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馳疆
靠實力拿國際影帝,比小鮮肉更有明星范兒
人物簡介:王千源,1972年生于遼寧沈陽,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2010年憑借電影《鋼的琴》獲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男主角,多次入圍金雞獎、金馬獎等。代表作品有電影《繡春刀》《解救吾先生》等。2017年,由其主演的《健忘村》《黎明決戰(zhàn)》《槍炮腰花》等作品將播映。
王千源最近在健身,為了長肉,工作時每三四個小時就要吃一頓。他給《環(huán)球人物》記者看他手上的飯盒,一邊是生菜、肉末,一邊鋪滿了雞蛋,整整4大個。香氣縈繞的化妝間里,他穿著當下最時髦的睡衣型西裝,頭發(fā)梳得硬挺,一手端著飯盒,一手使勁往嘴里撥。電影明星的裝備配上東北爺們的灑脫勁兒,倒有一種別樣的氣場。
演技與身材同時在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數(shù)遍整個演藝圈也沒幾位男演員做得到。在這個連小鮮肉都已經(jīng)放棄鍛煉的時代,王千源的身材管理顯得格外突出。健身有倆原因,一是為了保持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二是為了工作。2017年他有《健忘村》《槍炮腰花》《海上牧云記》《黎明決戰(zhàn)》等影視作品播映,雜志拍攝從元旦起就沒停過。
“許多40多歲的演技派都很反感宣傳活動,您倒是挺自在的?!?/p>
“一開始我也不習慣,但我知道這也是一個演員敬業(yè)的表現(xiàn)。在你頭腦里還認為拍照、宣傳不是藝術(shù),其實它們早就變成藝術(shù)的擴展了。這個時代變了,觀眾變了,守著老藝術(shù)家的思維就不能適應(yīng)社會。就像照片,有人說膠卷才是藝術(shù),難道數(shù)字的就不是了嗎?”
“那表演呢?”
“它其實有點像一個工作,與眾不同的是這份工作干得不是很累,還能在其中抒發(fā)些自己的感情。我覺得不是我選擇了表演,而是表演選擇了我,所以我就努力地做這一行。”
不是天才,也沒有滿腔的理想情懷,不會每天把藝術(shù)掛在嘴邊,只是勤懇、耐心地工作著,最后也可以成為行業(yè)里的佼佼者,當上東京電影節(jié)的影帝。也許這才是那么多人喜歡王千源的原因吧。他對《環(huán)球人物》記者說:“很多人覺得演員高大上,有藝術(shù)感,但不都是工作嗎?我們給不了飛機、空調(diào)、燈泡,只能制造些精神糧食,有時還不如方便面能造福人類呢。”
真是一顆平常心,滿口實在話。
“我的專業(yè)我做主”
如果不細數(shù),很少人會意識到王千源出道已經(jīng)超過20年了。1994年,他剛剛考進中央戲劇學院不久,在操場上打籃球時被霍建起的副導演叫住。那時候劇組挑人喜歡到中戲、北影逛一圈,看到好的就拉去拍戲。王千源就這樣成了電影《贏家》里的一名殘疾運動員。暑假時,他自己跑到體工隊大院里,跟殘疾運動員一起作息,模仿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學會了用牙齒和一只手系鞋帶,甚至練到跟別人兩只手系一樣快。
這種生活體驗的方式持續(xù)了10多年。他在電視劇《浪漫的事》里演一名結(jié)巴的環(huán)保主義者陳昊,為了這個角色,他去公益組織了解環(huán)保主義者的想法,又到醫(yī)院找大夫了解“口吃”癥狀,體驗了一個半月的生活,到最后劇組很多人以為他是真結(jié)巴。王千源把陳昊設(shè)計成平時說話結(jié)巴,但一說到環(huán)保就話語流利的志愿者,他說這算是自己演戲開竅的一次,因為既用心,也用腦。
畢業(yè)后的10多年里,王千源拍了幾十部電視劇,小角色演了一大把,終于在2009年底等來了電影《鋼的琴》。這是一部典型的文藝片,講述了東北鋼廠下崗工人陳桂林為了讓女兒練琴,找來一群當年的老伙計做鋼琴的故事。電影將工人群體的命運和時代變遷通過一架鋼琴的制作過程連接起來,在一群小人物身上展現(xiàn)了對老時光的緬懷。這部戲中,王千源的能力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電影講述的是他東北老家的故事,演起來自然格外動情,他與女主角秦海璐幾乎零片酬出演。拍攝時王千源就知道自己這一次是完美發(fā)揮,所以上映時自信地對媒體說:“只要你敢走進電影院,我就敢保證你不會第一個走出來?!?/p>
果不其然,2011年,王千源憑借《鋼的琴》拿下東京電影節(jié)最佳男主角,有媒體評價他“完美塑造了陳桂林這個現(xiàn)代社會里唐·吉訶德式的人物”。而王千源的自我評價則是,“這是在經(jīng)過實踐訓練10多年后,真正從熟練走向成熟的時刻”。
《環(huán)球人物》:從演員到好演員,這里的轉(zhuǎn)變是怎樣完成的?
