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其順
根據(jù)2017年高考考綱的要求,現(xiàn)代文閱讀取消了選考,從歷年的選考來看,全國卷始終把小說和人物傳記作為選考點。選考的存在,同時也說明了這樣一個現(xiàn)實:小說與人物傳記的考查點是相同的,以便考生選做的時候,分值能夠大體相當,取得平衡。但是多年之后,無論教學者還是考生,發(fā)覺人物傳記依然是兩種選考里面相對容易的現(xiàn)代文閱讀,于是,教學者和考生大多數(shù)都放棄了文學類作品的教學和做題,其所帶來的后果是相當嚴重的。
從2017年始,全國卷率先取消了選考,造成了備考上的多元化。在高三有限的時間內(nèi),如何能夠讓考生接受并吸收更多的知識,并能夠從容完成相關的試題,是擺在高三教師面前棘手的問題。
對此,我們可以作如下思考:小說與人物傳記的設題是重復的,所以2017年的高考有可能不再是小說與傳記一起作為現(xiàn)代文閱讀題,而是保留一篇放棄一篇;那么,將有怎樣的組合呢?只有兩種組合方式:小說+新聞(科學小品);散文+傳記。在后一種組合里,散文將是敘事散文或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特別注意游記散文)。
下面將就文學類的相關題型作全面的輔導。
第一部分:關于選擇題
高考文學類五選二或四選一的客觀試題,分值5分。從選項的設置來看,小說散文的設置是一樣的。2015年主要從情節(jié)、細節(jié)、描寫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人物性格特征,共設計了兩個選項,其余三個選項主要是從小說的思想內(nèi)容、主旨、社會意義三方面設置。與此相關的還從創(chuàng)作手法方面設置一個選項。2016年增加了關于環(huán)境描寫的鑒賞選項。因此,閱讀和鑒賞文學作品,要在這些方面進行思考,品評,不斷提升判斷能力。小說《祝?!诽峁┝岁P于文學類閱讀的所有考點題型,經(jīng)過學習,同學們要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就能達到又快又準的效果。
以《祝福》為例,文學類選擇題的設置應該是這樣的:(2015/2016/2017題型)
1. 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
A.“拜的卻只限于男人”“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也自然如此”。這些描寫充分說明了在“祝福”中充斥著封建禮教、“三綱五?!钡膬?nèi)容,還點明了封建迷信在農(nóng)村的流毒之久,影響之深,以至于在辛亥革命成功多年之后,還“家家如此”。(細節(jié)、環(huán)境選項)
B. 許多人對祥林嫂額上的傷疤都發(fā)生了新趣味,又來逗她說話了,這說明了眾人對祥林嫂的關心,同時也表現(xiàn)了眾人的無聊、自私與冷漠。(情節(jié)內(nèi)容選項)
C. 面對眾人的嘲笑,祥林嫂不說一句話,后來連頭也不回了,這表現(xiàn)了她膽小怕事、性格懦弱的特點。(情節(jié)內(nèi)容選項)
D.“夾著煙靄和忙碌的氣色,將魯鎮(zhèn)亂成一團糟”。這寥寥幾筆的環(huán)境描寫,既渲染了濃烈的“祝?!睔夥眨埠拖挛闹邢榱稚┢鄾霰瘧K的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反襯了祥林嫂的悲劇命運。(自然環(huán)境描寫選項)
E. 這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指出徹底反對封建的必要性。(主題內(nèi)容鑒賞選項)
正確答案:(B C)
2. 下列對這篇小說相關內(nèi)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
A. 不管祥林嫂的境遇多么悲慘,魯鎮(zhèn)永遠是過新年,二者形成鮮明的對照,突出了祥林嫂處境的悲涼。(內(nèi)容賞析選項)
B. 文中多次寫到祥林嫂眼睛的變化,眼睛與其他肖像描寫相配合,生動地表現(xiàn)了祥林嫂的遭遇和內(nèi)心世界的變化。(人物描寫選項)
C.“可惡!然而……”四叔說。這句話的理解是:祥林嫂的婆婆竟敢串通衛(wèi)老婆子,光天化日公開搶劫魯府的傭人,實在有損魯家的尊嚴和聲譽,著實可惡;可她們的作為又是族權范圍之內(nèi)的事,難以公開斥責。(語言描寫選項)
D. 祥林嫂被賣時曾“出格”大鬧,衛(wèi)老婆子分析原因說:“大家還都說大約因為在念書人家做過事,所以與眾不同呢?!弊髡邔懶l(wèi)老婆子這句話的作用是:揭露了魯四爺平時對祥林嫂灌輸禮教綱常,用禮教殺人的面目。(情節(jié)賞析選項)
E. 封建禮教正是通過祝福這樣的典型事件在精神上多次摧殘以至殺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死時又正是魯鎮(zhèn)家家祝福之時,以“祝?!睘轭}更能揭露封建禮教、封建思想對勞動婦女的精神摧殘,起到了深化主題的積極作用,使讀者直面現(xiàn)實生活。(主旨賞析選項)
參考答案:(D E)
總結:
(1)考生應對小說的相關知識有充分的理解和認識,并能夠熟練掌握,以便能夠透徹地閱讀欣賞小說。
(2)對人物、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主題、細節(jié),不僅要理解其表面的含義,更要深層次地進行提煉和概括。
(3)閱讀選項,不要糾結于前半句,主要看后半句的提煉概括(錯誤點就在這里)。
(4)做題之后不要檢查,憑準確的理解和第一感覺。
第二部分:關于問答題
小說、散文的問答題設題是一致的。在題型上,也是在人物、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主題、細節(jié)上設置,需要特別強調(diào)的是,文學類答題有專業(yè)語言,考生平時應注重這方面的閱讀與積累,然后掌握答題模式,實踐應用,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注:☆表示2017年考到的可能性)
下面根據(jù)《祝?!愤@篇小說,訓練全部問答題:
1. 小說三次寫祥林嫂的外貌,每次都不同,請結合小說內(nèi)容進行具體分析,并說明這樣刻畫人物外貌有什么作用?(6分)(這道題2015年考過,不再是迎考重點,僅作了解。)☆☆
答題模式:分點找出三處+具體分析。
解析:這是一個有兩個問題的試題,要分段回答。
參考答案:
第一次:“我”在河邊最后一次見到祥林嫂,祥林嫂是“五年前的花白的頭發(fā),即今已經(jīng)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一手提著竹籃,內(nèi)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jīng)純乎是一個乞丐了?!边@是全文倒敘開頭處第一次描寫祥林嫂,實際上卻是祥林嫂一生時序中的死前的最后一次外貌描寫:比五年前大見蒼老,頭發(fā)花白程度跟年紀不相稱,面容黑瘦,表情麻木,再加上乞丐的衣著,這一切暗示著,祥林嫂的處境不僅不如第一次到魯家(那時不幸卻還健壯),而且不如第二次再到魯家時了(那時悲慘但尚有生氣)。這時肉體被摧垮,精神也已死亡了。這個倒敘開頭外貌描寫的是不幸的頂點,為讀者造成一個欣賞的懸念,引導讀者深入下文。
第二次:“我”在魯家第一次看到祥林嫂,恰在祥林嫂夫死出逃,初到魯家時,“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手腳都壯大,又只是順著眼,不開一句口。”這第二次外貌描寫,刻畫的是自然時序中大家最早見到的祥林嫂——為死去的祥林穿孝,不幸;但年輕,順從沉默、健壯能干,在魯家暫時安了身。這段已點出遭遇的不幸,但也暗示著抗爭的希望,所以盡管勞作辛苦,她卻“口角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
第三次:祥林嫂被從魯家搶走賣到山里,夫死子亡后又回到魯家,“我”第二次見到祥林嫂時的樣子是“她仍然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jīng)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這第三次外貌描寫,穿孝的衣著和頭飾同第一次相同,所不同的是臉色和眼光,今不如昔了。這表明祥林嫂的境遇一次不如一次,打擊接踵而來,經(jīng)過了抗爭她還是回到了不幸。
三次描寫突出了眼神的細節(jié),概括了祥林嫂一生的不幸,揭示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對以祥林嫂為代表的勞動婦女的迫害和摧殘。三次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外貌描寫對反封建的主題起到了見微知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2. 小說在刻畫祥林嫂這個形象時,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請簡要分析。(2015/2016都考過)☆☆☆☆
答題模式:分點概括(最佳使用四字詞語)+具體情節(jié)驗證。(不少于三點)
其中的難點是用準確的詞語概括——平時要多看多總結。
參考答案:祥林嫂是舊中國農(nóng)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勞、善良、質(zhì)樸、頑強,但在舊社會她不但不能爭得一個做人的起碼權利,反而成為一個被踐踏、遭迫害、受鄙視而終甚至于被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對于封建禮教橫加給她的種種迫害與摧殘,她進行過不間斷的掙扎與抗爭:在被虐待、被迫再嫁時,她掙扎她抗爭;面對人們的嘲弄、侮辱與傷害,她給以無言的抗議;對靈魂的有無,她表現(xiàn)了懷疑。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個很頑強而不容易被摧垮的人,但是在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雙重打擊和人們的風刀霜劍中,她不但連起碼的做人的資格都沒有爭到,反而被吞噬被毀滅了。 祥林嫂的掙扎與抗爭,完全是出于自發(fā)的,而且本身就帶有濃厚的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色彩。為了反對再嫁,她進行了“出格”的反抗,是為了保持自己的“貞節(jié)”;為了贖“罪”,她去土地廟里捐了門檻。她是在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泥沼中進行掙扎進行反抗的。這決定了她不僅逃不出造成她人生悲劇的苦海,而且最終只能走向死亡的深淵。 從某種意義上說,祥林嫂的反抗本身就帶有濃厚的悲劇性。她臨終時對“靈魂”的懷疑,包含著反抗命運的意義,她希望死后能見到兒子,這是對命運的反抗;她又希望沒有地獄,死后不被鋸成兩半,這也是對命運的反抗。不過,她對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并沒有明確的認識,她也不知道造成自己人生悲劇的真正原因,她當然也更不懂得,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只能推翻這造成人們?nèi)松瘎〉娜f惡的封建制度。
變式問題:(1)祥林嫂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2)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3. 小說以“祝?!睘闃祟},有什么寓意?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2015/2016考過)☆☆
變式問題:小說以“祝?!睘闃屑~連接人物、安排情節(jié)。這樣處理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答題模式:分點概括+內(nèi)容分析鑒賞。
