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冰,孫廣翠
(1.扎蘭屯職業(yè)學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162650;2.扎蘭屯人民醫(yī)院婦產科,內蒙古 呼倫貝爾 162650)
內科護理學教學中混合式學習的實踐
王 冰1,孫廣翠2
(1.扎蘭屯職業(yè)學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162650;2.扎蘭屯人民醫(yī)院婦產科,內蒙古 呼倫貝爾 162650)
內科護理學做為護理專業(yè)的基礎學科,其教學效果是為醫(yī)院培養(yǎng)新型護理人才的重要保障,而如何能夠發(fā)揮基礎護理教學最佳效果,是值得深究的問題。既往以老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雖能夠起到傳授知識作用,但總體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固需要一種新模式,強化教學質量及效果,提高學生參與學習及相關獲得的積極性。我們發(fā)現,混合式學習能夠使上述問題迎刃而解,獲得了教育界廣泛認可。本文就內科護理學教學中混合式學習的意義與實踐展開探討。
內科護理學;混合式學習;實踐
內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yè)學生需要掌握的基礎,教學的基本目的在于讓學生在日后從事工作、照護患者時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及護理技巧,其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是為醫(yī)院培養(yǎng)新型護理人才的重要保障。以往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多是老師按照教學大綱施教、示范,教學效果中規(guī)中矩,學生的積極性也并不高,甚至缺乏對學生溝通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求知欲、探索能力均受到影響。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BL)通常指將學習風格、學習環(huán)境、學習理論、學習方式、學習資源等進行綜合應用并在教學工作中有效落實,旨在將數字化教學與課堂面對面學習這兩種較為典型的施教形式有機整合,適應新形勢下教學應用主要的發(fā)展趨勢[1]。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運用混合式學習,利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及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還可促進學生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并有效強化學生之間協(xié)作能力及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混合式學習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并結合我院混合式學習法的實踐情況進行分析,旨在促進內科護理學教學質量提高。
混合式學習最早興起與上世紀80年代,具有即可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的啟發(fā)、引導、監(jiān)控等主導作用充分發(fā)揮,也能將學生在學習過程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充分體現。施教原則在于根據不同教學要求、問題,采取相應方式將問題解決,在教學方面的體現是利用不同信息、媒體傳遞方式將問題解決,根本目的是以最小代價取得最大利益。國際教育界認為,混合式學習這種施教模式能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知識、技能,也利于對其價值觀及向上情感的培養(yǎng)。我們將混合式學習做為關鍵詞進行文件檢索,發(fā)現混合式學習已被一些高校應用,如2007年解文明等學者在計算機網絡應用的施教過程中依據混合式學習設計了相關內容并進行實踐;同年 扈志洪等學者探討了混合式學習模式應用策略的構建;2008年何一茹在教師培訓中采用了混合式學習。目前我國信息技術和其他學科整合正在廣泛開展,在如此大環(huán)境下,構建具有特色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并廣泛應用于學校教學,對促進教育教學向上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
內科護理學屬護理專業(yè)基礎課程,也是臨床護理方面關鍵學科。既往國內學者在此項學科教學中運用過多種不同的教學模式,但仍是教師做主體的形式,相關的教學活動均圍繞教師來進行,基礎目的只是注重傳授知識。但結合教學實踐的經驗來看,在教學中過分的強調以學生或者教師為中心開展教學,均會存在一些弊端,進而影響教學效果[2]。而采用學、教并重的混合式學習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指導、改革對護理教學意義重點,主要可體現在下面幾點:①促進教學改革 將混合式學習所設計的內容有效運用至施教過程,能夠提升護理教學的整體質量及水平,加快教學改革的腳步。②促進教師綜合素質提升,內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混合式學習,所涉及到更為先進的施教理念與新型信息技術,給施教人員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這也要求施教人員必須從提高自身能力及知識儲備做起,以能夠將混合式學習有效貫徹。③促進施教目標實現,混合式學習有利于師生溝通,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而促進護理教學根本目的達成[3]。
我院近年設立實驗班,將混合式學習貫徹至護理教學,取得了滿意效果,結合我校開展混合式學習的經驗,我們將實踐方法總結如下:①教學方法:內科護理學教學時間是1年,開展混合式教學班級的教學小組成員包括主講教師1名,助教2名及技術支持人員1名。②課程導入:我們對內科護理學相關的學習內容、特征進行分析,制定施教內容與學習目標,并利用合適的教學資源及模式施教;同時,教學小組成員需要明確各自職責,如主講教師主要負責為學生介紹內科護理學學習方法及目標、各階段的學習任務及評價方法,助教主要將課程學習目標、內容、形式、方法、任務、成果一一明確,技術支持則在教學全程給予信息技術方面支持。③活動組織:混合式學習并不局限于傳統(tǒng)課上聽講與課后讀書,而是將協(xié)作學習及課堂講授相結合,利于多種形式積累學生的學習經驗。我們主要采取課堂講授、分析案例、小組協(xié)作、解決問題等四種活動形式,而組織形式則包括個體化、小組及集體學習三類。④學習支持:利用學校所開發(fā)的網絡平臺給予學生學習環(huán)境支持,具體包括及時將課程相關的各種信息及時發(fā)布在平臺,并將一些課程相關重要資料發(fā)送至學生電子信箱,開通微信群、QQ群、微博,利用先進的通訊手段提供給學生查詢資料、咨詢問題的平臺,要求學生咨詢的問題在48 h內予以答復。針對具體案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設計見習內容,以促進施教目標達成。
綜上所述,內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混合式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顯著提升教學效果,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滿意度,幫助護理專業(yè)學生更為高效達到學習目標,為醫(yī)院培養(yǎng)綜合素質更高的護理人才。
[1] 何一茹.教師信息技木應用培訓-混臺式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8(14):51-54.
[2] 汪小燕,王紹鋒,吳 丹,等.病例引導式教學法在護理專升本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8,22(5):1204-1205.
[3] 雷曉玲,范秀珍.基于認知風格理論的內科護理學教學方法設計[J].護理學雜志,2008,23(8):9-11.
本文編輯:王 琦
R47-4
A
ISSN.2096-2479.2017.05.188.02
王冰(1983-),男,內蒙古牙克石人,本科,醫(yī)學學士,助理講師,研究方向:主要從事護理學的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