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波
(北京合美致尚城市景觀設計有限公司,北京 100081)
?
結合亦柏路西側地塊談城市道路綠化帶設計
魏 波
(北京合美致尚城市景觀設計有限公司,北京 100081)
介紹了道路綠化帶的系統(tǒng)組成元素,結合北京市大興區(qū)亦柏路N21G1,N14G2地塊綠化帶設計案例,提出了植物景觀、休閑空間及燈光的設計方法,使綠化帶達到了生態(tài)、宜人、舒適的休閑空間效果,解決了地塊揚塵、周邊人員休憩娛樂、雨水收集再利用的問題。
道路綠化帶,植物景觀,園路,景觀燈具
道路綠化設計歷史悠久,早在秦漢時期的城市發(fā)展中便出現(xiàn)了林蔭路,道路兩旁種植松、柳、榆、槐等樹種。隨著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高速發(fā)展,城市化進程加快,道路建設蓬勃發(fā)展,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人流和物流空間轉移要求,道路綠化帶不僅是交通功能和城市功能需求的簡單反映,還是建立在人與自然相互協(xié)調發(fā)展基礎之上的綠色生態(tài)走廊。2004年、2006年北京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道路綠化設計立足發(fā)揮城市園林綠化的生態(tài)、景觀、休閑康樂三大功能,遵循總體統(tǒng)一、意境相融的原則,體現(xiàn)“以人為中心”的思想,從而創(chuàng)造出高品位的綠地景觀。因此,道路不僅有交通功能,同時還兼具景觀、生態(tài)等多種功能。
道路綠化帶景觀環(huán)境由植物景觀、園路及休閑空間、景觀燈光等要素所組成。
1.1 植物景觀
植物是道路綠化帶環(huán)境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植物景觀是綠化帶中最基本的構圖和功能元素。要遵循生態(tài)優(yōu)先的原則,以綠為主,綠美結合,綠中造景,栽植豐富的植物品種。以行車速率為基本之考量原則,可感受距離25 m~35 m,或可將200 m空間為基本景觀單元進行設計。在后部區(qū)域以直線列植為主,在前部區(qū)域則是以曲線列植為主。同種植物栽植相對較為集中以控制整體形態(tài)效果,避免出現(xiàn)小范圍混植。樹種選擇上首先應選擇適合該地生長的鄉(xiāng)土樹種;喬木應選擇冠大蔭濃、生長健壯的植物;花灌木及地被應選擇病蟲害少和易于管理的植物。地被要求沒有裸露土壤,充分發(fā)揮遮陰、除塵、減噪、改善城市氣候條件的功能。喬木、灌木、地被合理搭配,以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對環(huán)境的改善能力。
1.2 園路及休閑空間
在綠化帶中像脈絡一樣,起著組織空間、引導游覽、交通聯(lián)系的作用。園路設置要從使用功能出發(fā),園路必須主次分明,有明確的方向性。根據(jù)場地實際條件,在適宜位置設置廣場空間供人們停留休憩,通常在休閑空間會設置景觀構筑物供人們休閑娛樂,讓人在涼爽、安靜處透過枝條欣賞到街景的美。綠化帶中的園路及休閑空間的鋪裝多選擇自然面石板、透水性強的磚或露骨料等,以增加雨水滲透,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
1.3 景觀燈光
為了使人們更好的感知夜間的綠化帶效果,同時為保證行人安全,設置景觀燈具。綠化帶中燈具樣式選擇應該與市政燈桿相互協(xié)調,顏色宜選用深色或灰色。照明分為基礎照明和特色照明?;A照明為庭院燈結合草坪燈;庭院燈為高桿燈,通常在2.2 m~2.5 m,間距25 m~30 m;草坪燈為矮柱燈,高度在0.3 m~0.6 m,間距8 m~11 m。特色照明設置在綠化帶中需要突出其景觀效果的部分,例如特選樹的照明、特色組團綠化的照明、景觀構筑物的特色照明等。要求燈光照射度高、光色好、面積全、準確逼真的表達它們的形態(tài),其燈光效果要求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燈具安裝宜結合綠化形態(tài)設置或采取掩埋式。對于樹冠豐滿的樹種,將彩燈直接掛在樹上照明,能創(chuàng)造出節(jié)慶氣氛。
大興區(qū)奔馳廠周圍的綠化工程:地塊位于北京市亦莊開發(fā)區(qū),本次設計地塊是亦莊南部產(chǎn)業(yè)園綠化景觀的一部分,北臨六環(huán)主路,周邊交通發(fā)達。范圍亦柏路N21G1,N14G2地塊面積為22 805 m2。
N21G1,N14G2地塊場地現(xiàn)狀:場地平坦,地形起伏變化微??;周邊環(huán)境及場地開敞,沒有大型喬木;街角開敞場地高壓線過多,需要避讓。
方案定位:根據(jù)亦莊新城規(guī)劃體系,兩軸、三帶、多園、規(guī)整、簡約的設計風格,設計延續(xù)開發(fā)區(qū)規(guī)整、簡約的建設風格;創(chuàng)造一個人工環(huán)境與自然環(huán)境和諧共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想城區(qū)。著重實現(xiàn)道路景觀功能的同時,延續(xù)及融入德式的設計元素;本方案設計引入“海綿城市”的理念;考慮到后期的養(yǎng)護,多用本地鄉(xiāng)土樹種,適當減少大面積草坪元素的出現(xiàn);考慮防塵降噪,盡量采用組團式的植物種植手法。同時吸取已建成綠化帶的現(xiàn)代設計元素——樹陣、幾何鋪裝,利用獨特的折線分隔空間,采用現(xiàn)代元素裝點空間節(jié)點,打造大氣、簡潔、精致的道路綠地景觀。根據(jù)不同道路的特點,形成各具特色的綠化景觀。下面分別從植物景觀、園路及休閑空間、景觀燈光等方面闡述。
2.1 植物景觀
