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灜,王 新
(1.新疆林業(yè)科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2.阿勒泰地區(qū)護林防護指揮部辦公室,新疆 阿勒泰 836500)
新疆阿勒泰森林消防裝備現代化的舉措—以禾木“9·13”森林火災為例
梁 灜1,王 新2
(1.新疆林業(yè)科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2.阿勒泰地區(qū)護林防護指揮部辦公室,新疆 阿勒泰 836500)
阿勒泰林區(qū)是新疆兩大重點國有林區(qū)之一,也是新疆森林火災易發(fā)區(qū)和高發(fā)區(qū)。本文在分析2011 年9月13日阿勒泰地區(qū)布爾津縣禾木林區(qū)森林火災的基礎上,總結了阿勒泰地區(qū)現有撲火技術裝備在滅火作戰(zhàn)過程中發(fā)揮的重大作用及不足,提出了加強阿勒泰林區(qū)森林消防裝備現代化的路徑和舉措,建議提高森林航空消防綜合技術應用水平,充分發(fā)揮以水滅火的技術優(yōu)勢,開展區(qū)域森林火險預測預報研究工作,旨在全面提高阿勒泰地區(qū)監(jiān)測和撲救森林火災的綜合能力,提高滅火效率,確保森林資源安全。
消防裝備;禾木“9·13”森林火災;現代化;舉措
1.1 火災情況
2011年9月13日12時30分至9月25日9時,新疆阿勒泰地區(qū)布爾津縣禾木喀納斯鄉(xiāng)蘇木河林區(qū)14、23、27林班連續(xù)發(fā)生多起森林火災?;饒隽窒酁槲鞑麃喡淙~松(Larix sibirica)、西伯利亞云杉(Picea obovata)、西伯利亞紅松(Pinus sibirica)、疣枝樺(Betula pendula),林下植被主要有大葉繡線菊(Spira eachamae dry folia Linn.)、多刺薔薇(Rosa spinosissima Linn.)、藍果忍冬(Lonicera cearu?lea Linn.)等。草本優(yōu)勢種有多葉苔草(Carex poly?phylla kar.et Kir.)、早熟禾(Poanemoralis Linn.)、白喉烏頭(Aconitum leucostomum Worosh.)、柳蘭(Chamaenerion angustfolium(L.)Scop.)等植被。
1.2 火場天氣情況
9月13日-21日,禾木林區(qū)天氣晴、少云,風力4~5級,風向偏南,溫度5℃~23℃,濕度14%,已連續(xù)45天無有效降水,氣溫異常干燥,持續(xù)出現晴熱大風天氣。9月22日午后,小雨,溫度2℃~21℃。9月25日3時,火場區(qū)域普降大雪,溫度-5℃~6℃。
1.3 投入撲火力量和裝備
禾木林區(qū)“9·13”森林火災,共投入撲火力量1586名,其中:調集武警森林部隊官兵450人,地方半專業(yè)撲火隊262人,武警邊防部隊官兵150人,武警消防部隊官兵12人,林業(yè)干部職工402人,農牧民群眾310人;出動固定翼運五航護飛機1架,飛行11架次,飛行時間32.5 h,出動M-171直升機2架,飛行517架次,飛行時間158 h;出動車輛128輛,通信衛(wèi)星車3輛,馬匹390匹;動用滅火器材1278臺(套)。
禾木林區(qū)“9·13”森林火災歷經11個晝夜的連續(xù)奮戰(zhàn),撲滅火線73㎞,撲打火頭32個,清理火點518處,撲火隊員無一傷亡,于9月25日9時徹底撲滅火災。此次滅火作戰(zhàn),是自1974年以來,新疆歷史上連續(xù)轉戰(zhàn)3個火場,撲火時間最長、投入力量最多的一次森林火災滅火作戰(zhàn)任務。
2.1 第一階段滅火戰(zhàn)斗