參考答案:(1)小說起于祝福,結于祝福,情節(jié)的發(fā)展與祝福有密切聯(lián)系。同時,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題為“祝?!本陀米85臒狒[繁忙來反襯祥林嫂的悲劇命運。另外,祝福是一種封建習俗。在舊社會,勞動人民無福可祝,無??裳?,而祥林嫂正是因為這祝福而逼上絕境的??梢?,小說取名為《祝?!肪哂猩羁毯x。(2)魯迅先生用“祝?!弊鰳祟},就把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鮮明地擺在讀者面前,形成強烈對比,在表達主題方面就更增強了祥林嫂命運的悲劇性。
4. 小說在序幕中極有分量地寫魯鎮(zhèn)的祝?!澳昴耆绱?,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之類的詞語描述魯鎮(zhèn)祝福的歷史,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試簡要分析。(6分) (2016年考過)☆☆☆☆
答題模式:語句內(nèi)涵+作用。(答出2-3點)
參考答案:(1)通過“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寫,也顯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農(nóng)村的狀況:階級關系依舊,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一句話,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nóng)村的統(tǒng)治依舊。這樣,通過環(huán)境描寫,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從整體上看,年底“祝?!钡拿β登榫芭c祥林嫂的境遇形成鮮明對比,也暗示她最終悲慘的結局。
(2)《祝?!芬晃闹?,有多出筆法細膩的環(huán)境描寫,不僅起著烘托氣氛,營造氛圍的作用,更展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背景,人物性格和作者本人的感情。
5. 小說只是寫祥林嫂一個人物的命運,卻用了“祝?!边@樣一個題目,你認為這樣處理合適嗎?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8分)(2016)☆☆
答題模式:分點答題+個人觀點。
參考答案:我認為很合適。(1)小說起于祝福,結于祝福,情節(jié)的發(fā)展與祝福有密切聯(lián)系。同時,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題為“祝?!本陀米85臒狒[繁忙來反襯祥林嫂的悲劇命運。另外,祝福是一種封建習俗。在舊社會,勞動人民無福可祝,無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為這祝福而逼上絕境的??梢姡≌f取名為《祝福》具有深刻含義。(2)魯迅先生用“祝?!弊鰳祟},就把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鮮明地擺在讀者面前,形成強烈對比,在表達主題方面就更增強了祥林嫂命運的悲劇性。
6. 祥林嫂在祝福的年關悲慘地死去,但是小說的結尾卻這樣寫“只覺得天地圣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預備給魯鎮(zhèn)人們以無限的幸福。”這句話,既是理解祥林嫂的關鍵,也是理解小說主旨的關鍵,請結合全文進行分析。(8分)(2016)☆☆☆
答題模式:具體闡釋語句內(nèi)涵+言外之意的分析鑒賞。(至少回答三點)
參考答案:(1)《祝福》結尾段描寫與開頭的場景描寫前后呼應,渲染了熱烈的祝福氣氛,同時反襯出祥林嫂慘死的悲涼。(2)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圣眾“預備給魯鎮(zhèn)的人們以無限的幸?!钡臍夥?,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封建禮教殺人本質(zhì)的揭露,同時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應,使小說結構更臻完善的作用。(3)著眼于聽覺,輔之以幻覺,由近而遠,由實而虛。封建社會的“神”永遠是站在富人一邊的,它帶給窮人的永遠是無盡的苦難;富人們歡樂的祝福掩蓋了窮人的斑斑血淚和垂死掙扎。含蓄而憤怒地控訴了封建社會的吃人本質(zhì)。
7. 祥林嫂這一形象與《孔雀東南飛》里的劉蘭芝在性情氣質(zhì)上有不少相似之處,且二人都遭遇了一個惡婆婆,但二人的精神困境是不同的,請簡要分析這種相似與不同。(8分)(2015)☆☆☆
8. 請?zhí)骄啃≌f中自然景物描寫的深刻寓意,以及對表現(xiàn)人物的作用。(8分)☆☆☆☆☆
答題模式:景物描寫的作用+含意+主旨。(分點答題)
參考答案:自然環(huán)境描寫以寫“雪”為主,在文中總共有四次。
第一次是作者初到魯鎮(zhèn)時:“天色愈陰暗了,下午竟下起雪來,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滿天飛舞……將魯鎮(zhèn)亂成一團糟?!贝颂幾髡咧懷┑拇蠖鴣y,象征魯鎮(zhèn)祝福前夕的忙亂,也渲染“我”心緒的煩亂,為“我明天決計要走”作鋪墊。
第二次是在“我”聽聞祥林嫂死訊后:“雪花落在積得厚厚的雪褥上面,聽去似乎瑟瑟有聲,使人更加覺得沉寂?!边@一段對描寫烘托祥林嫂死的凄慘悲涼,也襯托當時“我”深夜神傷的孤寂悲憤。
第三次是在祝福前夕,祥林嫂不能參與祭祀,“除燒火之外,沒有別的事……坐著只看柳媽洗器皿”,而柳媽拿她尋開心,文中看似漫不經(jīng)心地插入一句:“微雪點點的下來了?!边@其實是暗示柳媽的話即將給祥林嫂帶來巨大的心理陰影,起到暗示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
最后一次出現(xiàn)在結尾:“我在蒙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爆竹聲聯(lián)綿不斷……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zhèn)。”文末再次描寫雪的大而猛,寄托作者對亡靈最沉重的哀悼,將其最大的哀痛顯示于讀者面前,這種感情與祝福時家家戶戶的歡樂喜慶格格不入,強烈的反差帶給讀者強烈的藝術震撼,深化了文章的悲劇主題。
