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一、中職生不良行為習慣的表現(xiàn)
1.中職生缺乏正確的學習習慣
中職生是升普通高中淘汰下來的學生,其學習成績大多數(shù)很差。從表現(xiàn)看,主要是學習習慣差。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和學生的年齡有關,高年級的學生上課一般可以集中注意了20-30分鐘。但是由于中職生一直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效果,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達不到這個水平。他們在上課的過程中一邊學習,一邊還關系著周圍的食物,一有風吹草動,就“經(jīng)不起誘惑”,脫離了學習軌道。
2.中職生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由于現(xiàn)代多媒體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到處都是網(wǎng)吧,幾乎人人都有電腦。這就使得許多學生沉迷網(wǎng)絡,沉浸在網(wǎng)海中,不分晝夜地在電腦上玩游戲、聊天購物、看電影聽音樂等等。除了作息混亂正值青春期的他們還追求標新立異,如濃妝,染發(fā)、燙發(fā),穿著奇裝異服,將儀容修飾得花里胡哨、輕浮怪誕。
二、中職生不良行為習慣形成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失當
在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長由于自身素質不高,文化水平有限,沒有掌握先進正確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對孩子嬌生慣養(yǎng),凡事把能幫孩子做的事全做了,導致孩子缺乏鍛煉的機會,自理能力低下,或著是放任不管,對孩子生活、學習情況不聞不問,一旦孩子犯了錯誤,有了問題,不問青紅皂白就對孩子大發(fā)雷霆,促使了孩子叛逆心理的增長。還有一部分家庭由于外出務工、離異、喪偶等因素都管不了孩子,致使孩子經(jīng)常逃課甚至流落于街頭或沉溺于網(wǎng)吧。
2.學校教育的不當與失誤
學校在日常教育管理中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尤其是在中小學階段,老師以分數(shù)論“英雄”對學習差、不聽話的孩子挖苦、諷刺學或者不聞不問,放任自流或。傷害到了學生的心靈,使學生更加叛逆,故意犯錯。
3.學生自身因素
不良行為形成的內部誘因是不良的心理支配。由于行為習慣不好的學生當然很少會成為老師喜歡的對象,因此這些孩子們會逐漸形成逆反、疑慮、恐懼的心理。受這樣心理支配,行為習慣不好往往導致他們不能認識正確的自我,使自我價值同社會價值尖銳地對立起來,往往更容易出現(xiàn)各種不良行為。
三、主題班會在中職生不良行為習慣中起到的良好作用
1.主題班會可以激發(fā)積極因素,健全學生人格修養(yǎng)
主題班會是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過程中中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有組織地進行比較大型的班會,對班集體正確輿論的導向與培養(yǎng)起巨大的促進作用。開展成功的主題班會,可以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fā)學生身上的積極因素,在健全學生人格修養(yǎng)的過程中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對班級工作今后的順利開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因而主題班會是學校實施德育教育,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一種卓有成效的方式,是班級管理的重要途徑。
例如:《學習雷鋒好榜樣》通過對雷鋒故事的講解和現(xiàn)代雷鋒精神的傳遞,尤其是觀看部分《感動中國》的視頻例如:白芳禮、郭明義、阿里木等事跡的學習讓同學們體會到了人間自有真情在和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2.主題班會可以促進集體的健康成長
一個健康向上的集體,必定具有很強的班級凝聚力,集體中的每位成員必定會積極向上,充滿熱情,有良好的班風,濃厚的學風。而成功的主題班會則能促進集體的積極健康的成長。
例如:每年校運會前期,總要開展《愛班、愛?!返闹黝}班會,一來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凝聚力,通過校運會得以實踐,增強班級榮譽感。同時杜絕由于運動會期間產(chǎn)生的摩擦而導致的打架斗毆以及破壞公物事件,事先給同學們敲個警鐘。
3.主題班會是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
德育教育的實施主要通過各種教育活動、班會、討論會等來完成。在眾多形式中,主題班會是學校實施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之一。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教育了集體,團結了集體,加強了集體以后,集體的本身就能成為很大的教育力量”。德育教育活動可以通過開展有明確主題主題班會活動,充分發(fā)揮校內外的德育資源。利用主題班會有針對性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德育工作。
例如:利用端午節(jié)前的主題班會開展包粽子活動進行愛國主義和傳統(tǒng)文化教育;利用母親節(jié)前的主題班會進行感恩教育,利用安全月進行安全教育等等。
當然學生的習慣不是一朝一日所形成的,也不可能通過一次兩次主題班會就徹底改變,這就需要根據(jù)學生在召開主題班會前后的狀態(tài)進行比較、回顧、總結、反思,進而擬定下一步行動計劃,循序漸進,逐步實現(xiàn)改善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