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程程
摘要:錢南園是公認的學顏大家,李瑞清在《跋錢南園行書冊》中說道“南園先生學魯公而能自運,又無一筆無來歷,能令君謨卻步,東坡失色,魯公后一人而已?!睏钍鼐匆苍?jīng)高度評價“自來學前賢書者,未有不變其貌而能成家,惟錢南園學顏書如重規(guī)疊矩?!边@些評價都指出了錢南園在“學顏”方面達到了相當?shù)母叨?,并兼容歐、褚、米各家之長,形成了“顏書錢字”的獨特風格。南園先生作為一個師古、入古最后出古而天成的成功典范,他的書法風格形成背景值得探究。
關鍵詞:錢南園;書法;時代背景;館閣體;尊唐思想
錢南園(1740-1795),名灃,字東注,一字約甫,號南園,云南昆明人。錢南園學顏而出顏是世人公認的,關于其書法取法這一點,在方樹梅先生編撰的《錢南園年譜》中也有提及:“先生學書,小楷從黃庭經(jīng)、十三行、靈飛經(jīng)、樂毅論,大楷從魯公家廟、告身、中興頌、仙壇記、東方朔畫像贊。行書從座位帖、祭侄文、十二意入手,晚年兼擅褚米,臨摹諸家,具自得最多?!盵1]而錢南園書法風格出自顏體,卻又不失個性,其在“學顏”方面所達到了相當?shù)母叨龋⒓嫒輾W、褚、米諸家之長,形成了“顏書錢字”的獨特風格。但是,研究錢南園書法的文章并不多見,篇幅的長短、論述角度和重點也都不相同。而對于其書法的研究大多都是與其繪畫作品一起,作為錢南園人物研究中的一個章節(jié)來加以論述,且其中主要的論述都集中在其書畫作品中體現(xiàn)的人品、氣節(jié)等方面。筆者在本文中將選取其書法的時代背景為重點來進行論述。
從唐代開始,朝廷以書法取士,考生書法水平的高低在科舉考試錄用中起到重要作用,這種情況到了清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峰。而且,朝廷各部門之間的文書往來、官員呈上的奏折以及大量多卷數(shù)書籍的編修流傳和保存都需要靠人工來手寫謄抄,大量的書寫工作使得當時作為官方通用書體的館閣體盛行一時。所以,清乾隆時期的無論是士子考生還是朝廷官員都以寫得一手方正、光潔、整齊的楷書為必備技能之一。同時,在清代中在尊唐的書學思想背景下,文人士大夫?qū)W習楷書大多都向唐碑取法,師法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成為了主流。錢南園的書法便是在這個時期形成并趨于成熟的。所以說,清中期館閣體的盛行和尊唐思想的出現(xiàn)是錢南園書法最主要的兩個時代背景因素。
一、館閣體的盛行
清代館閣體產(chǎn)生于康熙年間,它作為官方書體和主流的書法風格,向上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的鐘繇、二王書風,并承襲唐代“尚法”書風,以宋代的“院體”、明代的“臺閣體”為基礎,以“烏、方、光、整”的規(guī)范性、廣泛的的實用性以及嚴謹?shù)墓俜叫詾槠涮卣髟谇宕位顒又袕V泛運用,包括各部門公文往來、朝廷主導的大量典籍編修。在清代翰林院中,就有一項重要的課程:“端楷”,乾隆朝大臣朱珪曾說:“舊制,招考進士,論、詔、疏及試帖詩各一,其選入詞館者,教之三年,藝成而后散館,曰‘館課,所謂‘館閣體也?!盵2]為的就是確保官方修書的無誤和政令傳達的暢通,表現(xiàn)政治活動的嚴謹。同時,清代帝王對內(nèi)廷修書和典籍編撰極為重視,尤以乾隆時期最盛,有《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四庫全書》等,負責編修這些書籍的翰林院官員盡可能的收集、匯總、保留了之前的書法資料和著作。而這些大卷典籍的編撰,也為館閣體的盛行提供了有力環(huán)境,一方面朝廷設立了專門部門,以館閣體書法為抄寫標準;另一方面,抄錄人員待遇優(yōu)厚,有些甚至給予入仕出路,并且待遇從優(yōu)。這些政策使得仕子對館閣體書法有了極大熱情,也從客觀上擴大了館閣體的流傳與影響,對館閣體書法成為主流書風起到了很大作用。
同時,受自唐以來的“以書取士”觀念影響,清代科舉考試對考生的書寫能力更加苛刻苛刻,書法在科舉錄取中有著很大決定權,這些都足以體現(xiàn)清代官方書寫要求的嚴謹??婆e考生從童蒙啟智到提名上榜,有的十年,有的甚至幾十年,常年苛刻的館閣體標準書寫,對當時包括錢南園在內(nèi)的一大批書家影響深遠。
二、人書合一的尊唐思想
清中期,帖學達到了有史以來最高水平,由于金石碑版的大量出土,世人的眼界慢慢開闊,書法取法的范圍逐步擴大,新的書法思想也逐漸顯現(xiàn)出來其中。其中,有兩種觀念比較突出:一方面,人們開始追求“端人正士”并將“人格”因素作為書法品評的標準之一;另一方面,以唐人的“尚法”來避開董氏書風帶來的弊病段。從這兩個觀點中不難看出,“尊唐”的觀念逐漸出現(xiàn),并成為當時書壇的主流觀念之一。這些“尊唐”書家對于當時書壇中一味追求董氏書風、模仿當朝帝王書法等現(xiàn)象,從人格要求出發(fā),對抗這種投其所好的的虛偽,于是人書合一的思想便開始萌生。蔣衡在他對《爭坐位》的題跋中說過:“顏魯公忠義大節(jié),唐代冠晃,故書如端人正士?!辈⒈響B(tài):“余論書以立品讀書為始。”劉熙載《藝概》中也說:“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p>
就是在這種思想的熏陶下,在這種時代氛圍中,成就了以苦學歐陽詢的翁方綱和成親王永瑆、深入學習顏真卿的劉墉和錢灃、醉心于李陽冰的王樹和錢坫為首的尊唐書家,這些當時書壇首屈一指的書家從各種書體上全面體現(xiàn)著對唐人書法的尊崇,也為清中期的書壇帶來了新的風貌。
參考文獻:
[1]《乾嘉名儒年譜·8》,方樹梅《錢南園先生年譜》,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第439頁。
[2](清)朱珪《湯對松侍御館課詩序》,《知足齋集·知足齋詩集》卷一,清嘉慶刻增修本,第3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