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生·拜克爾
[中圖分類號] S5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2-0149-02
1 主要指標
1.1 產(chǎn)量構成的主要指標
理論株數(shù)1.8萬株/畝;收獲株數(shù)1.6~1.8萬株/畝;植株高度60~70厘米;單株果枝臺數(shù)6-7個;單株結鈴5~6個;單鈴重5克;衣分39%~41%;皮棉產(chǎn)量100-120千克/畝。
1.2 生育進程
4月1日到4月10播種、下旬出苗,5月下旬現(xiàn)蕾,6月下旬開花,8月下旬開始吐絮.
2 播前準備
2.1 品種選擇
選擇的品種在早熟、高產(chǎn)、優(yōu)質、抗病的基礎上,應具備株型緊湊,葉片中等偏小,果枝上舉,結鈴性強,吐絮快而集中的特點。種子質量達到:純度95%以上,凈度99%以上,發(fā)芽率90%以上,水分12%以下。全縣統(tǒng)一品種為中棉49號。
2.2 拌種方法與用量:用少量的水將藥和水攪勻(100公斤種子5公斤水)乙酰甲胺磷用量100公斤種子2公斤藥劑,拌種后24小時悶完后曬干播種。
3 地塊準備
秋翻前清殘膜。犁地前深翻,基肥每畝施農家肥2噸、尿素15公斤、磷酸二銨35公斤,使用配方肥的話49公斤 棉花配方肥當作基肥投入,基肥要深肥,有機肥和化肥結合,將全生育期30%的氮肥,100%磷肥,在犁地前一次投入提高肥料利用率。播前結合整地進行化學除草,畝可用48%的氟樂靈乳油100~120克,對水35~40公斤或有效成分50%的乙草胺150~180克或施田補120-150克,要求噴灑均勻一致,到頭到邊,不重不漏。噴后整地整壓。
3.1 播種方式
機械播種,高密度膜下滴灌栽培模式。采用140厘米或120厘米的地膜,1膜4行配置, 1膜2管,播種、覆膜一次完成。 株距8-10厘米,平均行距40-45厘米。播前要拌種,藥劑拌種可以防止一些病菌的危害,可以保護棉苗安全出土和正常生長,防止一些地下蟲害以及苗期蟲害的發(fā)生。
3.2 播種要求
適期早播,5厘米地溫連續(xù)3天穩(wěn)定在12℃,一般年份最佳播種期為4月上中旬。精量播種播種量2.5-3公斤。播深2~3厘米。膜上覆土1厘米,膜邊封土嚴密。嚴格把握好播種質量關,做到播行直,行距一致,下籽均勻,深淺合適。風多地區(qū),每隔8~10米,與膜行垂直打小土埂,以防大風。
4 田間管理
4.1 苗期管理(4月下旬5月下旬)
管理目標:早出苗,保全苗,爭齊苗,留勻苗,促壯苗早發(fā)。
4.1.1 早解放秒:出苗不順利的棉田,要及時進行人工解放,堅持做到不放黃芽苗,不傷苗。
4.1.2 早定苗:2片葉展平后開始定苗,1-2片真葉時結束,定苗要求去弱留壯,去病留健,一穴一株。
4.1.3 中耕:苗期中耕1-2次,深度14-16厘米,中耕深度要一次到位,做到不鏟苗,不埋苗,不拉膜,不齊大土塊,達到行間平,松,碎的質量要求。
4.1.4 化學調控:堅持促控結合,因苗調控和“早,輕,勤”的原則,促進棉花根系下扎,降低果枝始節(jié)。棉花苗期花調2次,在2葉1心期進行第一次花調,畝用縮節(jié)胺0.3克,4葉1心進行第二次花調,畝用縮節(jié)胺0.8克-1.2克。每次花調可配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進行噴霧促苗早發(fā),壯而不旺。
4.1.5 綜合植保:加強蟲情調查,及時用專性殺螨劑在棉田四周噴霧保護帶:棉薊馬發(fā)生重的棉田化控時可加帶對天敵殺傷較少的內吸性殺蟲劑防治。對紅蜘蛛采取“查,插,抹,摘,涂,噴”的防治方法,將其發(fā)生控制在中心株階段:采用頻振式殺蟲燈和楊枝把。誘殺越冬代棉鈴蟲成蟲,按照1盞60-80畝的標準在棉田懸掛頻振式殺蟲燈,在拉電不方便的棉田可按6-8把/畝插放楊枝把。注:開關燈和插收楊枝把的時間為:晚21:00-早8:00,楊枝把務必要做到晚插放,早收蟲。對早發(fā)的一類棉田要及時做好噴磷驅蛾工作。