9月13日12時30分,阿爾泰山國有林管理局布爾津分局蘇木河林區(qū)14林班發(fā)生森林火災,18:00時阿勒泰地區(qū)護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確認火災情況屬實,即刻向地委、行署報告并成立滅火指揮部,迅速調集武警森林阿勒泰支隊220人向禾木集結,并在第一時間申請直升機參與滅火作戰(zhàn),以確保撲火隊伍、機具裝備、保障物資迅速到位,使滅火作戰(zhàn)得以迅速展開。
9月14日13時10分,180名撲火隊員乘直升機機降到火場展開滅火作戰(zhàn)。至18時30分,火場西南火勢已得到有效控制,東北方向火勢較大,采取東北線打隔離帶,阻止火頭向東北方向蔓延,隨即組織80名撲火隊員,架設4臺水泵,邊打邊清。
9月15日3時在火場西南1 km處又發(fā)現一處新火點,220名撲火隊員于15日8時趕赴新火點,展開滅火作戰(zhàn);同時又申請1架直升機,保障人員快速運送和物資及時補給,并調派1輛通訊保障車保障通訊暢通。
9月16日18時47分緊急從武警森林烏魯木齊大隊、武警森林烏蘇大隊調遣150名森警抵達禾木,17日9時乘直升機機降到火場,展開滅火作戰(zhàn)。至17日上午9時30分,禾木蘇木河林區(qū)1、2號火場明火全部撲滅,撲火隊員對暗火和煙點進行清理。
9月17日18時,為迅速撲滅3號火場的明火,防止火勢蔓延,再次抽調170名撲火隊員,于9月18日9時前趕到禾木集結,乘直升機機降火場。同時,武警森林伊犁支隊128名官兵搭乘民航專機,連夜轉運阿勒泰機場,并迅速運抵禾木投入滅火戰(zhàn)斗。
9月19日17時,禾木蘇木河林區(qū)火情得到有效控制,其中:1號、2號火區(qū)明火全部撲滅,開始清理暗火和煙點;3號火區(qū)明火得到控制,20日18時明火全部撲滅。
2.2 第二階段滅火戰(zhàn)斗
20日21時,阿爾泰山國有林管理局布爾津分局蘇木河林區(qū)23林班再次發(fā)生森林火災,火勢呈四周蔓延燃燒之勢,現場煙霧較大,山勢陡峭,地形復雜。21日9時,滅火指揮部抽調150名武警森林部隊官兵趕赴“9·20”火場投入滅火作戰(zhàn)。指揮部抓住21日夜間至22日白天的天氣過程,適時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è)。21日20時,經過240名滅火隊員的奮力撲救,“9·20”火場得到有效控制,明火已全部撲滅,進入全面清理階段。
22日9時,阿爾泰山國有林管理局布爾津分局蘇木河林區(qū)27林班再次發(fā)生一起森林火災,火點坡度70°,屬地表火,火勢蔓延迅速,地形較復雜,山勢陡峭。滅火指揮部迅速抽調127名撲火隊員機降到新火場展開滅火作戰(zhàn)。同時,緊急從武警巴州森林支隊抽調120名官兵,乘坐民航專機趕赴禾木增援。從哈巴河縣再抽調70人、從武警阿勒泰支隊、武警邊防支隊、武警消防支隊抽調175名官兵向禾木集結。22日17時,氣象部門搶抓有利時機,發(fā)射人工降雨催化彈193枚,降水量達11毫米,加快了滅火進程。24日9時,滅火指揮部決定:全體撲火隊員對火場進行地毯式清理。25日3時火場區(qū)域普降大雪,25日9時,滅火指揮部決定,所有參戰(zhàn)人員全部撤離,自此,“9·13”森林火災撲救告捷。
3.1 航空消防
森林航空消防是預防和撲滅森林火災的技術手段,是森林防火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森林航空消防主要開展了航空巡護、火情觀察、機(索)降滅火、吊桶滅火、機群航化滅火、空中指揮撲火、防火宣傳、火場急救及火場調查等工作。森林航空消防以其獨有的空中優(yōu)勢,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充分有效地保護了森林資源,在維護生態(tài)安全中履行著重要職責。禾木林區(qū)“9·13”森林火災發(fā)生后,滅火指揮部申請兩架M-171直升機參加滅火作戰(zhàn),快速輸送兵力和物資,確保了撲火隊伍、機具裝備、保障物資迅速到位,使滅火作戰(zhàn)得以迅速展開,對撲滅禾木林區(qū)“9·13”森林火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從整個滅火作戰(zhàn)過程來看,由于阿勒泰地區(qū)航空護林站建設尚未啟動,森林航空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綜合滅火技術訓練不足,影響了森林航空消防“行快動、滅在小”目標的實現。
