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艷霞
(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腫瘤婦科,青海 西寧 810001)
調強適形放療同步化療治療復發(fā)性宮頸癌的療效及安全性
金艷霞
(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腫瘤婦科,青海 西寧 810001)
目的 探討調強適形放療同步化療(IMRTCC)治療復發(fā)性宮頸癌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88例復發(fā)性宮頸癌患者按簡單數(shù)字隨機表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4例,觀察組給予IMRTCC方案治療,對照組單純給予常規(guī)三維適形放療,隨訪6個月,對比兩組療效、不良反應及近期生存率及轉移率。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白細胞下降為Ⅱ~Ⅲ級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兩組治療3、6個月后生存率及轉移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利用IMRTCC對復發(fā)性宮頸癌患者進行治療,具有較高的療效,且安全性也較好,值得臨床應用。
調強適形放療同步化療;復發(fā)性宮頸癌
目前對于宮頸癌早期患者多采用手術治療方式,但是對于復發(fā)性宮頸癌放射治療為首選〔1〕。研究顯示〔2〕,增大照射劑量有助于提高病情控制率,但也會對周圍組織器官等造成嚴重不良影響。有研究提出〔3〕,選擇調強適形放療能夠完成對腫瘤實行精準型高劑量放射治療,并在此基礎上同步化療,還能夠提升放療療效,加速殺死腫瘤細胞。本文旨在探討調強適形放療同步化療(IMRTCC)治療復發(fā)性宮頸癌的療效及安全性。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醫(yī)院進行放療后復發(fā)的宮頸癌患者88例。入選標準:(1)患者均經病理確診;(2)卡氏評分(KPS)≥70分。排除標準:(1)其他種類的惡性腫瘤;(2)低分化鱗癌;(3)不配合治療者。按簡單數(shù)字隨機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其中觀察組年齡40~63〔平均(54.87±1.35)〕歲。癌癥類型:中分化鱗癌25例,高分化鱗癌15例,腺癌4例。腫瘤直徑1.2~4.6 cm,平均(3.51±0.32)cm。腫物位置:左側盆壁23例,右側盆壁18例,陰道壁3例。對照組年齡42~65〔平均(54.91±1.29)〕歲。癌癥類型:中分化鱗癌24例,高分化鱗癌15例,腺癌5例。腫瘤直徑1.3~4.5 cm,平均(3.49±0.27)cm。腫物位置:左側盆壁25例,右側盆壁15例,陰道壁4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且患者或其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單純給予常規(guī)三維適形放療。觀察組給予IMRTCC方案治療,其中調強適形放療:患者在常規(guī)接受CT增強掃描之后,將所得圖像通過圖像采集及傳輸系統(tǒng)傳送到美國CMS公司的XIO4.3.3 TPS系統(tǒng),經信息計劃設計后勾畫出患者的小腸和直腸及膀胱等器官。再逐層勾畫出靶區(qū)(GTV),于GTV上繼續(xù)外放0.5~1.0 cm產生照射區(qū),使90%的劑量線將GTV包繞,通過美國Varian生產的直線加速器進行照射,共設立5~7個照射野,劑量45~50 Gy,2.0或者2.5 Gy/次,1次/d,5次/w。同步化療:多西他賽35 mg/m2,1次/w,連續(xù)6 w,奈達鉑80~100 mg/m2,1次/3 w,共用2次。
1.3 觀察指標 隨訪6個月,對比兩組療效、不良反應及近期生存率及轉移率。
1.4 療效評價 按照WHO療效標準〔4〕:完全緩解(CR):所有的靶病灶均已消失;部分緩解(PR)靶病灶的最長徑和較基線狀態(tài)已減少30%以上;進展(PD):靶病灶的最長徑和較治療開始后記錄的最小病灶的最長徑和增大20%以上,或有新病灶產生;穩(wěn)定(SD):介于PR及PD間的療效狀態(tài)??傆行?(CR+PR)/總例數(shù)×100%,不良反應應用WHO毒性標準〔5〕進行評定,程度包含0~Ⅳ級,其種類主要涉及惡心、嘔吐;腹瀉;白細胞下降;貧血。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1.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
2.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86.36%,CR 13例,PR 25例,SD 4例,PD 2例)明顯高于對照組(63.64%,CR 5例,PR 23例,SD 12例,PD 4例;χ2=6.061,P=0.014)。
2.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見表1。觀察組白細胞下降為Ⅱ~Ⅲ級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n=44〕
2.3 兩組近期生存率及轉移率比較 兩組近期生存率及轉移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近期生存率及轉移率的比較〔n(%),n=44〕
宮頸癌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化療等,臨床治療通常會根據(jù)患者病理分期、年齡、生育情況以及身體耐受力等進行綜合考慮。通常情況下,對于早期的患者多采用手術治療方式,療效理想并且復發(fā)率較低,患者生存期可得到較好的延長〔6〕。而對于中晚期特別是復發(fā)型宮頸癌患者,考慮到其身體情況已不適于進行手術治療,則多給予放療同步化療的治療方案。放射治療的理想狀態(tài)是在腫瘤病灶區(qū)范圍內的放射劑量高,而其他正常組織器官等則盡可能少受到放射刺激?;诖擞^點,調強適形放療被提出,并經過長期研究驗證,證實其為一項重要的突破,已成為放療的理想形式〔7〕。
