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
摘要 總結日光溫室荷蘭黃瓜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包括優(yōu)良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科學育苗、地塊準備、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內容,以供參考。
關鍵詞 荷蘭黃瓜;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日光溫室
中圖分類號 S642.2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4-0068-01
東港市保護地面積1.33萬hm2,主要種植四大作物即草莓、西紅柿、黃瓜和甜瓜。其中,黃瓜種植面積2 666.67 hm2,但由于種植品種單一,導致黃瓜種植面積連年減小。2000年東港市成功引進荷蘭黃瓜,荷蘭黃瓜以其豐產(chǎn)性、品質好受到市場青睞,取得了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但在實際生產(chǎn)中也一度出現(xiàn)了諸如連年重茬引起土傳病害加重、嫁接后口味變差、果品品質降低等問題,嚴重制約了東港市荷蘭黃瓜的產(chǎn)業(yè)化發(fā)展。
為了盡快解決荷蘭黃瓜種植過程中的一系列技術瓶頸,促進東港市荷蘭黃瓜產(chǎn)業(yè)的長效發(fā)展,東港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在新品種的選擇、嫁接技術方面、施肥水平方面(生物菌肥、商品有機肥和普通農(nóng)家肥施用)及病蟲害防治、秸稈生物反應堆的應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經(jīng)過多年試驗總結,摸索出了一套適合東港市種植的荷蘭黃瓜高產(chǎn)栽培種植技術模式,成功突破了技術瓶頸,使東港市荷蘭黃瓜種植水平又邁上一個臺階。
1 優(yōu)良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東港市種植的荷蘭黃瓜品種較多,有康德、夏多星、R-36等,為了篩選出綜合性狀最好的品種,技術小組進行了多年品種對比試驗,最終篩選、推薦出康德品種,該品種不但產(chǎn)量高、抗病力強、且口味極好,能極大符合消費者對果品品質的追求。目前,康德品種在東港市荷蘭黃瓜栽培中品種普及率達95%以上。播前將種子在強光下晾曬1~2 d,用55~60 ℃的溫水浸泡15~17 min后催芽,溫度保持為28~30 ℃,經(jīng)常翻動,12 h內種子出芽。
2 科學育苗
2.1 營養(yǎng)土配制
選用草炭土或有機質含量高的大田土,砂壤土最好,要求pH值5.5~7.5,未種過甜瓜或黃瓜,當年沒用過封閉除草劑,按比例7∶1在土中加入完全發(fā)酵的農(nóng)家肥,充分搗細拌勻。覆蓋土選砂壤土篩細,用進口多菌靈按比例1∶1 000混拌,進行消毒。
2.2 播種
如果播種面積小,可以直播到營養(yǎng)缽中,加覆蓋土;種植面積大的,可以在保護地地面上做床育苗,播后覆蓋地膜保溫。
2.3 溫濕度管理
出苗后遮蔭降溫,白天溫度保持在32 ℃以下,夜間溫度保持在15 ℃以上,濕度控制在60%左右。
2.4 苗期管理
黃瓜苗出土3 d后,噴施苗菌敵800倍液,隔3~5 d后,澆1次普力克800倍液防猝倒病,后期根據(jù)情況預防黑星病、疫病、霜霉病、炭疽病、潛葉蠅等。黃瓜苗長到2葉1心時,要把苗床上的苗移栽到營養(yǎng)缽內。
2.5 嫁接
為了解決直根黃瓜因多年連作導致的枯萎病等土傳病害加重等問題,技術攻關小組通過嫁接試驗、砧木品種選擇等試驗,成功總結出一套荷蘭黃瓜嫁接技術,通過多年示范推廣,目前東港市荷蘭黃瓜嫁接苗覆蓋率達到100%,大大提高了荷蘭黃瓜抗性,減少了不必要的農(nóng)業(yè)損失。
