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鵬妹
新課程推行以來,合作學習已在課堂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但合作學習在具體運用時,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如學校合作文化建設還不成熟,學生合作技能缺乏,合作學習策略方法簡單化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從以下三個維度進行改進。
一、建設“合”的校園文化
首先,“合”體現(xiàn)在學校領導管理團隊中。領導班子成員率先自覺踐行合作理念,深入課堂,加強與師生間的交流,集思廣益;校長、副校長分別與做合作學習小課題研究的教師結對,提供支持服務,共同解疑排難。為適應課堂教學的新變化,學校改變了以往由干部召集主持大中型評教評學活動的做法,改由學校發(fā)通知,由承擔不同課題任務的教師分別牽頭制訂活動安排及相關激勵方案,并負責組織實施。這樣,不僅使教師更多地參與到了學校管理之中,還使教師與干部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融洽。
其次,“合”體現(xiàn)在校本研訓中。合作學習專題研究實踐促使教師升華了自身的合作理念和團隊精神,教師之間相互合作、互助互學,優(yōu)秀教師主動帶動新教師,傳授教學經驗。學校定期組織不同的課題項目研討實踐活動,由教師主動報名參加,分成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圍繞“合作學習”大課題,在子課題、個人課題的選定、具體操作等過程中共同探討切磋,形成合作氛圍。此外,采取跨校合作的方式與其他學校進行交流與學習,推進研究。
最后,“合”體現(xiàn)在班級文化中。學校努力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合作學習氛圍,致力于生生、師生間民主平等關系的構建與協(xié)調。主要通過兩條途徑來實現(xiàn):一是科學組合,知規(guī)明責。按“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采取自愿與指定相結合的方式,合理搭配組建相對固定的學習小組;在全班討論通過小組學習活動的規(guī)章制度;進行角色分工,明確小組長(或加設副組長)、記錄員、檢查員、控音員等職責;角色可酌情輪換。二是建立愿景,設制標識:各組根據(jù)班訓及班約通過熱議形成本組的努力方向、前進目標、組訓、行動口號,可設計制作組徽、標志、吉祥物等,組員還可各取昵稱;教室黑板報、墻報上亦可開辟學習小組信息宣傳欄。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活動中,學生與學生之間都采取合作互助的方式進行,突出集體協(xié)作的重要作用,激發(fā)學生集體主義精神。
合作學習的深化,使得生生關系更為密切、融洽,學生學習責任感、集體榮譽感等普遍增強,也促使學校管理向構建“多元共治”的治理體系邁進。
二、訓練“合”的技能
《現(xiàn)代教學論》一書中,將“學習”的本質特征界定為“是一個滿足學習者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引起其身心發(fā)展變化的過程”,“是一個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和能動改造自身的過程”,“是一種社會性交往活動”,而合作學習正是社會性很強的師生、生生交往活動,是建立在人與人之間合作關系上的一種學習方式。表面上看是教學方法手段和策略的變化,而實際上卻是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的深刻變化,是促進“個人實現(xiàn)社會化”的有效途徑。因此,在合作學習中,學校十分重視學生合作技能的培養(yǎng)。根據(jù)學生在小組內扮演的不同角色,學生所需要遵循的語言規(guī)范也是不同的。據(jù)此,制訂了以下規(guī)范語言模板: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合而有效”的合作技能,除了要做到規(guī)范運用語言外,在實際的合作學習過程中,還要注重引導學生的行為。如,在小組討論與發(fā)言時,學生要學會傾聽,學會公開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給他人提出建議。在聽完別人的發(fā)言或者建議之后,要學會回應和贊美他人,還可以針對他人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問題等等。此外,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培養(yǎng)其合作技能尤為重要。
三、設立“活”的步驟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不僅要明確學習目標,更重要的是知道用什么合作方法去完成目標任務。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初期,大多數(shù)學生由于沒有合作學習的經驗和方法,不知道學什么、怎么學,這時需要教師幫助學生確定小組學習的方法和步驟。
如,坐莊法。首先,4到6人組成小組,確定四或六個角色;其次,每個成員都將獨立思考后形成的答案寫在紙上;第三步是由一個人負責主持(坐莊),坐莊“的人邀請到某一成員時,該成員進行回答;最后,“坐莊”的人在聽取了所有成員的意見后,進行匯總,并對每名成員發(fā)言時的優(yōu)缺點進行點評。
三步采訪法。組成ABCD四人小組,在討論中模仿記者采訪,前兩步為組內成員A和B、C和D分別就本課專題學習思路及所得進行采訪和被采訪,第三步是4人各自向另外3人介紹自己所采訪的信息,最后由組長匯總信息。運用此法需前置較高水平的認知活動,有利于在單位時間內更充分地展示每一個個體的思維過程,讓成員們更多分享差異化信息。
四角站立法。根據(jù)學生對某一開放性問題的探討結論,如“非常同意”“同意”“反對”“非常反對”,分站四角成組,各組匯集觀點、材料,推舉發(fā)言人向全班陳述,而后成員可根據(jù)他們的發(fā)言改變立場選站到另一角,并向大家解釋改變原由。這樣就在更大范圍內分組學習,鼓勵互動啟發(fā)、辨析判斷、堅持正確觀點、修正錯誤觀點。
為了有序地開展合作學習,教師應發(fā)揮好引導、輔導、協(xié)調作用,認真?zhèn)湔n預設,針對學習目標、內容和學情,精心選擇、靈活運用適當?shù)姆椒?,包括時段、流程的安排,避免形式化、模式化。如筆者在上五年級品德課《資源》時,便圍繞“博”(地大物博)、“薄”(人均貧?。┒郑謨蓚€時段運用思維導圖、師生互訪、社會小調查成果發(fā)布等方式,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并與自主式、探究式學習有機結合起來,收到良好效果。只有導而不“甩”、控而不死、活而不亂,才能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功能,調動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探究性,產生積極互動、合力解疑、生動活潑、興味盎然的正面效應。
同時,在合作學習的評價方面,考核評比機制須配套健全。我們經實踐摸索制訂出了“合作學習課堂觀測量表”和“小組成員學習評價表”,對合作學習過程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呈現(xiàn)、實施策略方法、目標任務完成及各組學生學習狀態(tài)、表現(xiàn)等情況進行觀察記錄,酌情作出組員間、組際間、班級內三級評價,并據(jù)此適時表揚激勵表現(xiàn)好的小組及個人,尤其注重及時鼓勵學困生、后進生的點滴進步。這種評價方式可以有效檢驗各種合作學習手段的實施效果,真正做到“活而有效”。
隨著對合作學習的不斷探究和改造,學校逐步形成了更為開放、包容的校園文化,教師研究的熱情不斷高漲,班級的文化氛圍更加和諧,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不斷增強,課堂合作學習策略的運用更加自然嫻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