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玲,劉君英
(重慶市巴南區(qū)人民醫(yī)院兒科,重慶 401320)
兒童食物中毒的急救和護理體會
洪 玲,劉君英
(重慶市巴南區(qū)人民醫(yī)院兒科,重慶 401320)
目的食物中毒是臨床常見的急癥,及時、正確的使用催吐、洗胃、導瀉及解毒藥,盡量減少毒物的吸收,是爭取搶救時間的關鍵。方法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食物中毒患者36例的臨床資料,從胃管插入深度、置管方法、洗胃方式、催吐、導瀉方法等進行探討,分析小兒食物中毒的護理。結果 兒童食物中毒通過及時、正確的搶救,可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并降低死亡率。
兒童;食物中毒;護理體會
食物中毒分為細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和亞硝酸鹽中毒。細菌性食物中毒是細菌在腸道內大量繁殖引起感染或毒素經腸道吸收引起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是食入霉變食物引起中毒。亞硝酸鹽中毒即腸源性紫紺,因過量食入含有亞硝酸鹽類的食物,引起的化學中毒性高鐵血紅蛋白癥。主要為一些蔬菜、水、果實、籠鍋水。食物中毒一般表現(xiàn)為急性胃腸炎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嚴重者有脫水、發(fā)熱甚至昏迷。我國0~14歲兒童意外死亡案例中,進食后中毒占較大比例。6歲以下兒童發(fā)生率較高。很多食物中毒患兒為誤服,進食初期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當出現(xiàn)明顯的不適和異常表現(xiàn)后,家長才引起重視,常常耽誤了較長的搶救時間,所以給搶救成功造成阻礙。我院兒科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48例進食后中毒患兒,經過積極搶救治療及精心護理后,無一例死亡,均痊愈出院?,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食物中毒患者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1個月~1歲2例,1~3歲10例,3~7歲16例,7~14歲8例;進食隔夜或變質食物13例,誤服藥物中毒10例,毒菌及桑葚中毒6例,酒精中毒3例,硝酸鹽中毒2例,鼠藥中毒1例,不明食物中毒1例。
2.1.1 催吐。一般毒物食入4~6 h內,配合好的較大兒童可讓幼兒張嘴,用筷子、手指等刺激咽喉部,引起幼兒反射性嘔吐;不配合者及昏迷、強酸、強堿中毒者禁止催吐。
2.1.2 洗胃。搶救成功的關鍵是正確、及時的洗胃。食物中毒物質不明確的時候,可用溫開水或生理鹽水洗胃。毒物如果是強酸、強堿類,應禁止洗胃。小兒置胃管的方法有經口和經鼻兩種方式,實踐證明,經口腔加用口墊,頭偏向一側并屈頸插管的方法效果更好。護士動作輕柔,在患兒吞咽時迅速、順利地插入胃管[1]。小兒咀嚼不充分,胃內殘留物體積較大,容易堵塞胃管,導致洗胃不暢。因此,一定要選擇合適的胃管。臨床常常用鼻導管代替胃管,按照年齡的大小選擇8~12號鼻導管洗胃。胃管插入的深度應以灌入的液體很流暢的被抽出為標準。研究證明,前額發(fā)際至臍部的置管深度可使胃管頭端到達胃底或胃竇部,此長度能夠順利抽出胃液,每次灌入胃內的洗胃液都能迅速地吸出,減少了毒物吸收,提高了洗胃效果。洗胃時取半臥位或左側臥位,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預防洗胃液反流或吸入呼吸道。如患兒洗胃不配合,必要時遵醫(yī)囑使用鎮(zhèn)靜劑。
2.1.3 導瀉。如果進食中毒食物超過2 h,由于小兒胃排空快,毒物多已進入腸道。因此,在催吐或洗胃后,若無禁忌,患兒精神尚可,可使用一些導瀉藥,給患兒口服或鼻飼50%硫酸鎂0.4~0.5 ml/kg,促使中毒食物盡快排出體外。
立即建立靜脈通道,必要時建立兩條通道,輸液時注意調節(jié)滴速,注意保持出入量的平衡,避免入量過多過快。遵醫(yī)囑靜脈注射利尿劑呋塞米1 mg/(kg?d),靜脈滴注葡萄糖10~20 ml/(kg?d),以稀釋毒物,促進毒物排泄,減少毒物的吸收。必要時可進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但中毒嚴重時透析無效。
嚴格遵醫(yī)囑立即使用解毒藥物,注意用藥途徑、用藥速度、用藥劑量、用藥時間,仔細觀察藥物的解毒作用及毒性反應,藥物有無不足或過量的反應,并做好記錄。
接診中毒患兒后,首先觀察神志、瞳孔、生命體征,肺部啰音、皮膚黏膜、肌張力的變化。應監(jiān)測患兒的血氧飽和度、心率和心電圖。觀察洗胃時有無腹痛以及患兒缺氧改善情況。若發(fā)生心跳呼吸驟停,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注意觀察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有無毒性反應發(fā)生。做好病情變化的動態(tài)觀察記錄。