文中有關“雪”的描寫給全文抹上濃烈的悲劇色彩,也在讀者在心中投下沉重的悲劇陰影,從而大大深化了文章的悲劇主題。
9. 小說中常常以第一人稱“我”來進行敘述,本文的“我”不是主人公,根據(jù)你的閱讀體驗,“我”是怎樣一個人?這樣寫有什么作用?(6分)☆☆☆☆☆
答題模式:分點概括+具體闡釋。
參考答案:(1)“我”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chǎn)階級的知識分子形象。祥林嫂的一生悲慘遭遇,正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展現(xiàn)的。因此,“我”既充當小說中的線索,又是整個故事的見證者。(2)作者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結構文字,展開情節(jié),增強故事的真實感;通過“我”的所感,來抒發(fā)感情,發(fā)表議論,以增強作品的感染力,深化中心思想。(3)“我”憎惡魯四老爺,有鮮明的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拔摇蓖橄榱稚?,但對她臨死提出的問題只作了含糊的回答,是為了不增加末路人的苦惱?!拔摇钡倪@種回答方式,自然有其善良的一面,但同時顯出了“我”的無能為力。
10. 小說把祥林嫂的死放在前面敘述,后面回憶祥林嫂的生活片段。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用意?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8分)☆☆☆☆
答題模式:指出手法+具體分析+作用。
參考答案:(1)《祝?!废葘懝适陆Y局——祥林嫂的死,而后按時間順序描寫祥林嫂一生悲慘的遭遇。這是倒敘的方法,避免了平鋪直敘,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2)具體地說,這種倒敘方法的作用,是讓讀者從故事結局里,強烈地預感到:祥林嫂在年終祝福時死去,必然有悲慘的經(jīng)歷。(3)同時,引導讀者急于了解,祥林嫂是怎樣死的?怎樣淪為乞丐的?為什么要向“我”提出一連串關于有無靈魂、地獄,一家人死后能否見面的問題?她的死與魯四有什么關系?為什么魯四要罵她“謬種”?(4)這樣,既提供故事線索,給讀者造成懸念,又制造了濃厚的悲劇氣氛,突出地表現(xiàn)了主題思想。
變式問答:(1)作者在結局上的這種處理是否合理?請結合小說的具體內(nèi)容,談談你的看法和理由。(2)作者為什么要采用這種寫法?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11. 魯四老爺、四嬸、柳媽都是小說中的次要人物,但是都間接地與主人公有聯(lián)系,甚至左右了祥林嫂的命運,試以“柳媽”為例,聯(lián)系全文,談談你對這個人物的看法。(8分)☆☆☆
答題模式:指出與主人公的關系+人物形象分析。
參考答案:(1)在魯迅小說《祝?!分?,柳媽是一個小人物——長舌婦,但正是這個長舌婦,卻對主人公祥林嫂的死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2)柳媽是一個“吃素戒殺”的人, 從她的政治、經(jīng)濟地位來說,她與祥林嫂一樣,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動婦女,也是個被壓迫受剝削的下層人物;但由于封建倫理觀念、迷信觀念的毒害,在祥林嫂的悲劇命運中,卻又不自覺地扮演著“幫兇”,甚至“劊子手”的角色,一步一步逼著祥林嫂往死路上走。
(3)因此柳媽既是一個可憐可悲的人物,也是一個可惡可恨的人物。
12. 追尋祥林嫂悲劇一生的軌跡,請結合全文分析造成她悲劇的原因。你從這個人物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啟示?(8分)☆☆☆☆
答題模式:概括一生軌跡+啟示。
參考答案:(1)祥林嫂一生的軌跡如下:逃走——打工——被綁走——改嫁——喪夫失子——再打工——遭唾棄——慘死。(2)啟示一:人生的最大痛苦莫過于精神上的折磨與摧殘,因為它不但有損于人們的身心健康,而且更為主要的,是它可以毀掉一個人的前程,導致人生的悲劇。啟示二:祥林嫂的悲劇人生告訴我們,祥林嫂是窮苦的,她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是低下的,在那個社會里她沒有賴以生存的土地、房屋,沒有一定的物質(zhì)財富,在魯四老爺家打工的工錢竟然被她婆婆領走了。如果她有充足的物質(zhì)生活財富,她的命運可能會是另一番天地,而像祥林嫂這樣經(jīng)濟地位的人在舊社會有千百萬,那個社會的政治制度必須砸碎。啟示三:祥林嫂所處的那個社會是冷漠的、落后的、愚昧的,祥林嫂沒有得到來自那個社會的心靈救助。如果“我”能夠給她一個正確的答案,祥林嫂也許不會很快死掉。那個社會缺少人間溫情,封建禮教、封建迷信必須摧毀。我們要建立一個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會,建立一個全民擁有進步思想的社會,建立一個和諧溫馨的社會。啟示四:祥林嫂自身素質(zhì)需大力提高,如果她是一個唯物主義者,知道這個世上沒有鬼,她就不會捐門檻了;如果她知道她沒有錯,她就不會“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更不會那樣死去。啟示五:不僅祥林嫂的素質(zhì)需要提高,今天的人們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我們要用科學的思想武裝自己,要能識別形形色色的偽科學、封建迷信、歪理邪說、騙局,要保證自己不迷糊、不上當受騙,始終保持頭腦的清醒。這就要求我們要多讀好書,不做文盲,做文化人,真正做到能夠明辨是非;要不斷學習,不斷吸納人類文明成果來武裝自己,與時俱進,永遠立于世界文明進步的潮頭;要勇于探索真理,追求真理。只有提高我們的素質(zhì),我們的生命才會枝繁葉茂,我們才能唱出動聽的人生之歌,從而為人民、為國家作出應有的貢獻。
13. 細節(jié)、個別情節(jié)、語言的賞析?!睢?/p>
(1)“我真傻,真的”祥林嫂反復說著這樣的話,有何作用?
