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慧
【摘 要】最近這幾年來,隨著我國教學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逐漸成為各行業(yè)內廣受歡迎的寵兒。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變革,信息技術與高中教育的有效結合早已成為大勢所趨。微課作為新階段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通過將其合理的應用至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中,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效強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微課 信息技術 應用解析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4-0239-01
信息技術屬于新興學科,信息的更新速度之快是驚人的,課本上的知識遠遠落后于現在的信息了。而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方法無非是課堂上教師演示、學生觀看演示、然后學生上機操作。結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樂觀,反應快的學生教師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反應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你在講什么。這種傳統(tǒng)陳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致使課堂教學沉悶、缺乏生氣與樂趣,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很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也應隨著技術的發(fā)展進行變革和創(chuàng)新?,F就本人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談一下看法:
一、運用微課教學,擴展學生學習視野
微課主要是利用教學視頻的形式進行集體展示教材知識,雖然教學視頻的時間比較短只有幾分鐘,但是其教學內容卻是十分精煉的,可以有效的將教材知識進行整合,遵照一定規(guī)律進行集體整合,使其教學能力可以實現最大化的利用。
雖然微課教學內容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卻是整本教材知識的精華。在實際運用微課進行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會得到有效的教學啟發(fā),進而更加有效的優(yōu)化課堂教學工作。運用微課教學視頻自身整合教學內容,充分構建知識體系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擴展,使學生可以有效對其知識進行整合,結合自我的學習能力進行科學選取。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實際運用微課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進行學生學習潛力的開發(fā),進而有效優(yōu)化課堂教學成果。
二、運用微課教學,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現階段,高中教育階段的學生每天需要學習的課程科目較多,若是一直都是一成不變的進行理論教學,教師必然不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若是將微課教學方法合理的應用至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實現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翻轉,進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顧及到班級中學生客觀存在的差異性,借助不斷激發(fā)高中生學習興趣,來有效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除了需要制作紙質版的教學大綱以外,還需要運用大量的電子教案引導學生參與到微課學習活動中。高中生只需要依據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進行自主性學習,并將自我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學習疑問進行集體闡述,進而有效解決自我學習問題。例如,教師在進行教學人教版高中信息技術《獲取信息的過程與方法》這一課時,“同學們,我們班級前不久開展了主題為“拒食野生動物,倡導飲食文明”的愛護動物周系列活動,為了完成該活動,同學們需要搜集大量的資料,如何進行資料的搜集呢?”同學們通過觀察一個小組完成的以禾花雀為專輯的“愛鳥仔”電子作品,分析里面收集了哪些方面的信息,是從哪里獲得這些信息的。
三、運用微課教學,加強信息技術科學網站建設
有效教學課堂其實不僅局限于課堂之內,當前,信息技術課堂作為新課程標準積極推崇、整合的重要學科,應該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例如,學習“信息的編程加工與智能化加工”相關知識與技能時,教師可以簡單地建一個網站,內容包含本章節(jié)所涉及的學習內容、學案、教案、課程要求以及拓展任務等,還可以利用校園網的優(yōu)勢,進行一定的傳播。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瀏覽網站里的學案,明確學習任務與學習要求,然后教師再根據網站里的教案組織教學,最終讓學生完成基本任務,并順利提交電子版作業(yè)。實際教學過程中,課本內容是有限的,網站里的拓展任務是要求學有余力的學生對校園網進行課外訪問,繼續(xù)學習,這樣能有效解決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吃不飽”的問題。
四、運用微課教學,精心設計有價值的問題
合作學習只是教學中的一種方法,它不是教學方法的全部。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銜接,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來設置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考慮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要解決的問題、要達到的目的,務必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才能最佳達成,才設置小組合作學習,千萬不要使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因此,我們教師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設計有價值的討論問題,并盡量將問題放在適宜的難度區(qū)間內,充分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愿望和興趣,另一方面,認真研究學生并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確保所設計的內容有部分學生通過努力能很快掌握,進而帶動其他學生進行探究、解決。
五、運用微課教學,及時指導、適時評價
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一個重要理念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深入到小組當中。我們教師要做到:當學生在小組合作遇到困難時,教師應該成為一個鼓勵者和啟發(fā)者,當學生取得進展時,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幫助其樹立繼續(xù)學習的自信心。教師可以以一個普通合作者的身份,很自然地參與到困難的小組中去,讓學生覺察不出因本組水平低而需要教師的幫忙。教師應有意識地給學生多創(chuàng)造一些表現的機會,以激發(fā)他們奮發(fā)向上的斗志,并開拓學生的思維。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起到解惑的作用。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想說就說,說不清楚的允許補充,說錯了允許改正,有不同見解的允許堅持,保留看法。必要時,可按照觀點的不同設立小小的辯論臺,教師要相機引導,適當評判,使辯論既有序,又能不斷走向深入。適時適當的激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應掌握并運用好這個杠桿,使每個小組都能真切地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從而產生進一步合作的欲望。
總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是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也是非常之多,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精心組織教學,大膽的、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去嘗試、探索,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颯珍.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技能課中的應用解析2003.
[2]解月光.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課程認同狀況及其歸因分析[J].中小學電教,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