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德 編輯/丙丁
從里約拔罐風談起—中醫(yī)拔罐療法保健康
文/周德 編輯/丙丁
周 德
中國針灸學會器材專業(yè)委員會副主委、上海市專家醫(yī)學研究中心教授、科普作家、老年教育教師。
里約奧運不僅捧紅了中國制造的蚊帳,而且還讓咱們祖?zhèn)鞯陌喂薤煼麚P四海。看吧,美國游泳名將、奪得21金的“飛魚”菲爾普斯背上能瞧見清晰的拔火罐痕跡,他是拔罐的“鐵粉”;擁有3塊奧運金牌的娜塔莉·考芙琳也是它的忠實信徒;白俄羅斯游泳運動員帕維爾·??凭S奇,立陶宛女子游泳運動員茹塔·梅魯塔耶特都是拔罐療法的推崇者。美國體操選手阿歷克斯·納多爾在接受采訪時說:“拔罐能把我從疼痛中解救出來!”。
拔罐法又名“火罐氣”“吸筒療法”,古稱“角法”。這是一種以獸角、竹罐、玻璃罐、塑料罐、陶罐等作為工具,采取閃火法、投火法、滴酒法、抽吸法、水煮法等方法,利用燃燒、擠壓、吸附等排除罐內空氣,造成負壓,使罐緊貼于體表特定部位(患處、穴位),產生刺激作用,達到防病治病、強壯身體為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拔火罐是物理療法中最優(yōu)秀的療法之一。
拔罐療法,是中國醫(yī)學遺產之一,古代醫(yī)家在治療瘡瘍膿腫時用它來吸血排膿,后來又擴大應用于肺癆、風濕等內科疾病。晉代醫(yī)學家葛洪著的《肘后備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記載。所謂角法,是用挖空的獸角來吸拔膿瘡的外治方法。唐代王燾著的《外臺秘要》也曾介紹使用竹筒火罐來治病,如文內說:“取三指大青竹筒,長寸半,一頭留節(jié),無節(jié)頭削令薄似劍,煮此筒子數(shù)沸,及熱出筒,籠墨點處按之,良久,以刀彈破所角處,又煮筒子重角之,當出黃白赤水,次有膿出,亦有蟲出者,數(shù)數(shù)如此角之,令惡物出盡,乃即除,當目明身輕也。”后來,由于不斷改進方法,使拔罐療法有了新的發(fā)展,進一步擴大了治療范圍,成為針灸治療中的一種重要療法。
拔罐何以能防治疾?。恐嗅t(yī)認為它可以開泄腠理、扶正祛邪。拔罐產生的真空負壓有一種較強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經絡穴位上,可將毛孔吸開并使皮膚充血,使體內的病理產物從皮膚毛孔中吸出體外,從而使經絡氣血得以疏通,使臟腑功能得以調整,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中醫(yī)認為拔罐可以疏通經絡,調整氣血。通過拔罐對皮膚、毛孔、經絡、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導營衛(wèi)之氣始行輸布,鼓動經脈氣血,濡養(yǎng)臟腑組織器官,溫煦皮毛,同時使虛衰的臟腑機能得以振奮,暢通經絡,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使氣血得以調整,從而達到健身祛病療疾的目的。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拔罐時形成的負壓作用,能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充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強新陳代謝,改變局部組織營養(yǎng)狀態(tài),增強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細胞吞噬活動,增強機體體能及人體免疫能力。拔罐能產生一種組胺和類組胺的物質,隨體液周流全身,刺激各個器官,增強其功能活動,提高機體的抵抗力。拔罐內的壓力,能加速血液及淋巴液循環(huán),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加快肌肉和臟器對代謝產物的消除和排泄。
舉個典型例子吧,20年前,上海汽車齒輪廠的工人徐某,因頸背痛到我處求治。我給他頸背部拔罐六處,一周一次,將近半年。后來因故暫停治療。半年后,他又找到我,說老婆講他頸背部長出頭發(fā)。我仔細一看,果然在六個拔罐處密密麻麻長出一寸多長的黑發(fā),像六盆秧苗。這足以說明活血化瘀、改善局部營養(yǎng)的道理。
1.竹罐