森林航空消防綜合滅火技術是指機降、索降、滑降和吊桶滅火等滅火技術綜合應用到森林防火滅火中[2],以達到撲救森林火災“打早、打小”的目的。但是,目前阿勒泰林區(qū)森林航空消防所需的基礎條件欠缺,一是林區(qū)沒有建設永久性野外停機坪,也沒有開設直升機著陸場,“9·13”森林火災時,只能臨時選取著陸場地機降撲火隊員,運送撲火機具裝備和給養(yǎng),造成著陸場地與火場距離較遠,撲火隊員趕到火場時,體力消耗過大,加之撲火機具裝備和給養(yǎng)需要雇傭大量馬匹二次搬運,后勤保障不能及時到位,滅火作戰(zhàn)初期,未能及早完成控制火勢蔓延的作戰(zhàn)任務;二是直升機吊桶灑水滅火尚未開展。阿勒泰林區(qū)水源條件較好,河流湖泊較多,喀納斯湖、白湖、烏倫古湖等大小湖泊及水庫,是開展直升機吊桶取水的理想取水點。據阿勒泰地區(qū)防火辦調查,阿爾泰山林區(qū)適合直升機吊桶取水或稍加改造即可滿足直升機取水的水源有49處,這為開展直升機吊桶滅火提供了必要條件。但由于調集的兩架M-171直升機來自新疆陸航,沒有進行過吊桶灑水滅火的訓練,只能作為運輸機使用,未能充分發(fā)揮森林航空消防的作用。
此外,從滅禾木林區(qū)“9·13”森林火災發(fā)現火情來看,阿爾泰山林區(qū)秋季多是山地森林火災[3],往往發(fā)生在密林深處,人跡罕至,一旦出現火情,森林管護人員難以第一時間發(fā)現。加之阿勒泰林區(qū)森林分布廣闊,一架運五航護飛機只能分東、西兩段航線開展航空巡護,東航線長507㎞,西航線長355㎞,受航護時間的限制,無法做到每天全覆蓋巡護飛行。無論是管護人員還是巡護飛機,都未能在第一時間發(fā)現火情,這也是造成“9·13”森林火災釀成大災的重要原因。
3.2 以水滅火
以水滅火是世界森林消防的發(fā)展趨勢,是改進我國滅火模式,提高滅火效益的有效途徑。以水滅火以其效率高、攔截火頭安全高效、清理火場徹底、投入人力少、安全系數大、成本低廉、無污染等優(yōu)點,在撲救森林火災中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已成為世界森林消防發(fā)達國家廣泛運用的重要技術手段。新疆河流水資源主要來源于山脈降雪和冰川融化,從阿爾泰山山系地表水資源量來看,56條河流地表水資源為109億m3,占全疆地表水資源總量的13.7%,是新疆水資源戰(zhàn)略儲備庫,山地森林是典型的水源涵養(yǎng)林,被國務院確定為森林草原生態(tài)功能區(qū),林區(qū)幾乎每個山谷都有大小不同的河流,有山即有水[4],豐富的水資源為以水滅火提供了可靠保障。
9月14日18時,撲火隊員在蘇木河林區(qū)14林班火場西南方向,以小溪為水源,架設4臺水泵,采用多泵編組,強攻推進的戰(zhàn)法阻止火頭蔓延,火勢已得到有效控制。22日9時,蘇木河林區(qū)27林班再次發(fā)生一起森林火災,火點坡度70°,屬地表火,火勢蔓延迅速,地形較復雜,山勢陡峭。撲火隊員沿河架設12臺水泵,向林緣噴水,打出了一條長5100 m,寬30 m的高含水率難燃可燃物隔離帶,有效地阻止了大火向西面西伯利亞紅松林的蔓延。在“9·13”森林火災撲救過程中,火場清理的主要裝備是水槍,往復式水槍的應用,確保了火場清理達到“三無”要求。
采用水泵以水滅火,在禾木林區(qū)“9·13”森林火災撲救中優(yōu)勢得到充分展現,在水源得以保證、地形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滅火方法。
3.3 預警預報
