前種植面積較大的品種:早熟晚粳南粳5055、鎮(zhèn)稻18號、武運粳23號、武運粳30號、武運粳31,中熟晚粳南粳46及遲熟中粳南粳52共7個品種。
1.3 試驗設計 試驗品種隨機排列,共設7個處理,3次重復,每個處理面積1 000m2,隨機區(qū)組排列。試驗面積共21 000m2。
1.4 主要栽培技術 本試驗統(tǒng)一于2016年5月21日下午開始浸種,5月24日播種,硬盤避雨育苗,用種量60kg/hm2。6月14日機械栽插,移栽葉齡在3.8葉左右。機械栽插規(guī)格為30cm×12.5cm,栽插26.7萬穴/hm2,基本苗102萬/hm2左右。基肥和莖蘗肥比6∶4,基肥每1hm2用有機肥1 500kg加40%(15-10-15)復合肥600kg撒施,分蘗肥結合除草于栽后7d后每1hm2用46%尿素90kg撒施,穗肥于拔節(jié)期及倒4葉期分2次撒施46%尿素225kg/hm2。采用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方法進行水漿管理,前期淺水活棵促分蘗,當群體總莖蘗數(shù)達到穗數(shù)苗的80%左右開始擱田,控制群體高峰苗,水稻進入揚花期后,進行淺水灌溉,干干濕濕、干濕交替,促進水稻灌漿。統(tǒng)一病蟲草害防治,于6月5日使用50%丙草胺進行大田封閉式化除,全生育期共用藥4次防治病蟲害,分別是7月26日、8月9日、8月24日、9月18日。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品種的抗逆性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從分蘗性上看,以武運粳30最強,其次是南粳46、南粳5055、武運粳23,最差的是南粳52、武運粳31;從抗病性上看,沒有高感品種,南粳5055、南粳52、武運粳23抗病性稍差;從株型上看,南粳46、南粳52、鎮(zhèn)稻18緊湊,其他品種稍松散;抗倒性上看,以南粳46和鎮(zhèn)稻18最弱,南粳46株高最高、鎮(zhèn)稻18也比較高,這2個品種有少許倒伏現(xiàn)象。綜合抗逆性上看,以武運粳30和武運粳31最強,其次是鎮(zhèn)稻18和南粳46,最差的是武運粳23。
2.2 不同品種的生育期比較 從表2可以看出,遲熟中粳南粳52、早熟晚粳南粳5055抽穗較早,中熟晚粳南粳46抽穗期較遲,其他品種抽穗期相當。最短生育期155d、最長生育期165d,前后相差10d,對于重茬種植的田塊有明顯的影響。
2.3 不同品種的群體生長動態(tài)比較 參試品種統(tǒng)一用種量,使用同一播種機進行育苗,在同一生長環(huán)境下,培育出的參試品種幼苗相差無幾,大田基本苗在102萬/hm2左右。由表3可知:武運粳31的基本苗最多,武運粳30的基本苗最少,分別為106.8萬/hm2和86.1萬/hm2;高峰苗相差也不明顯,在450萬/hm2左右。南粳5055高峰苗最高,在480.75萬/hm2左右,南粳52高峰苗最低,在416.25萬/hm2左右;南粳5055的有效穗和成穗率都是最高,武運粳31、武運粳30的有效穗和成穗率較低。
2.4 不同品種的產量及其構成比較 我區(qū)2016年在水稻生長前階段出現(xiàn)長時間陰雨天氣,水稻根系長時間浸泡在深水中,對前期秧苗生長有一定影響。在水稻生長中后階段氣溫適宜,陽光充足,有利于灌漿結實,試驗品種在有效穗、每穗粒數(shù)、結實率、千粒重等方面都比較理想。由表4可知,不同試驗品種,在每穗粒數(shù)上有很大差異,形成上下兩級分化,武運粳31、武運粳30、鎮(zhèn)稻18穗型較大,形狀比較接近,每穗粒數(shù)在160粒左右,南粳5055、南粳52、武運粳23、南粳46穗型較小,每穗粒數(shù)在110粒左右。在結實率方面,所有品種的結實率都超過90%,結實率比較接近,其中南粳52的結實率最高95.5%,武運粳30的結實率最低為90.8%。在千粒重方面,所有品種也比較接近,在26g左右,武運粳31的千粒重最高為26.7g,南粳5055的千粒重最低為24.8g。
從表4還可以看出,鎮(zhèn)稻18的理論產量最高為12 117.6kg/hm2,武運粳31次之,武運粳23、南粳52的理論產量較低,分別為8 918.4kg/hm2和8 841.9kg/hm2,其他品種的產量在9 750~11 250kg/hm2;通過實產測定驗證得到,鎮(zhèn)稻18、武運粳31、武運粳30的產量位列前3名,與理論測產一致,南粳52、武運粳23產量最低,與理論測產也一致。
3 討論與結論
參試品種的生育期在155~165d,我區(qū)小麥適宜在11月10日前播種,種植南粳46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下一茬作物的適期播,通過對群體指標統(tǒng)計及產量構成統(tǒng)計,鎮(zhèn)稻18、運粳31的理論產量和實際產量較理想,具體到產量構成因素,這2個品種除了在每1hm2有效穗上的因素不是很明顯以外,其他因素都比較突出。
通過本次試驗表明,鎮(zhèn)稻18和運粳31、武運粳30的綜合性狀和產量比較理想,建議在生產中擴大面積種植,但鎮(zhèn)稻18在后期因施肥量大易引起倒伏,應適當加大鉀肥用量以壯大莖稈,才能獲得高產。南粳46、南粳5055的產量也較高,且這2個品種的米質和口感較好,以南粳46最佳,適宜作為優(yōu)質稻米供貨商種植。但南粳46生育期較長,生育期達165d,如果遇到早霜年份,會影響后期結實率和千粒重,需要適當早播,才能獲得高產。
參考文獻
[1]湯峰.水稻新品種比較試驗[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3(23).
[2]孫同林,尤和平,殷建華,等.水稻品比試驗簡報[J].上海農業(yè)科學,2010(03).
[3]朱仁武,趙雄成.2014年和縣粳稻新品種比較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5(02).
[4]梅叢友,洪芳,王明霞,等.水稻品比試驗簡報[J].上海農業(yè)科技,2007(04).
[5]黨姝,王伯倫,張振宇,等.不同穗重型水稻品種產量與品質的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12).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