(2)柳媽為什么饒有興致地追問祥林嫂改嫁的細節(jié)?
(3)“祥林嫂,你放著吧!”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這一細節(jié)的描寫對刻畫人物有什么作用?
總結:
(1)2017年的文學類作品小說的閱讀,重在對小說要素的深刻理解。
(2)答題要求規(guī)范明確,步驟清晰。
(3)重在對主旨含意的理解和探究,難度增加。
(4)歸納用詞要力求準確,因此考前的基本功復習尤其重要。
(5)一些答題專業(yè)用語務必更多熟記。
第三部分:散文題型及答題模式
關于散文的閱讀考試,2017年當作如下思考:由于小說與人物傳記在以往作為選考出現(xiàn),二者的設題點是重復的,因此,小說與人物傳記作為必考現(xiàn)代文,同時出現(xiàn)在試卷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在人物傳記必考的前提下,前一篇的文學類選擇散文,應該是極有可能的,所以散文的閱讀,是需要足夠重視的?;蛘?,當散文作為閱讀考查的時候,敘事散文、寫人散文又必然被拋棄,那些帶著文化底蘊的歷史散文、游記散文,必然作為最重要的閱讀選擇。下面將就這類散文可能出現(xiàn)的題型作一次總結。
題型一:“解釋”題——對文意理解的主要題型。
第一種:對重要詞語的“解釋”——“詞句含義”的題型。
命題形式:結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闡釋某詞的深刻含義;根據(jù)文意,寫出某詞的含義。
☆答題模式:詞語含義及其特殊用法;所在句子的含義(注:往往和詞語的修辭義有關);詞句蘊含的情感。
第二種:對重要句子的“解釋”。
命題形式:結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闡釋某句的深刻含義;從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依據(jù)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話。
☆答題模式:表面意思;修辭手法(如果使用了);深層含義;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等。
題型二:“分析”題——針對文章內(nèi)容技巧的分析題。
命題形式:
1. 分析“是怎樣表現(xiàn)……的”或“如何”表達情感或主旨的。
第一種:從結構(內(nèi)容)安排上答題。
☆結構特點或方式答題模式:指明結構特點或方式;具體分析;作用或效果。
☆行文思路答題模式:(如果沒有指出線索的,需要指出“線索是什么”)如何開頭;中間是如何展開的;如何結尾的。
第二種:從寫法(技巧)方面答題。
命題方式:1. 文中成功地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請簡要分析。2.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種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么?3. 某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4. 請賞析“……”這句話。
☆答題模式:手法+效果+內(nèi)涵+情感
2. 分析有什么“好處”和“作用”。
☆答題模式:
(1)答題角度明確——從形式和內(nèi)容解答:
形式:包括A、結構作用;B、技巧效果;C、語言魅力等方面。
內(nèi)容的分析:要答出“表現(xiàn)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強調(diào)了什么”。包括A、(刻畫了)……形象;B、(抒發(fā)了)……情感;C、(表達了)……主旨;D、(突出了)……特點等方面的作用。
(2)解題思路清晰——根據(jù)題目位置的特點回答“有什么作用”類題型的解答方法:
①文章開頭“……有什么作用”的題型:
【作用】A、開篇點題,統(tǒng)領全文;B、交代下文要寫的內(nèi)容,引出所寫的對象(或引出下文,或為下文作鋪墊);C、設置懸念;D、增強藝術吸引力;E、渲染氛圍,奠定全文感情基調(diào)等。
②文章中間內(nèi)容“……有什么作用”的題型:
【作用】A、過渡;B、為下文鋪墊;C、照應前文。
解答此類題時要注意結合文章的主旨,結合題目,考慮它與上下文及中心之間的關系。
③文章結尾“……有什么作用”的題型:
【作用】A、照應題目、呼應開頭,首尾圓潤,使文章渾然一體;B、拓寬內(nèi)容,言有盡而意無窮,引發(fā)讀者思考,給讀者回味思考的空間;C、總結全文,點明主旨(文章顯志深化主題);D、強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華主旨等。
3. 分析原因(依據(jù))。
☆答題模式:分析文中原句,找到原因(依據(jù));比較前后差別,分析解釋;要扣緊問題回答分析襯托的作用。
第一種:某種物對景物(環(huán)境)的襯托。
☆答題模式:結合兩者關系(某物為景物、環(huán)境作襯托或反襯);有何作用(如:為對比景物提供背景)。
第二種:對主要人物的襯托。
☆答題模式:技巧(襯托等);結合文意分析。
第三種:景物描寫的襯托等作用。
☆答題模式:景物本身的作用(要結合內(nèi)容分析);結構作用。
題型三:“歸納概括”題——針對文章內(nèi)容。
第一種:歸納題。
命題方式:文中描寫的XXX有哪些特點?
