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燊 吳耀華 華芹
膽結石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
張博燊 吳耀華 華芹
目的 分析與評價膽結石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 106例膽結石患者,隨機分成A組(55例)和B組(51例)。A組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B組采用開腹術治療,對比兩組臨床指標和并發(fā)癥情況。結果 A組的臨床指標均優(yōu)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45%,低于B組的56.8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為膽結石患者給予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能夠加強患者的康復速度,且并發(fā)癥較少,是值得推廣的治療手段。
膽結石;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療效;臨床指標;并發(fā)癥
膽結石的臨床發(fā)病率較高,其病因主要為飲食、膽汁停滯或感染等因素。膽結石患者在臨床診斷中普遍存在初期癥狀不顯著、病史較長等特點,且患者對病情發(fā)展不夠重視,常引發(fā)風險性較強的并發(fā)癥,增大治愈難度[1-3]。所以,及時、有效的治療膽結石對于患者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目前,微創(chuàng)手術是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以腹腔鏡手術最為普遍。本文旨在探討膽結石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6例膽結石患者為研究主體。將患者隨機分成A組(55例)和B組(51例)。A組中男13例,女42例;年齡21~67歲,平均年齡(48.25±8.26)歲;其中34例單發(fā)膽結石,21例多發(fā)膽結石。B組中男15例,女36例;年齡24~64歲,平均年齡(46.18±8.34)歲;其中31例單發(fā)膽結石,20例多發(fā)膽結石。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A組 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患者于術前12 h給予禁食,術前6 h給予禁水,經B超檢查后,明確膽囊位置?;颊呷⊙雠P位,將頭放低,足部抬高,給予全身麻醉氣管插管處理。使用氣腹針穿刺,創(chuàng)建CO2氣腹,腹壓在12~14 mm Hg (1 mm Hg=0.133 kPa)。利用三孔法進行手術,經腹腔鏡探查患者腹腔內的各個臟器,將膽囊粘連處分離,解剖膽囊三角,將膽囊與膽囊動脈分離,用鈦夾夾閉以后直接切斷,采用電鉤將膽囊切除。術后用0.9%氯化鈉注射液清洗腹腔。
1.2.2 B組 采用開腹術治療:患者禁食、禁水時間、膽囊位置檢查同A組。進行全身麻醉氣管插管后,選擇右上腹經腹直肌或右肋緣以下位置作切口,隔離臟器和膽囊。膽囊和膽囊三角顯露后,解剖膽囊三角,分離膽囊動脈和膽囊,絲線結扎后直接切斷,采用電刀切除膽囊,術后進行常規(guī)清洗。
1.3 觀察指標 臨床指標:觀察術中出血量、手術耗時、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止痛藥應用情況等。并發(fā)癥:觀察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腎功能不全與腹腔感染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A組的術中出血量、手術耗時、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與止痛藥應用等臨床指標均優(yōu)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A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45%,B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6.8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s ,n(%)]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s ,n(%)]
注:與B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shù) 術中出血量(ml) 手術耗時(min) 住院時間(d) 肛門排氣時間(h) 止痛藥應用A組 55 55.04±9.06a 51.08±7.05a 7.11±1.32a 17.35±4.61a 3(5.45)aB組 51 134.58±12.09 88.06±17.04 8.52±2.41 42.51±7.17 13(25.49)
表2 兩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n(%),%]
膽結石屬于臨床膽管系統(tǒng)的常見病癥,包括膽管結石和膽囊結石。該病的發(fā)病人群多為成年人,并且以女性患者居多[4,5]。其常見癥狀是急性腹痛,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響。現(xiàn)階段,膽囊微創(chuàng)手術是治療該病的最佳方法,可提高患者的術后生活水平,是膽結石治療的金標準[6-8]。
傳統(tǒng)開腹術在治療膽結石時,需通過T管引流術或膽總管探查等方式消除結石,會對患者造成機體損傷,并在腹腔開放后極易發(fā)生術后感染[9-11]。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具有手術切口小、出血量少、并發(fā)癥較少和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勢,治療時無需對患者進行皮膚縫合,發(fā)生切口感染的幾率極小,傷疤較小,不影響美觀性,且脂肪液化的發(fā)生率較低[12,13]。由于該術式的上述優(yōu)點,備受肥胖、糖尿病、女性患者的青睞。在手術中,膽囊分離后需要進一步牽引,因此在手術結束前才可切除,這樣可保證膽總管被完全顯露,手術的安全性高[14,15]。該術式對患者機體內環(huán)境的傷害極小,可提高患者在術后的反應度,利于術后康復。
本次研究中,A組的臨床指標均優(yōu)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45%,低于B組的56.8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指標,加快其恢復速度,且并發(fā)癥較少,應在臨床中加以推廣。
[1]湯曉東,劉雙海,蔣劍,等.不同方式腹腔鏡膽道探查術治療肝外膽管結石的臨床研究.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3,19(8): 589-592.
[2]楊廷富.膽結石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療效觀察.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5(17):122-123.
[3]王曉雯,朱彩蓉.Meta分析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療效評價中的應用.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9,36(8):1416-1419.
[4]江雪峰,趙象文,韓月鋒,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膽結石治療效果的分析.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10):180-181.
[5]徐勇士,龍運志.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的臨床療效分析.醫(yī)學綜述,2015,8(5):909-910.
[6]賀志敬.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與常規(guī)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的臨床效果研究.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12):64-65.
[7]王福榮.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膽結石治療效果分析.當代醫(yī)學,2013(3):3-4.
[8]王偉,肖勇,溫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40例療效觀察.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5):67-68.
[9]姜昌權.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的療效比較分析.當代醫(yī)學,2013(1):45-46.
[10]薛波.膽結石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探析.大家健康旬刊,2016,10(8):118-119.
[11]包文中,孟翔凌,李良,等.膽囊結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療效.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4,20(2):89-91.
[12]李長生.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對膽結石的治療效果觀察及評估.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19):106-107.
[13]趙玉杰.膽囊切除術240例傳統(tǒng)開腹與腹腔鏡直視下小切口手術對比分析.陜西醫(yī)學雜志,2012,41(9):1249-1250.
[14]孫有亮.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的臨床效果.醫(yī)藥前沿,2015,6(22):65-66.
[15]柳化源.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的手術效果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4,37(14):68-6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4.031
2017-01-11]
528441 廣東省中山市民眾醫(yī)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