王千源:是在能力完善之后的一種理念,一種精神。能瞬間哭、瞬間笑那是技術(shù)過關(guān)的演員,能把理解力放進角色才是真的高水平。有的時候笑可能是因為悲傷,哭是因為快樂,把這種東西表現(xiàn)出來就是難度了。
這個行業(yè)不是糖炒栗子,不是每一鍋都差不多,掌握一下火候就完了。鑒于每個角色不一樣,表現(xiàn)出來的勁也是不一樣的。要拿捏分寸,創(chuàng)造不同,每一次創(chuàng)作就會很復雜、很揪心。
《環(huán)球人物》:所以許多演員都會提前寫好人物小傳,讓角色在有限的故事里變成完整的個體。
王千源:那都騙人的。不是說寫小傳,人物就豐滿了。以前我演戲也會寫,這個角色第一個女朋友什么樣的,他爸媽小時候打不打他,他讀書成績好不好。但這只是個鍛煉的過程,重要的是要把角色的過去未來想清楚,把這種感覺帶在自己身上。就像作詩,厲害的人根本不需要拿宣紙、磨墨,平時用心的時間長了,自然而然就會了。
《環(huán)球人物》:現(xiàn)在的演員工作模式和以前已經(jīng)有了很大不同,一些觀眾覺得演員在劇組時間太少,表演準備不充分,影響了作品的質(zhì)量。
王千源:那是因為現(xiàn)在的電影工業(yè)早就已經(jīng)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前光是拍攝就得花上兩三個月,別說還要加上前期準備、磨合、體驗什么的;現(xiàn)在是制片人制,劇組有劇組的流程、拍攝周期,你想簽30天,人家還不給你簽?zāi)?。所以,拍攝時間是有限的,就必須在這段時間全情投入。真正的強者不是慢工出細活,而是能又快又好地干活。
《環(huán)球人物》:您真挺自信的。
王千源:我的專業(yè)我做主。
“拿獎以后,努力更難”
稍微了解點內(nèi)幕的人都知道,王千源那年的東京電影節(jié)影帝含金量有多高:一共5位評委,5張票全給了他。
影帝加身,但王千源倒顯得低調(diào)又輕松。有影評人說他是“演技一直碾壓別人,番位一直被別人碾壓”,但他卻看得很開:“這只是一個階段,會過去。”他拿自己的偶像李雪健舉例,“他也總是在大明星電影里當配角,他也沒有滅,而且天長日久成為大家心目中的好演員。”
《鋼的琴》之后,他又出演多部電視劇,既有《湄公河大案》這樣的警匪劇,也有《食來孕轉(zhuǎn)》這樣的家庭劇,電影上則有《繡春刀》《黃金時代》等大制作。對于王千源而言,比拿影帝更難的是這之后繼續(xù)努力的決心。他形容這種感覺就像是運動員拿了奧運冠軍,“人一旦有了成就之后,就會覺得都拿過影帝、冠軍啦,不用那么努力了,身邊的人也會表示理解”。
所以,王千源特別佩服像郎平那樣的運動員,“那種即便站在巔峰依然不懈進取,挑戰(zhàn)自我的精神非常動人”。他慶幸影帝沒有來得太早,來了以后自己也沒有大紅大紫,反而留出了精進的空間和機會。
2015年,王千源在電影《解救吾先生》中飾演綁架犯,依然是配角。這部改編自明星吳若甫被綁架事件的電影開拍時就備受關(guān)注,不僅因為有真實原型、公安部門力推,還因為有劉德華的加盟。不過這一次,王千源硬生生從劉天王手中搶過關(guān)注度,狠辣、陰鷙的表現(xiàn)備受好評?!督饩任嵯壬放牧?0天,王千源一天都沒回過家,“因為一回家看見孩子,整個人就會非常非常泄氣,對自己的反面角色就接受不了了”。片中有個他光著上身的鏡頭,開拍前兩天他就開始不喝水,晚上12點收工再去桑拿房,幾乎要把體內(nèi)的脂肪和水分都榨干,“就是想要呈現(xiàn)出那種像豺狼一樣的感覺和精瘦的狀態(tài)”。他很多天不洗澡,刻意讓自己頭發(fā)和臉油膩著,“要把這種假做到極致,也就是真了”……
《解救吾先生》讓王千源拿下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在內(nèi)的多個最佳男配角,許多影評人認為,在這部電影中,王千源把配角演成了主角。
《環(huán)球人物》:《鋼的琴》之后您幾年沒有拍電影,這兩年因為幾部大片和《解救吾先生》備受好評,許多人就說您是大器晚成。
王千源:大器晚成我可不承認。我認為我很年輕啊,我是39歲獲的獎(東京電影節(jié)最佳男主角),39歲有幾個人獲這樣國際性的大獎?