☆答題模式:從文中摘取要點。
第二種:概括題。
命題方式:1. 概括文中表現(xiàn)的X之美;2. 概括XXX在XX方面的主要成就; 3. 概括某段(或全文)的內(nèi)容要點;4. 文中的XX,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xiàn)的?
☆答題模式:摘取重點詞語;抽象化。
第三種:概括文章的主旨(目的、用意)情感。
☆答題模式:1. 找關鍵語句;2. 借助信息標志;3. 理清句間關系(可用比喻的方法總結),分條闡述;4. 根據(jù)題意要求表述(有時用“通過、表現(xiàn)、肯定(否定、批判等)、強調(diào)”表達)。
題型四:“賞析”題——對文章表達技巧的分析。
1. 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句子。
命題方式:1. 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在文中(或具體段落中)分別舉出一例加以賞析;2. 分析文中畫線部分的語言表達技巧。
☆答題模式:指出具體技巧(修辭、表達方式等);舉例;結合例句分析;作用(情感、內(nèi)容、結構)。
2. 從修辭和其他方法結合賞析句子。
命題方式:1. 請從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兩方面對文章畫線句子加以賞析;2. 聯(lián)系全文,就某句話寫一段賞析性的文字;
☆答題模式:指出具體技巧(修辭、角度等);結合文中句子具體分析;作用(情感、結構、主旨等)。
3. 賞析詞語
命題方式:1. 從語言表達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2. 本文大量運用描寫色彩的詞語,這與文章主旨有什么關系?產(chǎn)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答題模式:分條指出具體技巧(修辭、角度等);要結合句子作具體分析;要指出作用、好處。
實戰(zhàn)訓練:文學類文本閱讀(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14分)
吉尼斯世界記錄
牧 毫
“這是一個有些離奇的故事。”他說。
他是我一個朋友的父親,其時我們哥兒幾個正坐在他家的客廳里。后來我們都想不起來他怎么會給我們講這個故事的。
“大學里我們班有個同學叫劉孟,他有個親戚在國外,有一天他拿了一本書給我們看,是《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出于好奇,我們大家都搶著看,有個叫余永明的,竟看入了迷,他借去一連看了好幾天,后來他向我們宣布:他這輩子一定要創(chuàng)造一項吉尼斯世界記錄。當時,我們都當做一個笑話聽,誰知道這本書真的改變了他的一生?!?/p>
他喝上一口茶,我們都聽得入迷,呆呆地望著他。
“其實余永明并不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相反,在班上那么才子面前,他顯得象個丑小鴨。畢業(yè)分配的時候,我和他一起分到了一個科研所,他一天到晚就想創(chuàng)造吉尼斯世界記錄。他試過在一塊巴掌大的石片上刻《唐詩三百首》,手劃破了好幾次也沒成功;他試過做一個世界上最小的風箏,可怎么也飛不上天。由于他整天想著吉尼斯世界記錄,單位里很多人干脆就叫他‘吉尼斯先生。
“有一回他差點成功了。他成功地把八個鉛球疊在一起,還拍了一張照片,寄給已到國外的劉孟,請他向《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編輯部申請。很長一段時間,他容光煥發(fā),簡直像換了一個人一樣??墒遣痪?,劉孟來了一封信,說在幾個月前,國外已有人將十個鉛球疊在一起了。而且,要想創(chuàng)造吉尼斯世界記錄,必須有《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的編輯或他們指定的人員在場公證才能有效。
“那天晚上,我到他家去了。我們倆喝了一瓶酒。我勸他:‘老余,不要搞了,有這份精力干點別的不好嗎?你們猜他怎么說?他說:‘我連這件事都干不成,還能做什么事情?這事過去幾十年了,現(xiàn)在想起來就像昨天一樣。我這幾十年,學書不成學劍,學劍不成又經(jīng)商,反反復復,科研上沒干出名堂,倒是干上了經(jīng)理。想想就是缺乏老余這種一竿子到底的精神?!?/p>
老頭子感慨起來,我們趕緊問:“后來呢?”
“后來,由于老余出身不好,又迷著吉尼斯記錄,所以很快就下放了,一下十幾年,監(jiān)督勞動,哪里有機會搞什么吉尼斯世界記錄。直到那一年,老余平反了,一回到所里,他又繼續(xù)創(chuàng)造他的紀錄。這回他是準備用幾十萬根火柴搭一座摩天大樓的模型,不用膠水,不用東西捆綁,全靠火柴之間的彈性,真不容易。
“要不是下放時手落下了毛病,他這次肯定成功了。他在大樓快完工的時候,有一次他手一陣顫抖,再也不聽使喚,重重地壓在快做好的模型上,近十年的心血頃刻之間化為烏有。老余當場就暈倒了,再也沒有醒來?!?/p>
老頭子又喝了一回水,半天沒有說話。我們問:“完了?”
