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孔烽+溫荔
摘 要 對美國高中生物學教材《分子與細胞》中的實驗插圖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美國教材重視實驗插圖的使用。插圖設置中重操作過程類插圖,重真實照片圖選用,重插圖對實驗文本的補充,重用插圖引導實驗安全教育。
關鍵詞 美國教材 高中生物學 實驗插圖 分析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實驗是開展探究性學習的良好載體。插圖是教材的第二語言。教材在實驗內容中設置插圖能夠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實驗,利于實驗的實施。下面以美國麥格勞·希爾教育集團2004年出版的Biology·The Dynamics of Life的中譯本《生物·生命的動力》中冊第五單元“分子與細胞”(以下簡稱“美國教材”)為研究對象,對其實驗插圖進行分析,試圖挖掘其特點,研究的插圖包括圖片、照片、表格、統(tǒng)計圖等。
1 實驗欄目介紹
美國教材實驗包括迷你實驗、實驗設計、調查實驗、網(wǎng)絡生物實驗和技能實驗。迷你實驗是一些生物學小實驗,短小精悍,耗時較少,適于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實驗設計、調查實驗、網(wǎng)絡生物實驗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需要實驗前的準備,耗時長,適合學生課外探究;技能實驗不需要學生動手操作,而是讓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細胞的生命歷程”一節(jié)的技能實驗是讓學生根據(jù)美國癌癥發(fā)病率的統(tǒng)計圖,分析癌癥的發(fā)病率,回答理性思維的幾個問題。這類實驗和中國教材的技能訓練相似,在此不將其歸入實驗欄目。
2 實驗插圖分析
2.1 重視實驗插圖使用
在“分子與細胞”這一單元中,美國教材有實驗13個,包括9個“迷你實驗”、1個“實驗設計”、2個“調查實驗”、4個“網(wǎng)絡生物實驗”,共有插圖35幅,平均每個實驗插圖2.7幅,個別實驗多至4幅。
2.2 操作過程類插圖比例較大
實驗內容一般都包括實驗原理、實驗目的、方法步驟、結果結論和交流與討論等部分,其中方法步驟是實驗的核心要素。對美國教材中材料裝置類、操作過程類、實驗現(xiàn)象類、結果記錄表格類插圖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美國教材實驗插圖操作過程類數(shù)量最多。這表明美國教材的設置重視學生的操作過程,強調學生應知道怎么操作,應如何動手,符合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一再強調“學習科學是學生們要親自動手做而不是要別人做給他們看的事情”“學習科學是種能動的過程,是要親自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的事情”的基本理念。
2.3 注重選用真實照片圖
插圖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如實物照片圖、模式圖、示意圖、統(tǒng)計圖和表格圖。不同表現(xiàn)形式的圖所表示的信息也有差異,如實物照片圖真實、有感染力,示意圖簡單明了,統(tǒng)計圖直觀。美國教材在選用實驗插圖時注重真實照片圖。如在探究酶的特點時,中國教材采用示意圖簡明地表示出實驗過程,排除無關因素的干擾,利于學生快速知道實驗操作;美國教材采用學生操作的真實照片,學生可以從中獲取更多信息,如具體操作方式和操作安全措施,戴防護眼鏡和防護手套、防護圍裙等,同時照片中人物認真操作的真實情景也能感染學生。
2.4 關注插圖對實驗文本的補充
實驗課堂的高效在于實驗操作過程的高效,因此美國教材采用插圖配合文字介紹實驗過程,降低理解難度,有利于學生操作,如圖2A所示的臨時裝片的制作。中國教材實驗步驟僅有文字描述,顯得枯燥乏味,同時也難以理解具體如何操作。如在觀察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對分生區(qū)細胞形態(tài)的介紹,中國教材只是用文字——“呈正方形,排列緊密”來說明,美國教材卻用圖示展現(xiàn)分生區(qū)(X區(qū)域)與其他細胞(Y)的區(qū)別(見圖2B)。又如,視野中的細胞數(shù)目較多,較難統(tǒng)計,中國教材沒有具體的統(tǒng)計方法,學生操作較困難,美國教材用圖演示逐行計數(shù)的過程,學生一目了然。
2.5 巧用插圖引導實驗安全教育
中國教材對實驗過程中安全提示僅是以簡單文字的形式展現(xiàn)。
3 啟示與建議
實驗是開展探究性學習的良好載體,但教師關注的不應僅是實驗結果,更應重視探究過程。中國教材應借鑒美國教材的經(jīng)驗,在關注實驗現(xiàn)象的同時,適當增加操作過程類插圖。因為此類插圖能夠直觀地告訴學生實驗過程中如何操作,應該注意什么,如何突破操作上的難點,能有效提高實驗課堂效率,同時也能鍛煉學生處理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的能力。此外,建議中國教材將實驗結果記錄表格從直接給出變?yōu)閷W生自己設計。
另外《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中明確指出“要注意實驗室安全教育”。中國教材中僅是個別實驗用簡單文字的形式提醒學生注意,與美國教材相比,顯得不夠重視。建議借鑒美國教材,根據(jù)不同的實驗設置不同實驗安全警示符,放在實驗操作步驟中。
參考文獻:
[1] (美)奧爾頓·比格斯.廖蘇梅,等譯.生物·生命的動力中冊[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2] 朱正威,趙占良.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查雪娟,王較過.中美教材插圖之比較[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09(1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