【材料與制作】竹罐是采用直徑3~5厘米堅固無損的竹子,制成6~8厘米或8~10厘米長的竹管,一端留節(jié)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刮去青皮及內膜,制成形如腰鼓的圓筒,用砂紙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整即可。
【材質優(yōu)點】取材方便、制作簡單、輕便耐用、便于攜帶、經濟實惠、不易破碎;竹罐吸附力大,不僅可以用于肩背等肌肉豐滿之處,而且應用于腕、踝、足背、手背、肩頸等皮薄肉少的部位,與小口徑玻璃罐比較,吸附力具有明顯優(yōu)勢;另外,竹管療法在應用時可放于煮沸的藥液中煎煮后吸拔于腧穴或體表,即可通過負壓改善局部血液循行,又可借助藥液的滲透起到局部熏蒸作用,形成雙重功效,加強治療作用。
【材質缺點】易燥裂漏氣;且不透明,難以觀察罐內皮膚反應,故不宜用于刺血拔罐。
2.玻璃罐
【材料與制作】玻璃罐由耐熱玻璃加工制成,形如球狀,下端開口,小口大肚,按罐口直徑及腔大小,分為大中小不同型號。
【材質優(yōu)點】邊闊,罐口光滑,質地透明,便于觀察拔罐部位皮膚充血、瘀血程度,從而掌握留罐時間;是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罐具,特別適用于走罐、閃罐、刺絡拔罐及留針拔罐。
【材質缺點】導熱快,易燙傷,容易破損。
3.抽氣罐
【材料與制作】抽氣罐為一種用有機玻璃或透明的工程樹脂材料制成,采用罐頂?shù)幕钊麃砜刂瞥榕趴諝狻@脵C械抽氣原理使罐體內形成負壓,使罐體吸附于選定的部位。
【材質優(yōu)點】抽氣罐不用火、電,排除了不安全隱患,且不會燙傷皮膚;操作簡便,可普遍用于個人和家庭的自我醫(yī)療保健,是目前較普及的新型拔罐器。
【材質缺點】遇熱容易變形、損壞。
【單純拔罐】留罐將罐吸附在體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術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鐘;多用于風寒濕痹、頸肩腰腿關節(jié)疼痛。拔罐時要注意保暖。
【走罐】拔罐部位涂刮痧油或橄欖油,將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來回推拉移動數(shù)次,至皮膚潮紅;用于面積較大、肌肉豐厚的部位,特別是腰背部的膀胱經(距離腰背脊椎骨督脈兩橫指和四橫指的部位)。主治:頸腰背骶痛,中風偏癱;中暑高燒,感冒咳嗽;頑固性失眠;渾身不舒服等。它相當于變相的刮痧。1970年我到云南支邊遇到的第一個患者,是楚雄州教育局方局長。他一個晚上只能睡兩小時,十分痛苦。我給他膀胱經走罐,當晚能睡六小時。
【閃罐】閃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復吸拔多次,至皮膚潮紅。多用于面癱。
【刺絡拔罐】又叫刺血拔罐。先用梅花針或三棱針在局部叩刺或點刺出血,再拔罐。敲打扣刺部位以痛點或病灶區(qū)域為主,10分鐘后,將紫紅色的淤血擦去,再拔,每隔10分鐘拔一次,總之共拔三次。功用:祛瘀生新,清熱排毒,活血化瘀,邪去正安。適用于頑固性的肌肉、關節(jié)疼痛,對跌打損傷、風濕疼痛有特殊療效。我還以此法結合中藥內服,治療牛皮癬,屢試屢驗。恩師李大可教授力推此法,并曾在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開了全國首家“刺絡拔罐??崎T診”,還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輥針代替梅花針在背腰部膀胱經刺血。40年前在云南省某縣某公社,我曾用此法治療一位駝背與地面平行呈90度的牧羊人,半小時即令他抬高45度,令社長等驚嘆不已。
1.拔火罐時切忌火燒罐口,否則會燙傷皮膚;留罐時間不宜超過10分鐘,否則會起水泡,損傷皮膚。若燙傷或留罐時間太長而皮膚起水泡時,宜用消毒針將水泡刺穿,將水放出,涂以龍膽紫藥水,或用消毒紗布包敷,以防感染。治療后,可將含氯的消毒片按說明書規(guī)定的比例置于干凈的水中,將用過的火罐放在消毒水中浸泡1~2小時。
2.皮膚過敏、潰瘍、水腫、瘡癤及心臟、大血管部位,孕婦的腰骶、下腹部,均不宜拔罐。對于骨質破壞、嚴重冠心病及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要慎用。
3.拔罐時要選擇適當體位和肌肉豐滿的部位。若體位不當、移動、骨胳凸凹不平,毛發(fā)較多的部位均不適用。
4.拔罐時要根據(jù)所拔部位的面積大小而選擇大小適宜的罐。操作時必須迅速,才能使罐拔緊,吸附有力。
5.拔火罐之后,4小時內不要洗澡,更忌著涼,否則會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