N21G1,N14G2地塊綠化帶寬度25 m~30 m,長度729 m,綠化帶中種植手法采用規(guī)則式種植和自然式種植兩種,規(guī)則式種植主要集中在綠化帶中園路和市政路之間,主要起到接待、展示的作用,強調植物色塊和植物層次的種植,多選用花灌木和高分枝點大喬行道樹為主,呈現(xiàn)一個簡潔大方、視線通透的植物景觀。自然式種植集中在園路和西側圍墻之間,突出植物的厚度和綠量,從市政車行路可以看到連綿的綠帶種植。行道樹選用國槐(胸徑10 cm~12 cm,高度大于5.5 m,冠幅大于4 m)、欒樹(胸徑12 cm~14 cm,高度大于5.5 m,冠幅大于4 m)、金枝國槐(胸徑10 cm~12 cm,高度大于5.5 m,冠幅大于3.5 m)。
綠化帶東側臨近市政道路一側增加地形,高度0.6 m~0.9 m,起到分隔空間的作用,地形上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搭配種植,常綠植物有圓柏(高度3.5 m~4 m)、油松(高度3.5 m~4 m);落葉大喬木有銀杏(胸徑12 cm~14 cm,高度6.5 m~7 m,冠幅大于2.5 m)、垂柳(胸徑10 cm~12 cm,高度大于5 m,冠幅大于3.5 m)、核桃樹(胸徑7 cm~8 cm,高度大于4.5 m,冠幅大于2.5 m)。
綠化帶西側臨近奔馳廠圍墻一側,設置3 m寬草溝,具有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功能,深0.3 m,溝內種植耐旱耐淹植物,如德國鳶尾、八寶景天、迎春、金雞菊、細葉芒等;溝底散置50 mm厚天然碎石,響應“海綿城市”的理念。相鄰草溝種植綠化帶背景樹饅頭柳(胸徑12 cm~14 cm,高度大于5.5 m,冠幅大于4 m)、銀中楊(胸徑7 cm~8 cm,高度大于7 m,冠幅大于2.5 m)。
綠化帶使用常綠樹及落葉大喬木進行綠化的骨架布置,并在中層種植點綴落葉小喬木及花灌木;如紫葉李、紅花碧桃、山桃、山杏、金銀木、珍珠梅、連翹、天目瓊花等。中層植物下面是地被種植,如大葉黃楊籬、金葉女貞籬、紅瑞木籬、棣棠籬、紅王子錦帶籬、鋪地柏、豐花月季、宿根福祿考、紫穗狼尾草等。
如要保證較好的種植效果,對苗木的形態(tài)等方面必須嚴格規(guī)定。綠化帶中應選擇枝干健壯、形體優(yōu)美的苗木。行道樹的選擇應該胸徑統(tǒng)一、冠幅相當、篷冠豐滿、樹干挺拔、分枝高度一致;小喬及花灌木應選擇樹姿優(yōu)美、分枝均勻、分枝數(shù)量及冠幅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整形籬規(guī)格大小應一致,種植密度嚴格按照設計要求;草皮地被鋪設應以不露土為原則。
2.2 休閑及園路空間
采用折線分隔空間,具有引導性的作用。有街角景觀、幾何種植池、休閑廣場、入口景觀、園路空間等。在考慮德式簡潔精致的景觀同時,還要考慮人性化設計,通過座椅、鋪裝等細節(jié)的處理,營造溫馨舒適的景觀空間。地面以透水性較強的紅色、灰色透水磚為主,局部設計自然面石板汀步,重要街角空間選用花崗巖,并設置條形座椅供人們休憩;在節(jié)點空間設計健身器械、成品石桌凳等以供地塊周邊人員休閑娛樂。
2.3 景觀燈光
在綠化帶中重點街角廣場布置2.5 m~3 m高的庭院燈,間距25 m~30 m;園路布置0.4 m~0.6 m高草坪燈,間距8 m~10 m;在綠化帶孤植樹、列植樹或重點部位的植物組團點綴照樹燈。在整個綠化帶中光源均采用米黃色暖光。
道路綠化帶不僅能美化城市環(huán)境,還能保護道路、對抗交通污染、遮擋車輛交通產(chǎn)生的塵土、廢氣和噪聲的擴散,并有助于緩解城市道路產(chǎn)生的熱島效應,起到防風降塵、凈化空氣、降低噪聲的作用。因此在城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展示著城市的形象,反映著城市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總水平。
[1] 毛子強,賀廣民,黃生貴.道路綠化景觀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0:113-126.
[2] 黃德軍.城市道路品質提升指南[M].南京:鳳凰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232-355.
[3] 徐愉凱.適車宜人—動態(tài)網(wǎng)絡IDEAL理想空間[J].2010(38):21-25.
On design for reforestation belt on urban roads with example of land parcel of westside of Yibai Road
Wei Bo
(BeijingHemeiZhishangCityLandscapeDesignCo.,Ltd,Beijing100081,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systematic components of the road reforestation belt, points out the design methods for the plant landscape, recreational space and lighting by combining with N21G1 and N14G2 land parcels in Daxing District of Beijing, so as to ensure the reforestation belts achieve the ecological and pleasant space,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raised dust, entertainment of the workers and reuse of rainwater collection.
road reforestation belt, plant landscapes, garden roads, landscape lights
1009-6825(2017)15-0187-02
2017-03-16
魏 波(1985- ),女,工程師
TU985.12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