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增江
·實用技術·
山西省沙棘經(jīng)濟林栽培技術
郭增江
(山西省造林局,山西 太原 030012)
科學把握沙棘栽培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對充分挖掘沙棘的生產(chǎn)潛力具有重要意義。筆者介紹了沙棘經(jīng)濟林造林地、種苗的選擇方法和播種、扦插、插根3種育苗方法。又從整地、栽植、管理、果實采收幾方面介紹了沙棘經(jīng)濟林的造林技術,以期為今后山西省營造大面積沙棘經(jīng)濟林提供理論參考。
沙棘;經(jīng)濟林;栽培技術;山西省
1.1造林地條件
選擇海拔800 m~1 800 m,土壤為沙土、沙壤土或壤土,土壤含鹽量不超過1%,pH值不超過8,土層厚度不小于60 cm,適宜沙棘生長結實的平緩河灘地、退耕地,或光照充足的溝谷,或陰坡撩荒地等進行造林。
1.2造林地位置
沙棘經(jīng)濟林地盡量選擇靠近加工廠,交通比較方便,便于采果運輸,相對集中連片的地方。
1.3造林地防護
風害嚴重地區(qū)要配置防護林帶。林帶由3行~4行喬木和1行沙棘雄株組成,沙棘雄株配置在林帶內(nèi)側。
2.1無性繁殖苗
從當?shù)靥烊换蛉斯ど臣种羞x擇優(yōu)良雌雄單株,進行無性(嫩枝扦插、硬枝扦插、插根)繁殖。
2.2優(yōu)良雌雄株
優(yōu)良雌株要求果枝結實緊湊,果大,果色鮮明,果柄長,無刺或少刺,無病蟲害。優(yōu)良雄株要求花芽發(fā)達,排列緊密,授粉期長,無刺,無病蟲害。
2.3播種苗
若無性繁殖苗木缺乏,可適當采用播種繁殖的實生苗進行栽培。
3.1播種育苗
選擇沙壤土地作為育苗地,深翻25 cm左右,施入腐熟的農(nóng)家肥,整平耙細,作床作壟。苗床規(guī)格:長10 m,寬1.2 m.壟規(guī)格:壟底寬60 cm,壟面寬 30 cm,壟高15 cm.播種量:一般為90 kg/hm2~120 kg/hm2,可產(chǎn)成苗約150×104株/hm2.也可采用容器袋育苗,播種量適當加大。
播種前先用0.5%高錳酸鉀水溶液消毒2 h,然后進行催芽處理。催芽主要采用混沙處理:用40 ℃~60 ℃溫水浸泡24 h~42 h后撈出,按1∶3的比例混入濕沙,堆放在背風向陽處,用塑料薄膜、蘆葦席或草簾等覆蓋,以保持一定溫度。播前5 d~6 d,每隔1 d翻動1次,以后每天翻動1次,約10 d~15 d.當30%~40%的種子裂嘴時即可播種?;蛑苯友b入麻袋,置于背風向陽處或熱炕上,每天翻動1次~2次,并用冷水淘洗1次,保持一定溫度。經(jīng)過5 d~6 d,當有30%~40%的種子裂嘴時即可播種。
沙棘應采取大行距、寬播幅播種,一般播種行距為20 cm~25 cm,播幅寬8 cm~10 cm,溝底要平。將種子均勻撒入播幅內(nèi),覆細沙土2.0 cm~2.5 cm,稍加鎮(zhèn)壓,使種子與土壤接觸。春季播種,若土壤干燥,應在播種前澆足底水,待土壤干燥,將床面整平后,進行播種;或邊開溝邊播種,然后覆土以保墑情。為防止土壤干旱或雨后板結,播種后覆蓋一層草,當幼苗全部出土后再分期去掉,以免小苗過嫩發(fā)生日灼。春季播種后,要經(jīng)常噴水保濕,約5 d~7 d大部分苗木即可出土,15 d后可出齊、定苗。出苗后防治立枯病,噴施800倍液多菌靈1次。5月至8月進行除草、松土、澆水等田間管理,保持床面疏松、濕潤、無雜草。8月進行地面追肥1次,噴施0.3%磷酸二氫鉀,促進苗木木質(zhì)化。秋季播種必須用發(fā)芽力強的種子,幼苗多半在第2a的4月份出苗,比春季播種出苗早10 d~14 d,且發(fā)芽整齊。
3.2扦插育苗
分為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2種?,F(xiàn)在一般多用嫩枝扦插,扦插時必須區(qū)分沙棘插穗的雌雄。
1) 嫩枝采集。在品種純正的母樹上,采集居中生長在樹冠光照部位的當年生枝條(半木質(zhì)化),一般采取第1輪分生的新枝,處于生長初期和盛期的枝條生根效果最好。于夏季6月,日平均氣溫不低于12 ℃~15 ℃時開始采集。在清晨剪取半木質(zhì)化的新梢,插穗長10 cm~15 cm.插條采下后馬上浸濕,留上部3片~4片葉,把下部葉剪去,置于背陰處,噴水并用濕麻袋蓋好。扦插前,用快刀將基部削成馬耳形,上邊剪平,使插穗上切面比芽高3 mm~4 mm,下切面比芽低4 mm~5 mm,切面要平滑。然后分類打捆,每捆25根~50根。采集的插條中,雌株插條占90%,雄株插條占10%.
