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玨
摘要:3D技術在平面媒體的應用是一項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嘗試,它的誕生有賴于3D技術的日臻完善和傳統(tǒng)媒體人創(chuàng)新意識的驅使。自2010年3月9日首份3D報刊《最后一點鐘報》在比利時誕生以來,世界各地多家報社紛紛效仿發(fā)行3D報刊。3D報刊的新形式和高銷量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熱烈的討論,但是在吸引眼球的同時它也受到技術、成本、內容和效果等方面的限制。在今后的發(fā)展過程中,報社需要充分發(fā)揮3D技術特長,避開3D技術限制,利用稀缺資源優(yōu)勢,通過3D技術的創(chuàng)新帶動報刊內容的創(chuàng)新,從而為3D報刊找到一條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
關鍵詞:3D;報刊;紙媒;可持續(xù)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9.028
13D報紙的誕生和發(fā)行
1.13D報刊誕生背景
3D報紙是3D技術在平面媒體的應用,是一項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嘗試。它的誕生有賴于3D技術的日臻完善和傳統(tǒng)媒體人創(chuàng)新意識的驅使。所謂3D(3 dimensions),是針對傳統(tǒng)2D即二維平面成像顯像技術的升級版,是利用偏光技術原理等特殊的影像處理手段和人眼在影像還原時的視覺錯覺而產生的三維成像顯像技術。3D技術憑借英國科學家溫特斯頓在1839年發(fā)明的一種立體眼鏡,在電影、圖畫等娛樂和影像藝術領域最先開始得到應用。1922年,世界上的第一部3D電影《愛情的力量》在美國誕生。2009年底3D大片《阿凡達》席卷全球,接下來,一部又一部的3D影片仍馬不停蹄的制作與上映著。3D勢頭越來越高,為3D報刊的出現埋下了伏筆。
1.23D報刊發(fā)行情況一覽
隨著3D電影的全球熱映,3D似乎是一個新的掘金點,同樣作為媒體的報紙也不甘落后。2010年3月9日,比利時《最后一點鐘報》(La Derniere Heure)在其世界版采用3D版面,并以特刊形式發(fā)行。“我們看到了3D電影、電視,玩到了3D游戲,所以我們想做這個嘗試,讓大家看到3D的報紙?!痹搱筘撠熑死湛巳R爾說,他們的目標是要把整份報紙“3D化”。
38天之后,3D報紙從歐洲傳入中國。2010年4月16日,湖北《十堰晚報》推出了中國首份3D報紙。截止到2010年9月底,短短5個多月的時間,國內就有20余份3D報紙雜志紛紛登場,有《齊魯晚報》夢世博、《南方都市報》原味·廣州、《每日商報》、《都市商報》、《太原晚報》、《廈門日報》、《時尚芭莎》雜志等。國內報紙不斷加快3D的進程,試圖尋找出傳統(tǒng)報業(yè)一條突圍之路。
繼《十堰晚報》4月16日推出中國首份3D報紙后,11月9日第四屆世界傳統(tǒng)武術節(jié)期間,十堰日報社又推出了武術節(jié)中英文雙語3D報紙,受到了國內外參賽隊員的追捧。2011年4月30日,洛陽牡丹節(jié)期間,洛陽特別推出了國內首份4D報紙?zhí)乜?,讓人們在讀報的時候“活”色“生”香賞牡丹。而4D報紙一經面世,歷史上的“洛陽紙貴”再現。
1.33D報刊獲得良好市場反響
國內外紙媒在3D報刊上的紛紛嘗試是其良好市場反響的一個證明。最先試水3D報紙的《最后一點鐘報》,其日均發(fā)行量不足10萬份,而3D版本報紙則將發(fā)行量提高了25%,達到了11.5萬份,同時廣告收入增加了4倍。
在國內,大家對3D報刊的關注也首先反映在銷量上?!妒咄韴蟆?D版發(fā)行量突增3萬份?!洱R魯晚報》在世博會開幕第一天推出的夢世博號外,首印5萬份后又加印了2萬份。其他媒體的情況也是如此,《揚子晚報》的3D報紙《好望角風暴》,剛剛上市就被一搶而空;《城市晚報》2010南非世界杯專號3D版首印10萬份后也加印了5萬份。
在發(fā)行量劇增之外,3D版報刊對媒體自身形象的宣傳和提升則更令人興奮。16日發(fā)行的中國首份3D報紙《十堰晚報》,引起海內外十余家華文媒體的關注?!睹咳丈虉蟆?D版的推出,不僅吸引了知名媒體的報道,還作為杭州報業(yè)集團獻禮世博會“杭州日”的特別策劃,于6月3日當天在杭州前往上海的動車候車室、上海62個世博咨詢點以及浦東、虹橋機場免費發(fā)放。
23D報紙制作原理
就目前出版的3D報刊而言,3D技術在紙媒上的應用全部集中在對圖片的立體化處理,文字部分仍然保持2D形式。
2.1圖片制作技術
