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霞
[摘要] 目的 探討住院期間對糖尿病患者短期運用胰島素泵的護理體會。方法 該研究對象來源于該院收治的住院糖尿病患者80例,短期應用胰島素泵治療,比較置泵前后三餐血糖水平,并予以針對性護理。結果 置泵前三餐前血糖為(16.3±4.2)mmol/L,高于置泵后(8.2±2.0)mmol/L,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住院期間對糖尿病患者短期運用胰島素泵可有效控制血糖,效果優(yōu)良,與護理操作配合開展效果更優(yōu),可減少風險事件。
[關鍵詞] 糖尿??;胰島素泵;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1(a)-0190-02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與人們飲食結構的調整,糖尿病患病人數(shù)不斷增加,已經(jīng)成為全球第三大非傳染性疾病,發(fā)生率僅次于心血管與腫瘤[1],對人類健康有著嚴重威脅。長期高血糖狀態(tài)密切關聯(lián)于糖尿病相關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為此一定要積極對血糖予以控制,將各類并發(fā)癥延緩,促使其生活質量得以提升。胰島素泵即持續(xù)皮下輸注胰島素,對胰島素生理分泌模式進行模擬后將小劑量胰島素在24 h內不間斷輸入,與人體所需相滿足,更穩(wěn)定吸收胰島素,確保不同階段血糖均處于平穩(wěn)狀態(tài),將葡萄糖毒性緩解,將代謝紊亂糾正,快速將患者高血糖狀態(tài)糾正。而在住院時間對糖尿病患者行短期胰島素泵治療時,為確保療效需開展針對性護理,以減少風險事件。為探討住院期間對糖尿病患者短期運用胰島素泵的效果及護理體會,將80例患者納入該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對象來源于該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住院糖尿病患者80例,均于WHO頒發(fā)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相符。80例患者中48例為男性,32例為女性;年齡26~79歲,平均(51.8±7.6)歲;分型:4例為1型,76例2型;病程2個月~21年,平均(7.4±1.8)年;合并癥:22例感染,16例視網(wǎng)膜病變,10例腎病,7例糖尿病足,23例周圍神經(jīng)病變。
1.2 一般方法
將胰島素泵與短效胰島素諾和靈R及輸注管與儲液器準備好。置泵前叮囑患者將各類胰島素暫停使用最少1 d,給予短效胰島素,避免胰島素疊加導致低血糖。置泵前5 h左右從冰箱冷藏室中取出短效胰島素在25℃室溫下放置,避免胰島素遇熱后出現(xiàn)氣泡將輸注裝置堵塞。結合患者病情將最大基礎量與餐前量、胰島素濃度、時間、輸注力等胰島素泵參數(shù)設置好。儲液器將所需胰島素抽取,與輸注管相連,將氣泡排盡,對輸注裝置連接處是否漏液予以檢查。在泵內裝入儲液器,刻度在外,在兩驅動臂間固定推柄末端,安裝后設定為定位執(zhí)行,安裝正確標志為針頭滴液。腹部為首選輸注部位,從內衣邊線處與腰帶處避開,女性為下腹部,男性為上腹部。若患者擬行腹部手術需盡量與術野遠離。最后埋針,患者坐位或平臥,常規(guī)消毒局部皮膚后結合肥胖程度明確進針角度,快速從皮下刺入,透明貼膜將輸注部位固定,且將輸注管妥善固定好。將泵輸注開關打開,持續(xù)將小劑量胰島素皮下輸注。
1.3 觀察指標
于置泵前后測量患者三餐前血糖,經(jīng)平均值計算出來。
1.4 統(tǒng)計方法
統(tǒng)計學處理該組數(shù)據(jù)主要應用軟件SPSS20.0,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對比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置泵前三餐前血糖對比、置泵后三餐前血糖水平為(8.2±2.0)mmol/L,明顯低于置泵前(P<0.05),說明對糖尿病患者短期運用胰島素泵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見表1。
3 護理
3.1 做好攜泵前準備
將每位患者檔案建立出來,對基本資料、責任醫(yī)護人員、護理重點、應用胰島素泵型號與時間、調整胰島素泵情況、應用胰島素劑量、結束時間及不良反應等予以詳細記錄。攜泵前24 h停止口服降糖藥物與磺脲類藥物,結合醫(yī)囑對胰島素基礎劑量及濃度等參數(shù)予以設置,做好胰島素泵調試工作。
3.2 心理護理
胰島素泵為先進器材,患者缺乏了解故而會擔憂治療效果與安全性及置泵后不適感強烈或行動不便等。為此護士應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胰島素泵的優(yōu)勢與效果及相關注意事項,使患者了解該療法療效好、安全、可靠且方便,可在短時間內有效降低血糖,使其接近正常范圍,且過程平穩(wěn),將葡萄糖毒性作用解除,患者承受痛苦更少。若患者仍疑慮可向其列舉成功案例,進而消除擔憂,保持積極心態(tài)。
3.3 密切監(jiān)測血糖