林火預測預報始于20世紀20年代,迄今在世界各國發(fā)展很快[5]。我國研究林火預測預報較晚,始于20世紀50年代,1978年后發(fā)展較快。1992 年12月1日頒布實施了《全國森林火險區(qū)劃等級》,1995年12月1日頒布實施了《全國森林火險天氣等級》標準,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目前,全國大多數?。▍^(qū)、市)都開展了林火預報研究。
新疆現有的森林火險等級預報是建立在對林區(qū)歷史火災資料及氣象要素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并沒有考慮可燃物的含水量、可燃物類型及其分布,以及地形因子、人為因素等等,方法是在大尺度上基于氣象因子發(fā)布省一級森林火險氣象等級,確切地說只能稱之為森林火險天氣預報[6]。其預測結果往往是間斷性的、定性的。在國外森林防火發(fā)達國家,如加拿大和美國則依托成熟的全國性森林火險等級系統,結合氣象局的中長期降水和溫度預報,建立定量化的多因子火險等級預報模型,從而建立森林火險預測、預警體系,給出各火險指數實時的一周尺度預報及每周1次的16周尺度的季節(jié)性預報[7]。
從禾木林區(qū)“9·13”森林火災火場天氣情況來看,火災發(fā)生前,林區(qū)已連續(xù)45天無有效降水,林內可燃物異常干燥,持續(xù)出現晴熱大風天氣,在中小尺度上,禾木林區(qū)應為高森林火險氣象等級天氣。由于阿勒泰地區(qū)并未開展區(qū)域性森林火險預測預報研究,不能及時發(fā)布森林火險紅色預警,野外火源管理出現紕漏,這也是釀成“9·13”森林大火的另一原因。
林火預測預報是綜合氣象要素、地形、可燃物的干濕程度、可燃物類型特點和火源等,在中小尺度上對森林可燃物燃燒危險性進行分析預測。這就要求在林區(qū)設立氣象觀測站,獲取林區(qū)氣象要素以及森林火災發(fā)生時火災區(qū)域的氣象要素、火行為數據,確定區(qū)域范圍內林區(qū)可燃物、地形以及火源等資料數據。天氣預報的準確性直接影響林火預報的準確性。綜合考慮上述幾方面因素,開展森林火險等級預測預報研究,是提高林火預報準確性的有效方式。自2006年起,國家林業(yè)局通過防火項目支持,在阿勒泰林區(qū)設立了12個火險要素監(jiān)測站和2個可燃物因子采集站,這也為在阿勒泰林區(qū)開展林火預測預報研究奠定了基礎。
4.1 開拓創(chuàng)新,提高航空消防綜合能力
新疆阿勒泰原始林區(qū)主要分布在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的阿爾泰山脈腹地,森林航空消防在提高森林火災預防和撲救綜合能力上,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與發(fā)達省區(qū)比,阿勒泰地區(qū)森林航空消防工作開展時間較短,主要是每年租用固定翼飛機開展航空巡護,發(fā)生大的森林火災時,調用直升機運輸人員裝備及后勤給養(yǎng)。目前,阿勒泰地區(qū)航空護林站建設尚未啟動,直升機吊桶滅火和航空機群滅火工作均未開展。從世界航空消防發(fā)展來看,采用航空直接滅火和機群滅火是未來航空滅火的趨勢,這也是阿勒泰地區(qū)森林航空消防的發(fā)展方向。
阿勒泰地區(qū)一是要加快推進航站建設,積極探索直升機吊桶滅火和航空機群滅火的有效途徑,提高滅火效率,確保滅火效果;二是要結合地面調查,摸清重點林區(qū)可利用地形和水資源情況,建設一定數量的永久性野外停機坪、直升機著陸場和直升機吊桶取水蓄水池,以便于直升機機降滅火和吊桶滅火,避免因延誤戰(zhàn)機使小火釀成大災;三是要加大航空巡護力度,增加固定翼巡護飛機數量或引入長航時無人機,充分發(fā)揮無人機受氣象條件影響小,能長時間、全覆蓋執(zhí)行火情偵察和火場探測任務等特點。
4.2 更新觀念,充分發(fā)揮以水滅火的優(yōu)勢
阿勒泰禾木林區(qū)“9·13”森林火災滅火實踐證明,以水滅火是撲救森林火災的有效滅火手段之一。長期以來,以水滅火在阿勒泰地區(qū)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著認識程度不高的現象,認為取水難度大,以水滅火裝備數量質量偏低而投入較高等難點和不足。
