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仁其木格
摘要:合作習是新課程所極力倡導的教學方式之一,自從提出以來,它就被廣泛地應用到很多學科的教學工作中去。在小學數學這一學科中開展合作學習是有很多的優(yōu)勢的,它在改善課堂上的學習氛圍,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品質等方面有著實際的效果。本文就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學習;運用
G623.5
小學數學課堂合作教學活動是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邊互動,積極合作來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怎樣有效的運用合作學習呢?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的優(yōu)點
合作教學是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師恰當的組織和有效的調控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邊互動,積極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
(一)合作教學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合作教學是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積極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角”,教師起“主導”“導演”作用。老師的主要任務是為學生設計學習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全過程,使學生學會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合作教學有利于學生認知的發(fā)展。在合作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合作沿著前人研究、探索數學問題的路子去思維、動腦、動口、動手,親自體驗知識的發(fā)生和形成過程,這樣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學會怎樣學習。這種方法的學習遠遠比被動地接受老師講解要深刻得多,而且對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模式
對“小學數學教學”而言,合作學習模式分為三個構件:基于理論知識學習的合作學習模式;基于教學技能掌握學習的合作學習模式;基于教學專題研究的合作學習模式。
(一)基于理論知識學習的合作學習模式。
以“知識理解和正確表述并重”為教學目標的小學數學知識理論部分的學習,基于合作學習理論,將小學數學理論知識、正確表述并講解理論知識融為一體進行教學,旨在使學生理解小學數學的概念、性質、運算法則等,學會用小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去正確表述知識,學會講解知識的技巧、提高理解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面學習教學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對于復合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教學,分數與小數教學等內容都可以采用此模式。
(二)基于教學技能掌握的合作學習模式。
以“掌握教學技能和教學組織技能并重”為教學目標的小學數學教學技能掌握學習,基于合作學習理論,培養(yǎng)學生正確分析教材,制訂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教學方案,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課堂組織形式,學習評價等各種教學技能的掌握,通過合作學習,加強教學技能訓練,通過互相探索與交流,集思廣益,掌握并提高教學基本技能和教學組織技能。例如,教學目標編制學習,新課引入的方法等內容都可以采用此模式。
(三)基于教學專題研究的合作學習模式
以“教學理論研究和實踐相結合并重”為教學目標的小學教學專題研究部分的學習,基于合作學習理論,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理論部分學習和實踐教學相結合融為一體進行教學,旨在使學生在學習教學理論的同時,再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提高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團結協作能力和科研意識。例如,小學數學教學方法與手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活動等內容的學習可以采用此模式。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的策略
(一)正確把握合作學習的時機
合作學習的價值在于通過合作,學生間的優(yōu)勢實現互補。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挑戰(zhàn)性,有探索的價值。如當學生對探究的內容產生了興趣,但僅憑個人的認識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時,自主學習過程中陷入困境的時候,遇到開放性題目的時候,這些都是進行合作學習的有效時機。如在教學“探究圓的周長與圓的直徑的關系”“探究圓柱與圓錐體積的關系”等問題時,進行合作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在以前的教學中,我們過分強調了問題的結果,而忽略了解決問題的過程。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讓學生經歷一個提出假設、收集資料、分析檢驗、總結概括、整理結論這樣一個探究過程。
(二)小組內要合理分工
合作學習中合理分工是重要的一步,這是保證分工協作能夠順利進行的基礎。具體操作中,我們對發(fā)言、作記錄、總結演示等都要根據學生的實情進行統籌安排,注意職務定期輪換,這樣才能嘗試不同的任務,增長不同的技能。分工過程中,我們也不能置身事外,要適時巡回檢查,回答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然后總結共性的問題進行,共同解釋,學生回答問題時要對每個學生都有所要求,要求學生人人都能發(fā)言,不能成為課堂的旁觀者。
(三)選擇恰當的合作內容
合作學習可與探究活動、動手操作結合起來,可行性強,同時讓學生口、手、耳、眼、腦動起來,多種感官參與感知活動,為學生提供適應概念的感性經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求知的積極性。一個數學問題,如果它本身就很簡單,每個學生都能很快地得到一致的方法或結論,那就沒必要進行合作學習了。如果牽強地讓學生合作學習,則反而使學生喪失合作的興趣,使合作學習流于形式。要讓學生對合作學習產生興趣,則這個數學問題對個人而言要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學生才會產生強烈的合作欲望。在這種狀態(tài)下教師若能及時地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學生之間的討論將是積極的,尤其對那些正陷入困惑狀態(tài)的學生,可能會從其他組員的發(fā)言中受到啟發(fā)。
(四)要完善合作學習的評價方法
合作學習的評價是針對學習成果進行總結的重要途徑,針對討論的內容教師要采用集體討論的模式得出結論,而不是簡單地否定和肯定來得出結論,而針對合作學習過程中各小組的表現則要進行全面評價。教學實踐中,各組組長先在組內開展自評和互評,然后將問題總結出來,最后在課堂上各組展示問題和成果,我們再針對大家發(fā)現的問題進行指點和評價。例如,平時基礎比較差的學生經過思考找出了幾條現實生活中用密度概念可以解釋的例子,我們就要給予語言上的鼓勵和肯定。還有在組間我們要進行成果展示,評論出做得比較認真、成果突出的學習小組,頒予嘉獎。這樣的評價其實不用多少物質的獎勵,更重要的是精神的肯定、鼓勵和促進。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標準,教師就必須轉變教學觀念。通過實施合作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原他們在學習探索中的地位。
參考文獻:
[1]季秋霞.關于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3年03期
[2]陳海波.試論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 學生之友(小學版)(下), 201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