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
年終歲首是《環(huán)球人文地理》編輯部最忙碌的時段,2016年已經(jīng)完美收官,在過去的一個月里,我們精心總結(jié)了2016年的得失,并馬不停蹄地準(zhǔn)備推出2017年的新刊。在每位編輯心中,2017年尤為與眾不同,這是《環(huán)球人文地理》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一年——本刊自2006年7月創(chuàng)刊以來,已經(jīng)邁入第十個年頭!
歷經(jīng)3650天的風(fēng)雨成長,我們的刊物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華麗的蛻變,這種蛻變雖然漫長卻令人難忘。2010年3月,刊物從創(chuàng)刊之初的《國家人文地理》更名為《環(huán)球人文地理》;同年,我們新增了一個特別欄目——“一線手記”,追蹤探險者、驢友在一些特殊的環(huán)境中進行探險、旅行的特殊經(jīng)歷,從高寒的可可西里到遙遠的南極,從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到人跡罕至的烏孫古道,其間的艱辛與歡樂盡在其中;兩年后,“行攝記”欄目與讀者見面,眾多攝友以娓娓道來的方式講述自己的旅行故事:清靜的佛門、形形色色的火車、哈薩克族的轉(zhuǎn)場、郁郁蔥蔥的大興安嶺……而它的創(chuàng)制靈感就源于編輯與讀者的交流;2016年年初,雜志新開設(shè)欄目“食城”,向讀者朋友推薦全國主要城市的美味佳肴:兼顧公館菜和“廁所串串”的成都菜、隨性的昆明菜、“鮮”字當(dāng)頭的南昌菜……
打開書櫥,自創(chuàng)刊以來的所有雜志都整齊地擺在眼前,指尖隨著書脊向后移動,無數(shù)高潮迭起的故事場面逐漸呈現(xiàn)在眼前:走進神秘的故宮禁區(qū),探索那些被王朝更迭、滄桑歲月鎖在深宮大院中的謎團;揭露泰國“虎寺”帕朗塔布寺偽善的騙局,在“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謊言背后,是赤裸裸的殺害與販賣;跟隨探險者“海盜王基德”的腳步潛入四川獵塔湖探秘“水怪”,用鏡頭記錄奇幻現(xiàn)象背后的故事……
在這些作者們精彩故事的背后,還有編輯部自己的故事。2010年2月,雜志社的記者、攝影師奔赴陜西關(guān)中,以咸陽為起點,暗訪當(dāng)?shù)靥拼柿瓯槐I毀事件,誰知從到達目的地開始,危險便如影隨形。調(diào)查過程中,記者和攝影師不止一次遭到毀陵人員跟蹤、追打,幾度身陷重圍。但最終堅持完成了采訪、拍攝,于是才有了精彩的《陜西在挖祖墳——關(guān)中平原上唐皇陵的滅頂之災(zāi)》。
報道一經(jīng)刊發(fā),立即引起極大反響,全國各地的讀者在電話、郵件里紛紛表達了憤怒與關(guān)切,甚至有讀者專程趕到編輯部,探望出訪的記者。讀者的反饋和關(guān)切讓所有記者、攝影師感到無比欣慰與自豪。
在過去10年間,類似深入探訪的例子不計其數(shù),2011年4月,編輯部一行4人前往四川省北川縣,采訪在“5·12”地震中被毀的北川老縣城和剛剛落成的新縣城——永昌鎮(zhèn);2015年11月,資深記者趕赴四川省涼山彝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采訪,一路上歷經(jīng)波折和艱難困苦……
實際上,在艱辛的背后,始終支持我們前行的,不僅是編輯們對雜志始終如一的熱情,還有成千上萬讀者的支持與陪伴。從創(chuàng)刊至今,我們已經(jīng)收到上萬封讀者來信和不計其數(shù)的電郵,其中有讀者來稿,也有對雜志的褒揚和批評建議,更有讀者傾訴衷腸——有讀者告訴我們,因為這本雜志,他們喜歡上旅游和攝影,甚至找到人生的方向……記得在2013年6月,我們剛剛才推出了《找到天路:進藏六大線路》,7月,大批讀者就拿著我們的雜志,踏上了自駕西藏的漫漫長路……
在層層疊疊的信件中,有一封特殊來信,來信者當(dāng)時正在監(jiān)獄中服刑,而他每月必做的事情就是閱讀我們的雜志,他說,正是《環(huán)球人文地理》讓他在窄小的空間中看到了異彩紛呈的世界,帶給了他堅持生活、努力向上的動力??粗呛脦醉撗笱鬄⒌氖謱懶偶垼s志社的每一個人感動不已——畢竟,通過我們的努力,給人帶去快樂和希望,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在過去的十年,我們一直在探索、成長,而即將到來的2017和下一個十年,我們的腳步也絕不會停止,上山入海,會走得更遠、更穩(wěn)。十年,就這樣平靜地度過,沒有風(fēng)起云涌和波瀾壯闊,只是一直常隨左右,這大抵就是深情的真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