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健
那年的五月,老王去了南方。那時他還是小王,是部隊一名駕駛員,老王是去運送抗震救災物資的。那一年是2008年。
“在汶川地震的第三天,我們接到上級命令,要去災區(qū)送救災物資,每個人都想參加那次去災區(qū)的任務,可是名額有限,然后有的同志就會自已生悶氣?!闭f到這,老王哈哈大笑。
駕駛室里裝著面包、火腿腸,那是執(zhí)行那次運輸任務的全部干糧。
飯在車上吃,車在去災區(qū)的路上跑。
人停,車不停。
簡單的幾個字,就把當時執(zhí)行任務的狀態(tài)表述得貼切極了。
就這樣的兩天一夜,就這樣的四千公里的路程,就這樣的馬不停蹄,就這樣的一路狂奔。
“我們要和時間賽跑,車上拉的物資可都是救人命的工具啊,必須不顧一切,必須馬不停蹄。”老王說這話時還是忍不住有些激動。
我問老王,當時你累不累?!翱隙ɡ郏皇菦]有累的感覺?!彼@樣回答我。
“當時這批執(zhí)行運輸任務的官兵都沒有去過四川,雖然不認識路,不過沒有辦法?。哼€是要開著車狂奔,只能是一邊看著地圖找路,一邊開車走?!睆睦贤跽f話的語氣,我能感覺出來那次去災區(qū)的路是多么不容易。
“車輛行進到陜西,路雖是高速路,但全都是在隧道里的,車剛出一個隧道,又進了下一個隧道。簡直就是隧道群?!崩贤跹a充說,“不管前面是什么,只要有路,我們就會走?!?/p>
時間緊,任務重。不過在路上,老王也碰到一些人一些事,讓他到現在想起來心里都還有所觸動。
“我們車隊有四輛車,我在第一輛車,車上掛著“抗震救災”的大牌子,出發(fā)前每一輛都插上了彩旗。因為這,經過收費站的時候,收費站的人全都走出來列隊,向我們敬禮。那一刻我才明白,為什么戰(zhàn)友們都想參加那次任務?!崩贤鹾苡懈杏|地說。
車輛到了目的地后,開始向當地各個地點運送物資,在車輛休息的時候,會有孩子送礦泉水和方便面。
“當時有個小女孩給我們送礦泉水”。老王回憶說。
“叔叔,你們喝水,你們辛苦了?!?/p>
“不辛苦,這水,你們留著自己喝吧?!?/p>
老王說,他知道,這水對于災區(qū)的群眾有多么的重要,不過他心里卻是暖的。
老王本名叫王科成,今年30歲,當兵第12個年頭,也有可能是軍旅的最后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