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開順
(文山市人民醫(yī)院,云南 文山 663099)
肛周膿腫膿液細菌培養(yǎng)120例臨床分析
蔡開順
(文山市人民醫(yī)院,云南 文山 663099)
目的:了解肛周膿腫患者的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結果,為臨床治療積累經驗。方法:對120例肛周膿腫患者的膿液送檢驗科作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結果:120例患者共分離出病原菌144株。其中革蘭陰性菌118株,占81.94%(118/144);革蘭陽性菌26株,占18.06%(26/144)。細菌種類以大腸埃希氏菌所占比例最大,肺炎克雷伯氏菌次之。118株革蘭陰性菌對多數抗生素的耐藥率均較高,但對亞胺培南、阿米卡星耐藥率較低;26株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均敏感率。檢出大腸埃希氏菌產 ESBLS 19株。結論:肛周膿腫是急性化膿性感染疾病,以革蘭陰性菌為主,治療應結合藥敏試驗結果、抗菌藥物分級目錄、患者的身體和經濟狀況等合理選擇藥物。
肛周膿腫;細菌培養(yǎng);藥敏試驗;革蘭陰性桿菌
肛周膿腫是肛腸外科常見病、多發(fā)病[1],屬于肛周間隙化膿性感染性疾病,若處理不及時,可形成肛瘺或因膿腫擴散,細菌進人血液引敗血癥、膿毒血癥,繼而形成感染性休克[2]。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肛周紅腫包塊,疼痛、破潰后流膿,嚴重者伴發(fā)高熱寒戰(zhàn)等全身癥狀[3]。治療藥物以抗感染較常見,在肛周膿腫圍手術期治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4],但膿液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鑒定一般需要 3 d或3 d以上,在藥敏試驗結果未出來之前就要用藥,具有一定盲目性,并且隨著耐藥菌株的不斷增多,使臨床用藥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故對本地區(qū)肛周膿腫膿液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結果進行總結分析具有重要的意義,為臨床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0例均為文山市人民醫(yī)院普外肛腸科診斷為肛周膿腫的住院患者,肛周膿腫患者,其中男89例,女31例;年齡19~68歲,平均36.33歲。
1.2 方法
在肛周行局部消毒后,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膿液3~5 ml,立即送檢驗科進行細菌培養(yǎng)。參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5]進行菌株的培養(yǎng)、分離、鑒定及藥敏試驗。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構成比表示,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送檢120例,陽性116例,占96.67%(116/120);4例培養(yǎng)陰性,占3.33%(4/120)。共分離出致病菌144株,其中革蘭陰性菌118株,占81.94%(118/144);革蘭陽性菌26株,占18.06%(26/144)。單一細菌感染89例,占76.72%(89/116);混合感染27例,占23.28%(27/116)。檢出大腸埃希氏菌產 ESBLS 19株。細菌種類以大腸埃希氏菌最多,肺炎克雷伯氏菌次之,見表1。
表1 144株細菌種類分布表
本組致病菌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率較高。但革蘭陰性菌對亞胺培南的耐藥率為0,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的耐藥率也為0,見表2和表3。
表2 118株革蘭陰性菌對抗生素的耐藥率 %
表3 26株革蘭陽性菌對抗生素的耐藥率 %
肛周膿腫是肛管直腸周圍膿腫的簡稱,是由于細菌感染所致的軟組織急性化膿性疾病,屬肛腸外科最常見的急癥[6]。病原菌呈多菌性,以大腸埃希菌多見[7]。本組大腸埃希菌72株,占據了一半,且產 ESBLS 菌株檢出率也較高,占所有大腸埃希菌的26.39%(19/72)。原因主要是廣譜抗生素(特別是第三代頭孢)的廣泛使用,使產ESBLs的大腸埃希菌感染率不斷上升,流行日益嚴重。尤其是可以通過接合、轉化和轉導等形式使耐藥基因在細菌間擴散,從而造成嚴重的醫(yī)院交叉感染和院外耐藥菌的擴散[8],這一點應引起高度重視。故應加強產 ESBLs菌株的監(jiān)測,一經發(fā)現應立即采取效措施控制其傳播,并根據藥敏試驗合理選擇抗菌素進行有效的治療。
肛周膿腫多是在人體抵抗力下降時,正常菌群侵入人體引發(fā)的內源性感染(這些細菌在體內處于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無毒力及致病性,只有當肛腺受到損傷,肛門直腸正常的黏膜屏障被破壞或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或長期使用抗生素等情況下,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被打破,這些正常菌群即可致病,故稱也條件致病菌)。檢出細菌多為常見細菌,如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并且以革蘭陰性菌所占例較大,本組革蘭陰性菌占81.94%(118/144),而革蘭陽性菌僅占18.06%(26/144)。單一細菌感染占76.72%(89/116),混合感染23.28%(27/116),與文獻[9]報告單一細菌感染35.7%,混合感染64.3%差異較大,可能與患者病情的個體差異、實驗室的檢測條件、患者和醫(yī)生對疾病的處理能力等因素有關。
肛周膿腫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采取膿腫切開、擴創(chuàng)、引流即可治愈。膿腫比較嚴重時,應及早進行手術治療[10]。術前、術后參考藥敏試驗結果選擇合理、快速、高效的抗生素對縮短病程非常重要。本組革蘭陰性菌對常用的氨芐西林、第一代頭孢及復方新諾明的耐藥率均較高,對替卡西林/克拉維酸、阿米卡星及亞胺培南耐藥率則很低;革蘭陽性菌對復方新諾明、第一代頭孢及青霉素G耐藥率較高,對萬古霉素、頭孢哌酮/舒巴坦耐藥率很低。故今后不要盲目濫用抗生素,要注意及時抽取膿液送細菌培養(yǎng),并根據藥敏試驗結果,結合抗菌藥物分級目錄、患者的身體和經濟狀況合理選擇這些耐藥率很低的藥物,最大限度地減少耐菌株的產生和播散,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為肛周膿腫患者的健康作出積極的貢獻。
[1] 羅超蘭,喻世萬,徐 征,等. 肛周膿腫患者的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結果分析(附76例報告)[J]. 結直腸肛門外科,2013,19(2):96-98.
[2] 金善子,王宗巖,孫振華,等. 肛周膿腫患者的膿液細菌培養(yǎng)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22):117-118.
[3] 伍 靜,劉 洪,楊春梅,等. 135 例肛周膿腫患者膿液中常見病原菌的分布及藥敏分析[J]. 華西藥學雜志,2014,29(6):733-734.
[4] 謝杰斌,陳 榮,鄭晨果,等.肛周膿腫細菌譜及藥敏變化特點 [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95-96.
[5] 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主編.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6] 李永海,葉偉明,劉遠成,等. 肛周膿腫膿液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結果分析[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5,27(4):549-551.
[7] 溫圣榮,余智濤,王悅輝,等. 59 例圍手術期肛周膿腫的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分析[J]. 北方藥學,2015,12(8):172-173.
[8] 宋新江,張利萍,嚴水根,等. 肛周膿腫病原學特征的調查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2):5038-5040.
[9] 陸 堅,徐照秀,吳帥軍,等. 近3年肛周膿腫及肛瘺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5,36(21):3189-3191.
[10] 韓樹梅,丁曉旭 ,張學誠 ,等. 肛周膿腫感染大腸埃希菌耐藥性分析[J]. 熱帶醫(yī)學雜志,2015,15(5):659-660.
本文編輯:周文超
蔡開順,男,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肛腸科臨床工作
R446.1
B
1671-0126(2017)01-00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