窒息是中毒患兒的重要死亡原因。保持呼吸道通暢至關重要。使患兒側臥位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嘔吐物誤吸入氣管。備好氧氣、吸痰器、呼吸皮囊、氣管插管用物,對呼吸抑制或氣道阻塞的患兒給予氣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機,備好舌鉗及開口器等急救用物[2]。
護士要保持鎮(zhèn)定,用親切溫和的語言安慰患兒,針對患兒不同的年齡給予不同心理護理,鼓勵患兒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同時要做好患者家屬的心理護理。小兒食物中毒很多都與家長看管不嚴、疏忽大意有關。中毒后,多數(shù)家長相互抱怨、指責,擔心預后、情緒激動,這樣加重了小兒緊張、恐懼的心理。在此情況下,要理解家長的心情,多與他們交談,做好家長的解釋工作,并用恰當?shù)恼Z言鼓勵、安慰他們,穩(wěn)定其情緒,說明家長的配合在搶救過程中的重要性。搶救操作中動作輕巧、敏捷、熟練,取得家長的信任,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緩解患者及家屬的緊張、恐懼心理。及時解答患者家屬的疑問,并做好疾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3-4]。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積極配合搶救,準確記錄尿量。要做好口腔護理,減少毒物吸收,觀察口腔黏膜糜爛情況,有無繼發(fā)感染及出血,并根據(jù)情況給予相應處理。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大小便后及時進行臀部護理。保持病房安靜、整潔、空氣新鮮流通。急性期暫禁食,患兒能進食后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牛奶、豆?jié){、稀飯,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如不能進食者,必要時可進行鼻飼治療,并詳細做好護理記錄[5-6]。
小兒食物中毒屬于兒科急癥,護士要具有熟練的業(yè)務素質,才能積極實施搶救處理。護士要迅速收集病史,詢問陪送人員可能攝入毒物的名稱、時間、攝入量、發(fā)病時間、主要表現(xiàn)和經過等,同時可收集嘔吐物、糞便、尿或血進行毒物鑒定,觀察嘔吐物、排泄物的氣味、顏色、性質。遵醫(yī)囑迅速做好各項搶救處理,如吸氧、洗胃、建立靜脈通道等。做到沉著、鎮(zhèn)定,忙而不亂。
立即詢問病史是非常重要的,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進行急救處理。如果中毒時間不久、無明顯嘔吐癥狀,進食時間在1~2 h內,催吐是最好的辦法。同時可喝鹽水,有補充水分和洗胃的作用。洗胃的時間一般是在進食后6 h,超過了6 h洗胃沒有明顯效果。導瀉、使用解毒藥物為重要措施措施,必要時進行透析治療,凈化血液。
宣傳、普及預防食物中毒的相關知識,妥善放置藥品、農藥,不要用一般藥品或農藥的用具盛裝食物,避免混淆,防止患兒誤食、誤用。不要買無照經營者的食品及不新鮮的食品食物,食物加工要清潔衛(wèi)生,一定要煮熟、蒸透。吃剩的食物用帶蓋的食品盒存放入冰箱,最好不要存放時間過長,以免發(fā)生中毒反應。不隨便采食野生植物,如野菜、蘑菇、白果。不要吃變色、變味、發(fā)臭等腐敗食物,切生熟食物的菜板要分開,以防熟食被不潔的生食污染。玩具等物品要注意保護裝置的設計、使用。藥品、有毒物品要放在兒童不易觸及的地方,預防食物中毒是非常重要的,可大大減少兒童意外死亡率,提高兒童的生存質量[7-8]。
[1]姚紅玲,徐振富.小兒胃管插入長度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2,16(11):665-666.
[2]曲希蓮,任秀菊.應用塑料開口器進行洗胃插管的臨床觀察[J].實用護理雜志,2013,19(9):52-53.
[3]江 燕.兒童食物中毒急救的護理措施與體會[J].黔南民族醫(yī)專學報,2007,5(8):45-46.
[4]徐曉燕.小兒洗胃方法的改進[J].護士進修雜志,2014,19(3):283-284.
[5]楊功煥.中國人群的意外傷害水平和變化趨勢[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1,18(3):144.
[6]蔣玲華.催吐法在小兒洗胃過程中的應用[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1,6(1):22.
[7]董曉箐.急性中毒患兒洗胃法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1,16(8):489-490.
[8]洪江瀾.談小兒洗胃[J].中華臨床新醫(yī)學,2015,5(5):468-469.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43.110.02
洪 玲(1970-),女,本科,重慶市沙坪壩區(qū)人,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兒科臨床護理
劉君英(1966-),女,本科,重慶市巴南區(qū)人,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兒科臨床護理
本文編輯:張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