本研究結果符合Sardain等〔8〕的報道結果,提示IMRTCC方案能夠明顯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原因可能是IMRTCC方案綜合應用了放療與化療等治療手段,較好地發(fā)揮了協(xié)同增效的作用。調強適形放療是以三維適形放療為基礎,并加以改進的一種新型放療技術,其特征包括照射野輪廓和病變輪廓相同,且照射野中各射點劑量可根據(jù)需要進行調整,因此其照射劑量安排和GTV相一致。因此,相比于傳統(tǒng)放療,調強適形放療可根據(jù)腫瘤GTV情況對照射線進行高效調節(jié)及控制,其不但能夠提升腫瘤GTV的放療劑量,使腫瘤細胞可以受到高強度照射,同時可以調節(jié)降低腫瘤周圍敏感組織以及器官等接受照射劑量,以確保其鄰近器官組織免受危害。而在調強適形放療的同時給予化療,可提高復發(fā)性宮頸癌臨床治療效果。主要是因為化療能夠提升放療敏感性,特別是鉑類化療藥物具有非常高的放療協(xié)同作用。此外,放療還可以提高腫瘤細胞自身通透性,同步化療十分利于化療藥物快速進入腫瘤細胞并發(fā)揮作用,促進提高治療有效率。同時,本研究還滿足Lalya等〔9〕的報道,提示在近期患者的生存預后及疾病進展方面,兩組產生的治療作用基本類似,原因考慮可能與本次研究的隨訪時間較短有關。Milosevic等〔10〕報道證實,利用IMRTCC治療宮頸癌患者的遠期生存率較單純的放療更高。此外,本文也符合Mabuchi等〔11〕的報道結果,提示應用IMRTCC治療方案能夠明顯減少白細胞下降等毒副反應的發(fā)生率,可能是因為IMRTCC療法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增加了化療,而化療能夠增加放療的放射敏感性,特別是化療所用的鉑類藥物協(xié)同效果已明確,加之調強適形放療具有高度適形的重要特點,最終有效減少了組織損傷〔12〕。
1 姚 遠,李霞輝,任曉雪,等.復發(fā)性宮頸鱗癌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分析〔J〕.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2016;44(6):76-80.
2 宋 丹,孔為民.紫杉醇聯(lián)合卡鉑治療晚期及復發(fā)性宮頸癌的可行性研究〔J〕.實用癌癥雜志,2016;31(3):421-4.
3 沈曉燕,崔 恒.復發(fā)性和轉移性子宮頸癌化療的研究進展〔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3;48(10):788-91.
4 Vargo JA,Kim H,Choi S,etal.Extended fiel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with concomitant boost for lymph node-positive cervical cancer:analysis of regional control and recurrence patterns in th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era〔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4;90(5):1091-8.
5 徐 律,伍其豎,林愛娣,等.不同計劃靶體積外擴界在三維適形放療治療復發(fā)性宮頸癌中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12(14):82-5.
6 Asano H,Todo Y,Watari H,etal.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early-stage cervical cancer〔J〕.Chin J Cancer Res,2016;28(2):228-34.
7 張秀珍,范江河,尤 鑫,等.動、靜脈化療對未控或復發(fā)性宮頸癌的療效觀察〔J〕.四川醫(yī)學,2016;37(5):477-80.
8 Sardain H,Lavoué V,F(xiàn)oucher F,etal.Curative pelvic exenteration for recurrent cervical carcinoma in the era of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and radiation therapy.A systematic review〔J〕.J Gynecol Obstet Biol Reprod(Paris),2016;45(4):315-29.
9 Lalya I,Maghous A,Marnouche E,etal.RapidArc for centrally recurrent cervical cancer in the vaginal cuff following primary surgical therapy:a case report〔J〕.World J Surg Oncol,2016;14(1):21.
10 Milosevic MF,Townsley CA,Chaudary N,etal.Sorafenib increases tum-or hypoxia in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results of a phase 1 clinical stud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6;94(1):111-7.
11 Mabuchi S,Isohashi F,Yokoi T,etal.A phase II study of postoperative concurrent carboplatin and paclitaxel combined with intensity-modulated pelvic radiotherapy followed by consolidation chemotherapy in surgically treated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with positive pelvic lymph nodes〔J〕.Gynecol Oncol,2016;141(2):240-6.
12 唐 滟,袁亞維.調強放療同步化療治療宮頸癌血液學毒性相關因素分析〔J〕.腫瘤防治研究,2016;43(4):277-81.
〔2016-10-21修回〕
(編輯 袁左鳴/滕欣航)
歡 迎 投 稿 歡 迎 訂 閱
青海省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衛(wèi)生計生科研指導性計劃課題(No.Y2014-08)
金艷霞(1975-),女,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婦科腫瘤研究。
R737.33
A
1005-9202(2017)06-1404-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6.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