2) 嫩枝扦插。在塑料大棚內(nèi)進行微噴扦插育苗。整地做床,床寬1.2 m,上面覆5 cm河沙,下面土壤與腐熟肥混合。扦插前用500 mg/kg吲哚乙酸溶液浸泡插條15 h.之后按株行距5 cm×5 cm,深2.5 cm~3.0 cm進行插穗,插后馬上噴水,并進行遮陰管理。也可不做床,只整平床面,在塑料棚內(nèi)用營養(yǎng)杯進行嫩枝扦插育苗。
3.3插根育苗
在野生沙棘林多的地方,選擇優(yōu)良母樹,采用挖取苗根的方法進行育苗。一般選擇4年生~6年生的優(yōu)良母樹的根,2年生~3年生1 cm粗的水平苗根為好。在秋末至春分樹液停止流動期間挖根。春季育苗在2月至3月挖取苗根為好。在母樹基部1 m以外,挖取筷子粗或手指粗的側根,用利剪剪斷。每株母樹只宜挖取幾條根,挖取過多則會影響母樹生長。
秋季挖取根苗后,將其剪成15 cm~20 cm的根段(方法同前面的插穗),把苗根的粗頭和細頭統(tǒng)一排放,每100根捆成一捆沙藏,沙藏時窖內(nèi)溫度保持在0 ℃~5 ℃之間。翌年春季育苗前,先將苗根在清水中浸泡3 d~4 d.插根時苗根上端朝上,直插、斜插均可。旱地苗圃應直插。苗根放入坑內(nèi),上端與地面齊平。或每年2月至3月,把沙棘的嫩根刨出,截成10 cm~20 cm的短節(jié),按5 cm~7 cm深度平埋,踩實即可。但應注意,要隨刨隨埋,不要久放。
1) 河灘地或緩坡地采取帶狀整地,帶寬50 cm,整地深度為40 cm.
2) 25°以上的坡耕地采取沿等高線水平溝整地,寬40 cm,深40 cm.外緣培高30 cm,頂寬20 cm的埂。水平溝每40 m長要留1 m不動土帶。
3) 陡坡、地形破碎地采取魚鱗坑整地,魚鱗坑長×寬×深為50 cm×40 cm×40 cm.整地要生土打埂,熟土進坑。
5.1栽植
春秋兩季均可進行栽植。春栽應在早春土壤解凍到20 cm~30 cm時進行,秋栽在落葉后到土壤結凍前進行。
采用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的1年生無性繁殖苗。苗木規(guī)格為:地徑大于0.5 cm;根系發(fā)達,長20 cm以上,有須根;苗高大于50 cm.栽植前,先按設計的株行距進行定點挖坑,規(guī)格為40 cm×40 cm×30 cm.經(jīng)長途運輸?shù)拿缒荆瑢⒚绺? d~2 d,蘸根寶泥漿后進行栽植。栽植時嚴格按照“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方法進行。有條件的地方栽前施入底肥,栽后灌好扎根水,灌水后用土封好裂縫。
保證合理的栽植密度及雌雄株比例,便于機械化撫育。栽植株行距建議為4 m×1 m,2 m×3 m或4 m×2 m,雄株株比例為8∶1。應采取1行純雌株,1行二雌一雄混合交替定植。如果采用實生苗栽植,則每穴栽2株~3株,大小苗木互相搭配。
5.2管理
栽植成活率不到95%時,應在下一個造林季節(jié)及時進行補栽。
每年應中耕除草1次~2次,深8 cm~10 cm.生長季節(jié)要及時澆水。
如果用實生苗定植,從栽植后第3a起,去除雄株,按雌雄株8∶1搭配。有條件的地方每隔2a~3a施1次有機肥和無機肥(以磷鉀肥為主)。栽植后每2a去除1次行間萌蘗的苗木。
植株進入盛果期后,每年春季及時剪除過密枝、病枝、斷枝及干枯枝,保持植株呈灌木狀。長勢明顯減弱的沙棘園,要對植株進行復壯修剪。復壯修剪主要是對衰老主側枝進行重回縮修剪。對整體樹勢衰老的采取平茬更新,平茬可在造林5a~7a后開始,間隔期以4a~6a為宜。早春土壤未解凍前平茬最好。
園內(nèi)如發(fā)生病蟲害,應及時采取防治措施。
5.3果實采收
每年10月至次年1月進入采果期。冬季果實結凍后,采用凍果震落法采果。冬季氣溫較高、果實不易結凍的地區(qū),可剪2年生結果小枝采果,但必須實行2年1周期的輪采制,或采取剪一枝留一枝的辦法。
[1] 孟 翔.沙棘栽培技術.山西林業(yè)科技,2012(3):42-43.
[2] 烏恩圖,金 榮,喬 方,等.沙棘栽培管理技術.內(nèi)蒙古林業(yè)調(diào)查設計,2012(2):60-61.
[3] 王立民.沙棘栽培技術.防護林科技,2006(S1):109-110.
S793.6
B
1007-726X(2017)03-0055-03
2017-06-22
郭增江(1963— ),男,山西平陸人,1986 年畢業(yè)于北京林業(yè)大學,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