4.2 蕾期管理 (5月下旬到6月下旬)
4.2.1 管理目標:發(fā)棵穩(wěn)長,促早現(xiàn)蕾,現(xiàn)大蕾,多現(xiàn)蕾,早開花,搭好豐產(chǎn)架子。
4.2.2 化學調控:根據(jù)棉花長勢合理花調。一般在6-7片葉期進行第三次花調,畝用縮節(jié)胺2-3克:對偏旺的棉花田,畝用縮節(jié)胺3-4克??膳淙~面肥噴霧,促蕾穩(wěn)長。
4.2.3 綜合植保:做好棉田紅蜘蛛的調查和點片桃治工作,可選專用殺螨劑,堅決在頭水前將紅蜘蛛控制在中心株階段,防治紅蜘蛛可選用的藥劑有:6.78%阿維保豐3000-4000倍液或28%哈螨乳油2500-3500倍液噴霧防治:做好頻振式殺蟲燈和楊枝把誘殺棉鈴蟲,做好大棚和蔬菜蚜蟲的防治,防止向棉田遷飛;做好大田和留種棉田枯黃萎病的普查工作,結合普查枯黃萎病株拔除銷毀。
4.2.4 補水補肥,個別傷情不好或長勢偏弱的棉田可提前補水補肥,但墑情不好的只補水不補肥,對長勢偏弱的棉田適當補水補肥和根外追肥,促弱苗提升。
4.3 花鈴期管理 (6月下旬-8月下旬)
花鈴期時產(chǎn)量形成的關鍵時刻,合理灌水,科學施肥,以水調肥促控結合。管理目標:早結伏前桃,多結伏桃,保鈴增鈴。
4.3.1 合理灌水:堅持盛蕾初花期灌頭水,灌頭水要開溝灌水,根據(jù)氣候,土壤墑情和棉花長勢確定灌水和停水時間,頭水灌過15天后灌二水。
4.3.2 施肥,常規(guī)棉田在頭水前結合開溝進行追肥,畝用尿素20-25公斤。
4.3.3 化控:花鈴期一般2次化控,第一次化控在頭水前3-5天,畝用縮節(jié)胺3-5克,肥力水平較低或長勢偏弱的棉田可頭水后花調,第二次花調在打頂后5-7天頂部果枝伸出5厘米時,畝用縮節(jié)胺4-5克噴施,5-7天后仍偏旺棉田畝用縮節(jié)胺7-8克再噴一次。封頂時要嚴禁縮節(jié)胺一次化調量過大,形成“打悶棍”,造成棉株頂部產(chǎn)生大量贅芽。
4.3.4 及時打頂:堅持“枝到不定時,時到不定枝”的原則7月5日開始10日結束,7月20日前復打頂務必完成,做到“一葉一心”打頂質量標準,漏打率控制在1%以內。
4.3.5 適時整枝:對長勢偏旺的要切實做好人工整枝工作,8月10日前一化為徹底整枝。
4.3.6 綜合植保:花鈴期棉田主要蟲害有棉鈴蟲,紅蜘蛛和棉蚜,此時要加強調查,了解和掌握蟲情。棉鈴蟲的防治要采取燈光,楊枝把,玉米誘集帶等方法誘殺,對個別達到指標的棉田須采用藥劑防治,當面天落卵量達到平均百株20粒以上或1-3齡幼蟲平均百株8-10頭時可確定為達標棉田,可使用BT(施安),生物藥劑BT-蘇云金桿菌,賽丹或3.2%甲維鹽高氯微乳劑等生物制劑進行噴霧防治。當4-6齡幼蟲平均百株達5頭時可使用功夫2500倍液或來福靈25-30ml/畝進行噴霧防治,棉花紅蜘蛛的防治采用專用殺螨劑如1.8%阿維菌素3000倍液噴霧,15%噠螨靈2000噴霧,73%炔螨特2500噴霧,堅決將其控制在點片發(fā)生階段。棉蚜:采用摘心,涂莖等隱蔽施藥的方法發(fā)現(xiàn)中心株時可使用乙酰甲胺磷1:5涂于棉株紅綠相間處2-3cm涂莖防治,小面積擴散蔓延時可使用吡蟲琳2500倍液或5%圣手3000-4000倍液噴霧防治。這一時期在害蟲防治上,嚴禁在棉田大面積使用廣譜性殺蟲劑,以保護和利用天敵,達到“以害養(yǎng)益,以益控害”的目的。
4.3.7 清除雜草:及時清除棉田雜草。
4.4 吐絮期管理 (8月下旬以后)
管理目標:促早熟,防早衰和貪青晚熟,增鈴重,提高棉纖維品質,
4.4.1 對于貪青晚熟的棉田,及時人工推行并壟,增加棉田通風。
4.4.2 根據(jù)氣溫變化情況,對晚播或貪青晚熟的棉田須用乙烯利進行催熟,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進行。
4.4.3 及時采收:棉花吐絮后及時組織勞力拾花直采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