因此,阿勒泰地區(qū)在今后以水滅火撲救森林火災工作中,要著重抓好以下兩點:一是應對本區(qū)域內河流、湖泊、水庫、小溪等水資源分布情況、容積和水量、周邊環(huán)境做好勘察工作,為空中或地面取水提供科學依據,對于水量不足的水源,可通過開挖引水渠、修建蓄水池和滾水壩等方法來解決。二是增加以水滅火裝備,如水泵、風水滅火機、水槍(炮)、消防車輛及大型機械以水滅火裝備等,同時采用多種供水手段,不斷提高滅火效益。
4.3 科技引領,開展林火預測預報研究
新疆阿勒泰地區(qū)森林資源分布具有明顯的區(qū)域性和復雜的空間結構,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差異顯著,自治區(qū)范圍內的火險天氣預報,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當地的森林火險情況。因而,亟須開展綜合考慮林火燃燒3個基本條件的,以小空間范圍為研究單位的中小尺度森林火險等級預測預報研究,旨在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精細化管理水平、有效利用森林防火資源、提高森林防火工作效率。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中小尺度下各類林火影響因子數據的獲取提供了新的途徑,有利于提升森林火險預測預報的精準性和時效性。
阿勒泰地區(qū)森林防火要在科研投入上加大力度,借助已有的林區(qū)氣象站、可燃物因子采集站,盡早開展適合本區(qū)域范圍的森林火險預測預報研究。隨著以計算機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引入,阿勒泰地區(qū)林火預測預報的手段將更加多樣化。林區(qū)防火站可依照國家林業(yè)局發(fā)布的《森林火險預警信號分級及標識》,采用專用的森林火險等級標志,提醒森林管護人員加強對野外火源的管理,同時通過廣播電視、電臺、電話、互聯網等新聞媒體,發(fā)布森林火險預警信號,使林火預測預報的應用成為阿勒泰地區(qū)林火管理的有力工具。
[1]張寶柱,劉克韌.提高空中直接滅火能力是航空護林事業(yè)的發(fā)展方向[J].森林防火,2002,(4):39-40.
[2]李長海,楊林.航空護林綜合滅火技術前景廣闊[J].森林防火,2000,(1):7.
[3]梁瀛,王新,鄒革道.新疆阿勒泰地區(qū)森林火災特征及航空護林思考[J].森林防火,2015,(3):51-54.
[4]林其釗,舒立福.林火概論.[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3:170-191.
[5]張惠蓮.當前氣候變化下如何加強森林火災預測預報[J].森林防火,2010,(4):33-36
[6]趙鳳君,舒立福,田曉瑞,王明玉.森林火險中長期預測預報研究進展[J].世界林業(yè)研究,2003,20(2):55-59.
[7]舒立福,張小羅,戴興安,田曉瑞,王明玉.林火研究綜述(Ⅱ)——林火預測預報[J].世界林業(yè)研究,2003,16(4): 34-37.
(責任編輯:韓煥金)
聲明
本刊已許可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在中國知網及其系列數據庫產品中,以數字化方式復制、匯編、發(fā)行、信息網絡傳播本刊全文。該著作權使用費及相關稿酬,本刊均用作為作者文章發(fā)表、出版,推廣交流(含信息網絡)以及贈送樣刊之用途,即不再另行向作者支付。凡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發(fā)表的行為即視為同意我社上述聲明。
森林防火雜志社
S762.3+3
A
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