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蓉
(江蘇省無錫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江蘇 無錫 214005)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中期肝硬化的臨床研究及護理
徐 蓉
(江蘇省無錫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江蘇 無錫 214005)
目的探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中期肝硬化的臨床研究及護理方法。方法 選擇2016年1~12月在我院診治的中期肝硬化患者98例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信封抽簽原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9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自擬中藥湯治療,兩組均治療觀察4周,在治療期間兩組均給予積極的護理干預。結果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5.7%,明顯低于觀察組的98.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ALT分別為(38.10±13.92)U/L和(51.33±14.23)U/L,均明顯低于治療前的(126.44±20.45)U/L和(125.20±19.84)U/L,觀察組治療后ALT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中期肝硬化能提高治療效果,改善肝功能,同時需要配合積極地護理干預。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中期肝硬化;肝功能;護理干預
肝硬化是一種主要以肝內中小膽管的非化膿性進行性炎性損傷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期肝硬化主要表現(xiàn)為黃疸乏力、黃色素瘤、灰白便等[1]。隨著病情的發(fā)展,部分患者逐漸發(fā)展為肝硬化和肝癌。中期肝硬化在祖國醫(yī)學上可歸為“黃疸”、“鼓脹”、“脅痛”、“積聚”等病癥。當前中醫(yī)辨證論治在肝硬化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但由于病機復雜,辨證治療方法至今尚未統(tǒng)一,同時在治療中對于護理的要求比較高。本文具體探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中期肝硬化的臨床研究效果及護理方法,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12月在我院診治的中期肝硬化患者98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9例,女49例;平均年齡(57.33±5.91)歲;平均病程(1.89±0.78)年。納入標準: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中期肝硬化的診斷標準;初次診斷患者;研究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妊娠與哺乳期婦女;肝癌患者;嚴重心腎異常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據(jù)隨機信封抽簽原則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保肝、利尿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自擬中藥湯治療,組方:炒白術30 g、生黃芪30 g、丹參30 g、枳殼15 g、川牛膝15 g、懷牛膝15 g、白芍15 g、車前草15 g。水煎200~300 mL,1次/d。兩組均治療觀察4周。
在治療期間兩組均給予積極護理干預,積極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疾病的相關知識,指導患者進行自我心理調節(jié);給予精神安慰,消除患者孤獨和寂寞感,以增強其機體抗病能力。積極調查與觀察患者一般資料與病情狀況,讓其充分了解護理與預后的關系,改變原有觀念與護理模式,制訂患者護理改進流程圖;指導患者按時服藥、調節(jié)飲食、注意休息等。
1.3 觀察指標
(1)療效標準。顯效:臨床癥狀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有效:主要癥狀基本消失或明顯好轉,肝功能好轉;無效:無達到上述標準或甚至出現(xiàn)惡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2)肝功能檢測。在治療前后抽取空腹靜脈血,離心后取上層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肝功能指標(ALT)的變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擇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總有效率
觀察組顯效40例,有效8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8.0%;對照組顯效30例,有效12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5.7%。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 ALT變化
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ALT分別為(38.10±13.92)U/L和(5 1.33±1 4.2 3)U/L,均顯著低于治療前的(126.44±20.45)U/L和(125.20±19.84)U/L。
中期肝硬化主要表現(xiàn)為小膽管損傷,具體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明了。中醫(yī)并無中期肝硬化的病名記載,但是治療應用比較多,重點強調“辨證”與“論治[2]。
在本文的自擬中藥方中,黃芪、白術能夠健脾,丹參能夠涼血活血,車前草能清熱解毒,川牛膝能利水通便、滋陰涼血,懷牛膝、白芍能奏和肝理脾、益腎化瘀之效,使肝硬化病理得到改善[3]。本研究顯示,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5.7%,顯著低于觀察組的98.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中,要積極對患者進行全面細致的評估,了解患者的個性狀況,幫助其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讓患者很好地參與自身管理,促進疾病康復?,F(xiàn)代研究表明黃芪、白術能藥能改善肝臟微循環(huán),抑制肝纖維組織增生;枳殼、丹參還具有改善肝功能、降酶、降濁等作用[4]。
中期肝硬化是一種慢性、進行性、彌漫性肝病,也是一種肝臟纖維組織彌漫性增生。中醫(yī)治療能能兼顧各種癥狀,從而取得比較好的效果。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ALT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治療后觀察組的ALT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在護理中,要讓患者很好地參與護理管理,指導其如何觀察病情,加強自我行為干預[5]。
總之,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中期肝硬化能提高治療效果,改善肝功能,同時需要配合積極地護理干預。
[1]吳學銘,陳榮彬,姚定康.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的藥物治療進展[J].肝臟,2016,21(6):503-506.
[2]向東才.中醫(yī)辨證論治肝硬化問題研究[J].特別健康:下,2014(4):565-566.
[3]張 寧,宮 嫚,周雙男,等.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中醫(yī)證候分型文獻分析[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3,22(05):445-447.
[4]鄒碧泉.認知行為干預對肝硬化患者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7,27(02):163-164.
[5]李 新,張乃心,張 瑞.全面護理和常規(guī)護理在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08):273-274.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2.1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