“完了?!?/p>
大家笑起來:“這個故事編得有些意思?!?/p>
他站起來,從抽屜里掏出一張花花綠綠的通知單,瞇著眼,慢慢念道:“我們極其榮幸地通知余永明先生:由于加州大學劉孟博士的推薦,經(jīng)過我們的證實,余永明先生是世界上試圖創(chuàng)吉尼斯世界紀錄花費時間最多的人。經(jīng)《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編輯委員會討論,一致同意余永明先生將作為‘世界上最有毅力和恒心的人而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選自《中國微型小說精選》2012年)
(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 文章用第一人稱敘述,開頭特別指出“他是我一個朋友的父親”,目的是強調(diào)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件,由“他”來講述余永明的故事更真實可信。
B.“其實余永明并不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他顯得象個丑小鴨”這樣評價余永明是為了暗示余永明畢生追求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是注定要失敗的。
C.“他成功地把八個鉛球疊在一起”,這個細節(jié)的描寫,說明余永明的追求是有收獲的,但是劉孟的一封信又給余永明沉重的打擊,事實證明,余永明是一個失敗者。
D. 文章結尾意味深長,用吉尼斯總部的一封通知信給予余永明一個“世界上最有毅力和恒心的人”的評價,既有肯定,又帶有遺憾。
E. 本文以聽故事的形式進行客觀的敘述,不帶有作者任何的評價,但是我們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作者對余永明的追求是持完全否定態(tài)度的。
參考答案:CE
(2)請結合文章的內(nèi)容,分析余永明這一人物形象。(4分)
答題模式:分點概括(最佳使用四字詞語)+具體情節(jié)驗證。(不少于三點)
參考答案:(1)堅定執(zhí)著的個人信念。余永明自從得到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創(chuàng)造啟示,就開始堅定執(zhí)著地進行各種創(chuàng)造實踐。(2)勇于實踐的探索精神。一次次的失敗,沒有影響余永明,他不斷進行創(chuàng)造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各種嘗試,甚至接近成功。(3)近乎偏執(zhí)的個人追求。欠缺聰明才智的余永明,偏執(zhí)于創(chuàng)造吉尼斯世界紀錄,幾乎是一項難以完成的任務。(4)有毅力和恒心。畢生的堅持換來吉尼斯的評價。
(3)小說的主人公并沒有出場,小說以聽故事的形式講述余永明的故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結合文章簡析。(6分)
答題模式:分點(至少三點:內(nèi)容、情感、主旨)+原文分析鑒賞+作用
參考答案:(1)余永明是一個寂寂無名的小人物,一生在做創(chuàng)造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事情,通過加州大學劉孟博士這樣一個有名人的敘述,顯得真實可信。(2)更加能夠凸顯人物的性格。通過第三者的介紹,余永明的執(zhí)著、堅定形象顯得更加高大,也使其悲劇人生更引人深思。(3)第三者的介入,使小說注入了旁觀者的情感,敬佩之情、同情之心和惋惜之情躍然紙上,可以更深地打動讀者。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題目。
還 鄉(xiāng)
雷達
一九九零年三月末的一天,我在西安,本該向東趕回北京的,卻鬼使神差地冒出一個念頭:往西,回闊別二十多年的故鄉(xiāng)看看。這念頭來得突兀,又執(zhí)拗得不可抗拒,連一分鐘也等不得了,我像急于找回什么東西似的,當晚跳上西去的火車。
我的故鄉(xiāng)藏在莽蕩群山的夾縫里,渭河拐彎的地方。細雨中的路面不起塵埃,清風徐來,草木輕搖,眼前的故鄉(xiāng)突然讓我感到陌生。我當然知道,世間原本沒有永恒不變的東西,可人又是一種沒有永恒的念想就活不下去的動物,于是在心靈深處貯藏許多美的回憶的吧。你經(jīng)歷的生命的輝煌,你品味過的詩意的瞬間,你熱戀或傾慕過的女子,甚至一種吃食、一個物件,在世俗生活的潮流中都會變色變味。美,最怕第二次光顧。那么,是否最好不輕易“啟封”?不要重新碰“她”?這豈不又有違人類追求美的天性了嗎?
哦,故鄉(xiāng)在雨后的霧崗中出現(xiàn)了,她靜靜地斜倚在河谷里,似在等待我的到來。渭河如弓弦劃出一道弧線,好似我臂彎上鼓突的血管。
可是,我的渡船呢,我的因獨輪車滾過而呻吟著的草橋呢,我的藍蒙蒙的布滿松柏的墳院呢?我的波光閃閃的水渠呢,我的高低錯落的永遠哼唱著的磨房呢,還有我的鱗次櫛比的烏黑瓦屋頂上軟軟的、悠閑的炊煙呢,怎么全都找不見了。是我的眼睛迷蒙了嗎?我只看見一座曾在電影里見過的鋼鐵吊橋懸浮于渭河上,又看見昔日低矮的瓦屋群里,像突起的蘑菇似的,佇立著不少兩層小樓,讓人想起京滬線上的江南農(nóng)村。不過,待我抬頭看見四嘴山上蹲伏的家廟時,才實實在在覺得到家了。家廟油漆一新,灼灼照人,是這里最雄偉的建筑。兩年前,老家來信募捐,說要翻修家廟,還說我名列鄉(xiāng)賢第二,曾讓我哭笑不得,現(xiàn)在“鄉(xiāng)賢第二”終于回來了。
我獨自沿著泥濘、熟悉而又陌生的村路走下去。路上不時遇到一些我好像認識,又不認識的男女。鄉(xiāng)人老實,不敢貿(mào)然向生人,特別是干部模樣的生人打招呼,或者他們也在回憶,于是雙方鵠立著,相顧無言。我此時忽然覺得,人一到這里,連走路的速度都放慢了,昨日的擁擠、浮囂、嘈雜全都遠遁,周遭的寧靜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隱隱有渭河的濤聲傳來,偶然有唧喳的春雀兒掠過,讓人想到,城里人按鐘表的節(jié)奏旋動,這里可是依自然的節(jié)奏生活,你本身就是自然的一分子,你與蜿蜒的路,高闊的天,含煙的樹融為一體了。
此時,我嗅到了一股熟悉的氣味,一股濕秫秸燒進灶火,漿水面溢出鍋,或者洋芋豆腐粉條大雜燴的濃厚氣味,它直沖鼻腔,有大年初一早晨的感覺。我知道廚房里正在舉火做飯。哦,我有些明白了,我從幾千里外跑來,跑到這疏隔幾十年的地方,原來就為了尋覓這股混含著秫秸、洋芋、漿水面的味道而來。我相信,一切飽嘗孤獨,挫折,虛假之苦的靈魂,一切曾被生活欺騙過的人,都會產(chǎn)生一種回歸鄉(xiāng)土的沖動的。
然而,歸來的踏實感卻轉瞬即逝。我發(fā)現(xiàn),與親友們的談話進行得艱難,好像幾十年的滄桑用幾句話就說完了,總是我問得多,他們答得簡短,或者簡直就是“嗯”、“啊”、“對著呢”、“好得很”之類。常出現(xiàn)冷場,大家都憨笑著。啊,難道獨在異鄉(xiāng)的“稀客”,才是我的真面目嗎?