嫁接適宜時期在荷蘭黃瓜苗和白籽南瓜苗長到2葉1心、高4~5 cm時,選健壯無病蟲害株,及時完成嫁接。嫁接后溫濕度管理上,溫度保持白天為25~30 ℃,不超過35 ℃,夜間20 ℃左右,不低于15 ℃,頭3 d濕度保持為90%,3 d后放風,濕度保持70%,前期遮蔭保證成活率[1]。
2.6 壯苗標準
子葉完好,莖基粗,葉色濃綠,無病蟲害,3~5片葉,株高15 cm左右,苗齡30~35 d。
3 地塊準備
3.1 土壤消毒
定植前1個月使用隆鑫300~375 kg/hm2進行土壤消毒,均勻旋混在20~25 cm土層中,土壤濕度要求為70%,然后覆蓋薄膜,15 d后揭開,晾曬10~15 d后旋耕。
3.2 施肥
根據(jù)土壤肥力和目標產(chǎn)量確定施肥總量。磷肥全部作基肥,鉀肥2/3作基肥,氮肥1/3作基肥。由于連作及盲目施肥等原因,東港市日光溫室土壤存在土壤板結、理化性質差、土傳病害嚴重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一系列土壤問題,技術攻關小組通過試驗,大力提倡增施生物菌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土壤有機質提升、秸稈生物反應堆等先進生產(chǎn)技術。建議施肥配方為腐熟農(nóng)家糞(經(jīng)過高溫殺菌)182 m3/hm2;多菌種生物有機肥600 kg/hm2,有機肥1 200 kg/hm2,有機鈣肥1500 kg/hm2,硼鎂肥375 kg/hm2。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加菌肥、鈣、鎂等,可先撒施再旋耕,而后打壟[2]。
4 定植
大壟雙行栽植,壟寬1.4 m,壟上覆蓋地膜,透光性要好。株距40~50 cm,定植3.0萬~3.3萬株/hm2,帶土移栽,用打眼器打眼,栽前營養(yǎng)缽內要澆透水。
5 田間管理
5.1 溫濕度管理
緩苗期保持白天溫度28~30 ℃,晚上不低于18 ℃。緩苗后采用4段變溫管理:8:00—14:00保持25~30 ℃;14:00—17:00保持20~25 ℃;17:00—24:00保持15~20 ℃;24:00至日出保持10~15 ℃。地溫保持15~25 ℃??諝庀鄬穸缺3譃?0%~90%,開花結瓜期空氣濕度保持為70%~85%。
5.2 肥水管理
荷蘭黃瓜上市前營養(yǎng)生長期內,不用追肥、澆水,果實上市后,根據(jù)情況每隔15~20 d澆1次水,7~10 d沖施1次肥。定期施用有機肥、菌肥、促根肥、復合肥等,確保需肥要求[3]。
5.3 吊蔓管理
荷蘭黃瓜苗長到20 cm以上時,及時吊蔓,頭3節(jié)瓜抹掉,有利于植株生長,以后1節(jié)1個瓜,及時采摘,以免影響植株生長。當株高達到棚頂后,及時落蔓,并及時剪掉老葉、病葉、畸形瓜等。
6 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蟲害有猝倒病、立枯病、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炭疽病、黑星病、白粉病、靶斑病、疫病、枯萎病、蔓枯病、灰霉病、菌核病、病毒病、蚜蟲、白粉虱、煙粉虱、斑潛蠅等。防治原則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nóng)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治理原則,對癥下藥,及時防治[4]。
7 參考文獻
[1] 莫偉欽,庾富文,鄭芝波,等.荷蘭黃瓜簡易大棚無土栽培技術[J].中國瓜菜,2006(4):34-35.
[2] 楊俊秋.荷蘭黃瓜秋季基質栽培技術[J].福建農(nóng)業(yè),2011(9):8-9.
[3] 毛志勇,劉濤,李鳳英,等.無公害荷蘭黃瓜秋季栽培技術[J].江西園藝,2004(6):75-76.
[4] 王繼英,吳三妹.荷蘭黃瓜秋季基質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03(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