3D圖片的制作技術基本分為以下兩種:一種是利用專業(yè)軟件,把普通平面2D圖片做分離處理,產生兩張紅藍兩張不同角度效果的圖片,經過不完全套印,最終才能合成一張具有3D效果的“模糊圖片”;另外一種是使用專門的器材,利用專門的3D攝影器材直接拍攝3D圖片。顯然前者所需的工序更繁瑣——這意味著對新聞實效性的影響,而后者對設備的要求則更高——這意味著制作成本的加大。
2.2立體成像原理
人兩眼之間有大約5-6厘米左右的距離,使得兩只眼睛在看東西時會有微小的差距,即兩只眼睛同時觀察相同事物時在視網膜上形成的像卻并不完全相同——左眼看到物體的左側面較多,而右眼看到物體的右側面更多一點——因而產生了兩個像,這兩個像經過大腦綜合以后就能區(qū)分物體的前后、遠近,就有了立體感。3D圖片的制作正是利用了這“兩個像”的原理。讀者在閱讀3D報刊時,需佩戴特制的紅藍塑料鏡片眼鏡,配合經過紅藍分離和不完全套印處理的圖片,使左右眼所看到的景象分離,也產生兩個像,從而使大腦產生立體感。
33D報刊未來發(fā)展方向
3.13D報刊的持續(xù)發(fā)展引發(fā)爭議
3D報刊自問世以來引起了強烈的關注和熱烈的討論,在受到廣泛熱捧的同時也遭到了業(yè)內外嚴重的質疑。3D報刊是一種積極的探索,對平面媒體行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但有一點不可否認,對于3D這項新鮮事物,一旦受眾的好奇和新鮮感退去,眾紙媒紛紛炒作讓它出現審美疲態(tài),3D也將失去自己的未來。如何使3D報刊獲得長遠發(fā)展是各報社目前深入思考的一個問題。
3.2形式帶動內容,走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
自3D報刊2010在國內產生已6年多時間,形式創(chuàng)新帶動內容創(chuàng)新正是3D報刊尋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個大方向。綜合3D報刊特性和市場需求,3D可為樓宇、汽車、奢侈品廣告,旅游宣傳推廣,大型活動專題,名畫賞析欄目等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鋪就報紙3D化的一條道路。
3.2.13D報刊與樓宇、汽車、奢侈品廣告雙贏
廣告收入是大部分報社收入的重要來源,房地產、汽車、奢侈高檔商品等廣告是報紙廣告的大戶,要求也更為苛刻,單純的簡單文字和圖片無法使讀者對產品有深入、詳細的了解,廣告主期望報紙上的廣告能夠全方位地、直觀地展示產品,傳遞更準確的信息——3D技術在報紙上的運用為解決這一供求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法。讀者有了3D廣告,不出家門,就能看到樣板房,就能看到逼真的樓盤;除了房地產,汽車和奢侈品等商品涉足3D報刊廣告的前景也被廣泛看好。
3.2.23D報刊助推城市旅游宣傳推廣
利用3D報刊進行城市旅游宣傳推廣也是一項有益的嘗試?!赌戏蕉际袌蟆吩丁V州3D特刊、《都市周報》 杭州腔調3D特刊、《太原晚報》蔥蘢綠色·造就太原美景3D特刊、《廈門日報》3D影像特刊等報刊均采用3D圖像的形式對所在城市的美景、風貌進行全方位的立體展示,探尋城市精神,受到讀者的追捧。
3.2.33D報刊走文化、收藏、精裝路線
除上述應用之外,在報紙副刊開辟3D版名畫賞析專欄,不定期的推出世界名畫3D版,輔以文字介紹和賞析,可有效提高報刊文化內涵,提升紙媒視覺表現力。
由于3D報刊需采用精美銅版紙印刷,為其成就精裝路線提供了先天的條件。例如《齊魯晚報》夢世博特刊,報社在出版3D報刊時可考慮賦予3D報刊附加價值功能,將報刊打造成一份充滿文化氣息和時代特點的藝術品,充分發(fā)揮其收藏價值。
4結語
就目前來講,3D報刊吸引了國內外紙媒紛紛嘗試、賺足了讀者眼球、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銷量和較好的市場反響,有著重大的戰(zhàn)略意義。是否戰(zhàn)略意義大于實際意義在于今后3D報刊能否找準內容定位,以形式的創(chuàng)新有效服務于內容的創(chuàng)新,從而得到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陸高峰.為3D報紙把脈[J].青年記者,2010,(7).
[2]張靚.比利時推出全球首份3D報紙[N].法制晚報,20100316.
[3]羅毅.十堰開啟3D報紙元年[N].十堰日報,20101109.
[4]崔巖新.洛陽推出國內首份4D報紙?zhí)乜痆EB/OL].http://news.sina.com.cn/m/2011-05-01/145122390199.shtml.
[5]劉旭陽,唐逸如.比利時《最后一點鐘報》歐洲第一張3D報紙[N].外灘畫報,20100415.
[6]周敏.3D報紙會曇花一現嗎[J].新聞與寫作,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