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動起來
攀巖是從登山運動中衍生出來的競技運動項目。50年代起源于蘇聯(lián),是軍隊中作為一項軍事訓練項目而存在的。攀巖運動有“巖壁芭蕾”、“峭壁上的藝術(shù)體操”等美稱,由登山運動衍生而來,富有很強的技巧性、冒險性,是極限運動中的一個重要項目,在世界上十分流行。
1.自信心。面對比自己身高還高至少3、4倍的巖場,仍毅然征服,心性需要更堅韌。
2.進取心。當自己靠著攀登繩承受體重、掛在高高的巖壁或巖塔上時,是放棄、還是繼續(xù)堅持,已經(jīng)不只是勇氣可形容,還有意志力、榮譽感,及自我超越的決心。
3.增強體力。攀巖運動要的是手腳均衡的力與美,并且足以負荷自己的體重,以對抗地心引力。
4.平衡感。被稱為在巖壁上行走的“蜘蛛人”,行走的基本姿勢是“三點不動一點動”,靠的就是平衡感。
5.集中力。腳下全神貫注地踏著巖塊,留意身體在巖塊上位移的每個細節(jié),可以培養(yǎng)一個人對事物的專注程度。
6.增加身體柔軟度與協(xié)調(diào)感。這是攀巖的關鍵能力,其重要性更勝于體力。國外已有醫(yī)療領域,將攀巖用來矯治孩童肌肉發(fā)展及手、眼、身體之協(xié)調(diào)訓練上。
1.熱身
在開始攀巖之前,熱身是非常重要的,省略這個步驟很容易受傷。最好的暖身方法是慢跑10——15分鐘。也許巖墻附近沒有跑道,但是你可以在原地跑步,膝蓋盡量提高,并且加上跳躍和后踢。
2.抱石
抱石是一個不用確保、較基層的攀巖活動。找一塊大石頭或較迷你的巖墻來爬,隨時可以回到地面是抱石的好處,不過也要小心避免傷到腳踝,所以,如果你有同伴在后面用手為你確保更好。無論如何,只要有一雙巖鞋,你就可以試試抱石的樂趣。
試著找一塊有大小裂隙、不同種類的手點、巖棚、凹洞的大石頭,這些是你在爬一般路線時都會碰到的地形。平衡感是爬巖技巧中最重要的元素,而抱石能使平衡感增進,最好的訓練方法是爬巖時注意你的腳。大膽移動也是要盡量嘗試的,成功將建立在你的自信之上。
另外,抱石也可以訓練你的基本技巧,教你選擇最好的手點和腳點。你會開始注意到手和腳之間力量的不同。使用腳的力量越多,肌肉越不容易累。所以,當你抱石時,練習好放置腳的位置,如依腳點的變化而用正踩或側(cè)踩。注意把身體往外傾斜一點,可以增加腳和巖面的磨擦力,一般初學者常犯的錯就是身體不能保持垂直,反而太貼近巖面,以致重心位置不對,手浪費很多力量。
3.攀巖的手法
攀爬中用手的根本目的是使身體向上運動和盡量貼近巖壁。巖壁上的支點形狀很多,常見的有幾十種。攀爬者對這些支點的形狀要熟悉,知道對不同支點手應抓何處,如何使力,根據(jù)支點上突出(或凹陷)的位置和方向,有摳、捏、拉、拽、握、推等方法。但也不要拘泥,同一支點可以有多種抓握方法。
攀登中手指的力量十分重要,平??捎弥肝論?、引體向上、指掛引體向上、提捏重物等方法練習?,F(xiàn)在一些高手已能達到單指引體向上的力量水平。在攀登較長路線時可選擇容易地段,兩只手輪流休息。
4.攀巖的腳法
腳法是講求在攀爬中腳步動作的運用,包括踩腳點、換腳等的技術(shù),其中換腳的正確方法是要保證平穩(wěn),不增加手上的負擔。以從右腳換到左腳為例,先把左腳提到右腳上方,右腳以腳在支點上最右側(cè)為軸逆時針(向下看)轉(zhuǎn)動,把支點左側(cè)空出來,而體重還在右腳上;左腳從上方切入,踩點,右腳順勢抽出,體重再過渡到左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