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飛
【中圖分類號】 G63.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6)36-0-01
籃球,作為一種既能展現(xiàn)自身風采,又能培養(yǎng)團隊意識的較大強度的體育運動,受到大多數(shù)高中生的喜歡。在很多高中生眼里,籃球不僅是一個體育競技項目,不僅是每周僅有的那么一兩節(jié)體育課,它更多意味著友情,意味著班級集體榮譽感;籃球,使他們從學習壓力中解放出來,放松心情,克服考前焦慮,甚至是高中生活里色彩最明麗的回憶。那么,如何讓高中籃球教學大放異彩,讓學生將籃球打造成自己的愛好與特長,提升身體素質,為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打好體育基礎呢?筆者認為,教師不僅自身的籃球素質要過硬,更要有合適的教學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籃球興趣為基礎,加強理論知識教學,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最后加強實戰(zhàn)訓練,提升掌握實際技術的能力,將籃球理論知識運用到實戰(zhàn)訓練中,在鞏固知識的同時,增加學生實戰(zhàn)經驗。
一、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于籃球的濃厚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在體育運動中體驗更為明顯。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已經開始具有一定的獨立思維能力和邏輯判斷能力,三觀初步形成卻還不夠成熟,他們喜歡懷疑與爭論,不再如小學初中時“唯師命是從”,因而教師要主動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便于更好地與學生交流溝通。在具體的上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增加寓教于樂的游戲環(huán)節(jié)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感,比如投籃游戲、運球游戲等。拿運球來說,在基本的運球規(guī)則教授完畢后,可以將學生平均分成兩隊,每隊分站兩側,運球至隊友一側再由另一名隊員帶回來。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更讓學生在游戲中將打籃球的一些基本功練習扎實。
二、要積累籃球知識,做好理論工作
籃球比賽是一項重要的體育賽事,也許高中生考上大學后會繼續(xù)練習打籃球,也許籃球課結束后再也不會到籃球場打比賽,但是觀看體育賽事則比較普遍。因此筆者認為,在高中籃球教學中給學生普及籃球相關知識、基本規(guī)則等很有必要。一些基本規(guī)則,如比賽方法、選手替換、技術犯規(guī)等可以在教學中進行的小比賽中潛移默化地教授給學生。而一些跟籃球有關的知識,比如籃球的規(guī)格、起源、發(fā)展趨勢、場地及設施等,則可以作為常識,讓大家根據(jù)興趣自愿學習了解。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結合板書給學生講解上籃的技術要求、近距離投籃技術要求、投籃訓練的要求等,并且講解完之后,鼓勵學生跟教師一起做無球模擬練習,進一步鞏固籃球理論知識,為實戰(zhàn)教學做好理論準備。
三、要因材施教,加強練習
對于整個班的學生來說,學習能力、身體的協(xié)調性都有很大差別,在學習過程中,不同學生對籃球技術的掌握也會存在一定差異。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都能事半功倍,在體育課中既得到放松,又學到知識本領呢?
孔子在幾千年前就提出的因材施教策略在籃球教學中同樣適用。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個體的身體情況和性格特征等對其進行分類指導,當然也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身情況自主選擇練習項目,讓其分組進行相應的訓練。對于一些接受較慢、身體素質不強、對籃球興趣不高的學生,建議以基本技術教學為主,簡單戰(zhàn)術配合為輔;對于身體素質和基本動作要領掌握較好的學生,則以戰(zhàn)術配合為主,提高技術水平為輔;而對于那些技術相對較好且希望學到更多的學生,可以嘗試進行花樣籃球、三人制籃球等形式。比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將學生分成三組,第一組主要練習傳球和運球;第二組主要練習行進間單手投籃;第三組主要練習簡單的籃球配合,包括籃球的傳接配合和掩護配合。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要觀察每組成員的練習情況,對于動作不到位的學生,要給予及時糾正,以便學生能夠規(guī)范練習。教師在糾正學生錯誤時,需要用語言傳達,同時也需要進行動作示范。
在籃球教學中,各個動作要點的解讀與具體的動作分解示范都很重要。一個好的籃球體育教師,需要有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好在籃球場上,邊講解邊示范,讓學生看清具體動作,聽懂動作要領。即使最基本的投籃,也可能需要反反復復地邊講解,邊演示,從兩腳蹬地、腰腹伸展、兩臂上伸這些容易看到的肢體大動作,乃至拇指稍用力壓球、食指中指撥球這些較微細的小竅門,都要通過重復的分解動作和講解讓學生真正領會動作要點。對于初學打球的學生來說,必須將基本動作要領學好,才能在以后打球中更好地跟同伴配合,提高技術水平。至于在學生眼中帥氣標準的三步上籃、比賽中常會引發(fā)全場尖叫的三分球等相對高技術含量的動作要領,則不僅需要最基本的示范講解,更要教導學生勤加練習,最初的命中率可能會非常低,但是通過耐心和努力,必然會有可喜的收獲。
四、要在實戰(zhàn)中提高知識技能
想要真正提高打籃球的水平,必須在實戰(zhàn)中進行錘煉。因此,組織一些球賽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比賽中,可以根據(jù)高中生各自的特長分配角色:讓擅長投籃的學生做后衛(wèi);讓速度快、爆發(fā)力強、擅長小動作和斷球的學生來做前鋒;讓綜合素質較好、身高有絕對優(yōu)勢的學生打中鋒,給每個學生找對自己的位置,使其更好地發(fā)揮長處,發(fā)揮團隊實力,提高班級凝聚力。比如,教師專門抽出一節(jié)課組織籃球比賽,在課前根據(jù)學生的優(yōu)勢分配好角色。運球能力強和傳球能力強的作為控球后衛(wèi);個子高且外圍投籃準的作為得分后衛(wèi);防守能力強、投籃準、個子高、速度快的作為小前鋒;體能好和耐力強的作為大前鋒;強壯、身體高大、進攻和防守都非常強的作為中鋒;理論知識掌握好且籃球規(guī)則熟的作為裁判;其他學生作為觀眾和啦啦隊成員。通過實戰(zhàn),很多學生發(fā)現(xiàn)在比賽中根本無法去思考,整體打起來比較亂,團隊配合能力弱。在比賽中發(fā)現(xiàn)的不足,學生和教師一起探討,在體育課上進行糾正,為理論能夠靈活運用到實際做好鋪墊。比賽就是為了鞏固學生學過的戰(zhàn)術,提高他們靈活運用的能力,磨練他們的意志,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由于正規(guī)比賽不是所有學生都參加的,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經常舉行三人一組的比賽,針對比賽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訓練和糾正,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練的目的。另外,以比賽的形式開展教學,也是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的一種有效方式。
當然,無論哪一門知識技能,總有人天生就不擅長,籃球也一樣。切忌以成敗論英雄,造成學生不必要的心理陰影。有人在賽場揮汗如雨,也需要有人吶喊助威,也許一個籃球教師成就不了一個NBA籃球健將,但絕對可以成就一個組織能力極強的啦啦隊隊長。
總之,作為高中體育教師,想讓學生對籃球產生興趣,并通過系統(tǒng)的訓練讓學生提升打籃球的技術水平,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選用科學的訓練方法,將各類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寓教于樂才能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