《環(huán)球人物》:不過也兩次和金馬獎擦身而過。
王千源:每年幾百部、上千部片子,有10部會進入初選,10部里面有5個被提名,能進入這5個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每個人都想得獎,很可惜的是這獎不是你家設(shè)的,得不得還是看緣分。
《環(huán)球人物》:您說獲獎以后,要再保持努力進步很難,那現(xiàn)在提升演技的方式是什么?
王千源:最重要的是生活閱歷,生活閱歷能讓你成長,是藝術(shù)里最好的老師;還有比如說你的愛好,琴棋書畫、騎馬、運動、唱小曲、學京劇、練書法,這些都是進步的源泉;有些生活上不能直接去體驗的,比如說上世紀30年代的人什么樣,就要通過一些書、采訪,找到一些想象靈感;還有就是互相學習,包括看別人的電影。
“不是愛一行干一行,而是要干一行像一行”
《鋼的琴》上映后,許多人問導演張猛為什么選擇王千源,張猛回答:“陳桂林這個人,總是穿著大大的衣服,你看著覺著他很冷、很壞,但是他眼神里透著一股善良,所以人人都愿意幫助他,對他好?!?/p>
王千源也有這樣的反差感。采訪的時候,他的語氣是典型東北人的嗆:“難道你不是嗎……你說是不是……你呀!”層出不窮的反問句。但不經(jīng)意中,他又會流露出細心的一面。采訪一開始,他看記者沒有拿出設(shè)備就提問,立馬說了句:“你不錄音嗎?別忘了拿錄音筆?!比绻脗€俗套的詞形容他,大概就是鐵漢柔情了。
舒淇也這樣評價過他。在大年初一上映的新片《健忘村》中,兩人有不少對手戲,其中一場是舒淇要上吊,王千源被五花大綁,只能把身體弓成下腰狀給她踮腳。舒淇說:“這戲拍了一遍又一遍,真是把他累壞了。沒想到他這么個硬漢,腰身這么軟。”
雖是玩笑話,但也道出了王千源的另一面?!督⊥濉肥撬y得嘗試的喜劇,講述他飾演的道士到一個村里幫大家“遺忘煩惱”的故事。他與記者說起拍攝的時光,語氣中不乏文藝情調(diào),“我們在臺灣墾丁拍,海邊的風光特別美,有時候趕上落山風,那種感覺非常小清新”。
王千源對演戲這件事情,一直抱著一顆平常心?!拔揖褪怯闷胀ㄈ俗龉ぷ鞯男膽B(tài)來演戲,不是愛一行干一行,而是要干一行像一行,既然我成為演員,就應(yīng)該拿出做演員的覺悟。即便我當畫家、廚師,也會是一樣的心態(tài)?!?/p>
當年王千源高考,報了許多藝術(shù)類專業(yè),落榜三次終于考上了中戲表演系。畢業(yè)后他被分配到兒童劇場,每天演風、演樹、演石頭,那時只覺得百無聊賴。有一次,他在一個殘障兒童學校演出,扮一塊一動不動的石頭。表演結(jié)束后,小朋友都哭了,他們被常人眼中無聊的故事感動了。
那一刻,王千源才意識到表演的意義:“我希望我的工作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此時此刻觀看我表演的人?!?/p>
這就是他23年來,即便演很小的配角、拿很少的片酬,依然傾盡所有表演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