晚霧悄悄地升起來了,我們也該回縣城了。吉普開到河邊時,我很想看到鷺鷥。那是一種長著細細的腿,長長的頸的極可愛的大水鳥,幼時常見它們從冬至春成群地在河灘散步,孩子們即使挨近它們,它們也從容自若,并不驚飛。怎么現(xiàn)在連一只也沒有了?侄兒天寶倒隨口說出了一句讓我吃驚的話。他說:以前的好多東西現(xiàn)在都沒有了,現(xiàn)在又有了許多以前沒有的東西。一切都被時間卷去了,再也難以找回當年的感覺;但又并非一切都被卷走,當我們承認世界和人生的有限性時,我們才會備感某些情感的珍貴??! (選自《現(xiàn)代名家散文四百篇》有刪改)
7. 下列對文章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 這篇散文記游“我”回故鄉(xiāng)的一次經(jīng)歷,家鄉(xiāng)的變與不變帶給“我”巨大的震撼,更多的是深深的失落之情,強烈的反差也帶給讀者深深的共鳴。
B.“這念頭來得突兀,又執(zhí)拗得不可抗拒,連一分鐘也等不得了,我像急于找回什么東西似的,當晚跳上西去的火車。”開頭部分這樣寫,突出表達了“我”對故鄉(xiāng)思念之殷切。
C. 回到故鄉(xiāng)之后沒有見到渡船、草橋、水渠、炊煙等等,表現(xiàn)出眼前的故鄉(xiāng)讓“我”非常失望,為下文見到真實的故鄉(xiāng)作鋪墊。
D. 故鄉(xiāng)的山、故鄉(xiāng)的水、故鄉(xiāng)的人,都已經(jīng)不是“我”想象中的故鄉(xiāng)了,于是引起“我”關于故鄉(xiāng)情結的思考,但是,當年的感覺已經(jīng)留存心底,直面變化也是必須要接受的。
E. 本篇散文敘議結合,情感隨著旅行的不同地點不斷變化,深沉蘊藉,語言雋永,尤其是把時光不斷轉換,讀來猶如身臨其境。
參考答案:AC
8. 結合上下文,賞析下面的兩個句子。(4分)
(1)故鄉(xiāng)在雨后的霧崗中出現(xiàn)了,她靜靜地斜倚在河谷里,似在等待我的到來。渭河如弓弦劃出一道弧線,好似我臂彎上鼓突的血管。
(2)我相信,一切飽嘗孤獨,挫折,虛假之苦的靈魂,一切曾被生活欺騙過的人,都會產(chǎn)生一種回歸鄉(xiāng)土的沖動的。
答題模式:體會理解文句的各種修辭手法+語句的言外之意+作用+主旨。
參考答案:(1)運用擬人和比喻的手法,描寫了故鄉(xiāng)的美麗動人,生動形象地突出了“我”對故鄉(xiāng)的熱愛之情。(2)這句話用議論的手法,對外出游子為什么懷念故鄉(xiāng)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也肯定地指出,“我”也是這樣的一種人。
9. 文中說:“一切都被時間卷去了,再也難以找回當年的感覺。但又并非一切都被卷走,當我們承認世界和人生的有限性時,我們才會備感某些情感的珍貴??!”這句話看似矛盾,但實際上并不矛盾,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6分)
答題啟示:本題設計是針對全文思想感情,是全文的主旨所在,閱讀散文,重心要落實在文中的點睛之筆上,本句恰恰就是自己對故鄉(xiāng)的復雜情感的具體表現(xiàn)。
答題模式:回答這類問題,要對全文有深刻的理解,要針對文句作具體闡釋,分點答題。闡釋文句+主旨驗證。
參考答案:
我認為不矛盾。理由是:(1)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舊有的一切必然會得到改變,必然會有舊事物的消失,新事物的誕生。(2)人們常常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舊的事物上,在新事物上自然找不到舊的感覺。(3)后半句的意思是,故鄉(xiāng)還是那個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情感依然還在,在人生之中,我們應該珍惜故鄉(xiāng)的情感。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