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米
少年黃舸是不幸的,7歲,被確診為先天性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患者,醫(yī)界認為,這種病只能活到18歲。
黃舸得到很多好人的幫助,16歲那年,他覺得應(yīng)該感謝幫助過他的人,怕再晚就來不及。在父親陪同下,走過數(shù)十個城市,找到三十多位曾資助過他的人,只為當面說一聲“謝謝”。因而成了感動中國人物。
21歲,黃舸離世。
七年后,青年王峰成了黃舸的“替身”。
黃舸是個孝順孩子,很小就說過,如果我死在奶奶前面,一定不要告訴奶奶。于是年復(fù)一年,家人告訴奶奶,孫子在南方看病回不來。年復(fù)一年,吃年夜飯時電話鈴響,已經(jīng)失聰?shù)哪棠棠闷痣娫?,大聲叮囑:“乖孫兒,好好養(yǎng)病……”
這一年,奶奶非要見見孫兒。于是一個主意被想了出來:征集志愿者。報名者眾,外形條件基本相符的王峰被選中了。
王峰理了黃舸那樣的小平頭,學(xué)習(xí)坐輪椅,拄拐杖,要符合肌無力癥狀,手指必須是彎曲的,動作是顫巍巍的。黃舸手指的溫度低于常人,王峰在見奶奶前,將雙手浸泡在冷水里降溫。之前王峰練習(xí)了很久,一個半小時的會面,總算順利完成。
然而真的毫無破綻嗎?雖然看不清聽不見,但老人有老人的敏感,七年沒見,她的心里一定有了預(yù)感。對于天上掉下來的“孫子”,她或許是將信將疑的,否則也不會突然發(fā)問:“你是不是長高了?”但奶奶最終拉著孫子的手,善意地選擇了相信,給了“替身”王峰莫大的鼓勵,戲得以完滿落幕。
最了不起的,我想是黃舸的父親黃小勇,兒子患病,他樂觀面對;兒子要謝恩,他充當車夫,走遍中國;兒子走了,他完成兒子心愿,捐了兒子的眼角膜,費盡心思瞞過兒子的奶奶。他點點滴滴地教會志愿者王峰扮演黃舸,結(jié)束后王峰說今后會經(jīng)常來看看奶奶,黃小勇卻表示,這次會面已經(jīng)很圓滿了,不希望“綁架”志愿者太久,所以在告別時斷然告訴黃舸的奶奶,黃舸將出發(fā)去美國治療,這次是出發(fā)前的告別。
這個男人,雖不是當今社會一般意義上的成功者,但你無法不欽佩他,欽佩他的隱忍而偉大。
(郭旺啟摘自《今晚報》2017年2月6日 圖/小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