胰島素治療糖尿病患者時低血糖反應經(jīng)常出現(xiàn),甚至還會出現(xiàn)低血糖昏迷現(xiàn)象,為確保胰島素泵使用安全性,需密切監(jiān)測血糖,亦可便于醫(yī)生據(jù)此對胰島素用量予以調節(jié)。每次對毛細血管血糖予以監(jiān)測,約8次,分別開展于三餐前后2 h、11 pm及3 am。將胰島素泵安裝好后血糖迅速降低,糖毒性也隨之降低,恢復胰島素敏感性,此時低血糖極易發(fā)生。通常而言低血糖好發(fā)于三餐前或夜間,且置泵后約4 d左右為調整胰島素劑量時期[2],低血糖反應發(fā)生風險較高。為此值班護士需按時監(jiān)測,強化巡視,教會患者識別低血糖的方法,注重患者主訴。若血糖過低或過高應及時找出原因,并對胰島素劑量予以調整以穩(wěn)定血糖。若患者出現(xiàn)饑餓感、冷汗或心慌等應快速平臥,對血糖予以監(jiān)測,快速將低血糖反應糾正。該組6例發(fā)生低血糖反應,積極處理后恢復。
3.4 飲食指導
臨床提出飲食療法為糖尿病患者的基礎療法,為此一定要嚴格注重飲食,若不堅持飲食療法即使給予胰島素泵短期治療也無法有效控制血糖。開展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屬了解飲食療法的必要性,提升自我管理意識,嚴格依據(jù)糖尿病飲食方案進餐,避免隨意減少或增加進食量,防止對治療效果產(chǎn)生影響。
3.5 運動指導
指導患者合理運動可促使組織更加敏感于胰島素,進而對體重與血糖予以控制,促進脂肪分解,對心肺功能予以改善,加快全身代謝??芍笇ч_展行走、打球、跳舞或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運動前需對導管及針頭固定狀況予以檢查,將含糖食品隨身攜帶,出現(xiàn)低血糖反應時服用。規(guī)律運動,循序漸進,選擇自身感興趣的運動,開展時間為飯后30~60 min,避免空腹運動導致低血糖。控制運動量,避免過多或時間過長。若存在嚴重合并癥或并發(fā)癥不可運動,穿舒適鞋子,做好足部護理。
3.6 攜泵指導
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將泵裝進袋內在口袋固定或掛在胸前,亦可裝進盒子里系于腰間,睡覺前可放在枕頭下或睡衣口袋。若接受MRI、X線、CT檢查或洗澡時護士應幫助患者將快速分離器打開后取下泵,時間應控制在1 h內,完成后再接上。穿戴衣物時為輸注裝置提供保護,避免扭曲或脫落,還要避免靜電報警或受潮及損壞等。
3.7 識別與處理報警
置泵后護士需加強巡視,對泵運行予以觀察,對各類報警信號予以識別。屏幕上有時間顯示代表正在工作,若安全報警提示電池電用完、儲液器走空或裝置阻塞等,護士應科學處理各類報警信號。其中最常見的故障為裝置阻塞,此時應讓患者平臥,對輸液裝置有無氣泡或扭曲予以觀察,若出現(xiàn)氣泡快速分離泵,排出空氣后再連接。若不是上述情況可在快速分離器隔膜處將少許無菌生理鹽水注入,檢查有無堵塞,若有必要可將輸注部位及裝置更換。
4 討論
胰島素泵為臨床新型給藥模式,患者無明顯不適感,可更精確地注入藥物劑量,對人體胰腺分泌胰島素進行模擬,持續(xù)將微量胰島素注入,將機體利用葡萄糖過程維持,快速將血糖控制,避免高葡萄糖毒性作用,對胰島β細胞功能予以改善,長期改善血糖,即使撤泵后亦可優(yōu)良控制血糖,將胰島素用量減少[3]。由此可知,短期應用胰島素泵治療住院糖尿病患者效果優(yōu)良,與護理工作配合開展效果更優(yōu)。具體而言護理體會如下:胰島素泵為臨床高新儀器,患者了解較少,為此需將患者顧慮、擔憂等情緒消除,使其了解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的重要性與安全性;置泵后強化巡視,使患者充分了解正確放置胰島素泵的方法及有關注意事項,可促使治療依從性提升;確保胰島素泵應用安全性的關鍵在于監(jiān)測血糖,護士需定期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xiàn)高低血糖患者,對胰島素用量予以調節(jié)確保治療效果;為避免感染要嚴格無菌操作,同時指導患者養(yǎng)成優(yōu)良的衛(wèi)生習慣;開展健康宣教,指導調控飲食,密切隨訪,由此強化短期運用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臨床效果。該組置泵前三餐前血糖為(16.3±4.2)mmol/L,高于置泵后(8.2±2.0)mmol/L,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住院期間對糖尿病患者短期運用胰島素泵可有效控制血糖,效果優(yōu)良,與護理操作配合開展效果更優(yōu),可減少風險事件。
[參考文獻]
[1] 鄧德芬,謝文婭.胰島素泵短期強化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9):25-26.
[2] 曹曉斌.臨床路徑在2型糖尿病胰島素泵治療護理中的效果評價[J].河北醫(yī)藥,2012,34(14):2213-2214.
[3] 黃賽云,陳春麗,陳群鶯,等.護理干預對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初診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J].武警醫(yī)學,2012,23(9):817-818.
(收稿日期:2016-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