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潔
(泉州師范學院 心理咨詢中心,福建 泉州 362000)
一例歸國女大學生抑郁癥的心理危機干預
孫 潔
(泉州師范學院 心理咨詢中心,福建 泉州 362000)
目的:報告一例因國外學習生活適應不良引發(fā)嚴重抑郁的女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及輔導的過程,強調高校進一步完善在外留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方法:在對來訪者進行緊急的心理危機干預后,采用敘事等療法對其進行心理輔導.結果:來訪者抑郁及各項癥狀消除,自信心增強,留學生活適應良好.
心理危機干預;留學生;心理??;敘事療法
2017年2月留美女大學生在寢室樓內自殺身亡,同年4月留日女大學生在公寓私生嬰兒后自殺,一樁樁血案給女留學生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敲響了警鐘.隨著留學生數量的逐年遞增,女大學生日漸成為留學大軍中的主力.但許多女留學生出國前社會經驗不足,自我保護意識較弱,對即將面對的留學生活準備不足.作為弱勢群體的女大學生在國外遭遇心理危機時該如何自救已經成為近年來高校所面臨的新問題.本文通過報告一例因留學生活適應不良引發(fā)嚴重抑郁癥狀的女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及咨詢過程,討論敘事療法在抑郁癥咨詢過程中的應用價值,強調高校重視和完善女留學生出國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小意(化名),女,21歲,某國外本科院校大二學生,福建籍.無家族精神病史和遺傳病史.情緒極其低落,數次有輕生念頭,主動預約后在家人陪伴下來到咨詢室.小意身材苗條,妝面較濃但不失精致,一頭齊耳短發(fā)干凈利落;面無表情,眼神黯淡,無精打采,問題表述清晰流暢.
從小就喜歡繪畫,迷戀日本動漫,所創(chuàng)作的漫畫連載在班上很受歡迎.喜歡日本文化中對“死亡”的觀點,看的第一部漫畫作品是《地獄女孩》,喜歡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但厭惡考試,高中起經常借故不參加月考周練.初中開始失眠,后日益嚴重,心情也隨之不佳,睡不著時喜歡胡思亂想.初二時因與人口角,意氣用事割脈自殺,當時血流成河,幸虧送醫(yī)及時未危及生命,返校后成為學校師生眼中的“異類”,手腕上的傷疤至今隱隱作痛.自殺的念頭并未停止,高中時準備從十幾層一躍結束自己的生命,一回頭看見母親淚眼婆娑地朝自己走來,終于不忍心放棄了.不畏懼死亡,甚至充滿了好奇和崇拜,曾和閨蜜深入探討過死亡及進行過周密的自殺計劃.高考進入美術學院,按照課程設置大二時出國交換留學,身處自由國度卻依然逃離不開考試壓力和睡眠心境的煩惱,終于在大二未結束時休假回國.
母親在其三年級時為支持丈夫事業(yè)和女兒學習放棄工作,成為全職主婦;父親經過多年打拼已是企業(yè)高管.由于長期缺乏溝通,夫妻間日生間隙,貌合神離,小意成為維系兩人關系的情感紐帶.與母親感情更深,覺得母親性格溫和,人緣好,但同時因為長年在家的緣故,思想保守封閉,越來越沒有共同話題.父親是家里的頂梁柱,工作能力強,經常出差,思想較開放,但性格強勢,母女在其壓力下頗有微詞.
SCL-90前測結果表明,總分325,各項因子均呈陽性,其中得分最高的三項為:抑郁、焦慮和強迫,得分分別為
3.84、3.73和3.43.SDS前測結果為標準分75分,重度抑郁.綜合心理測量結果與來訪者的面談表現,診斷為重性抑郁癥.
分析來訪者的病因主要包括生理原因、社會原因和心理原因.生理原因是長期失眠導致的精神萎靡,食欲不佳.社會原因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學業(yè)方面的競爭壓力隨著年級升高愈發(fā)增強,加上母親放棄事業(yè)全職照顧自己更為不佳的成績心懷愧疚;二是成績不好伴隨的人際交往不暢,轉而沉迷網絡游戲并在網絡上結交朋友,其中不乏同樣消極的網友;三是生長于失和的家庭,父母關系緊張,母女兩人在經濟上依賴其父,但對其強勢的個性頗有微詞;四是身處國外,適應不良使得原先的問題更為凸顯;五是父母對其病情不理解、不接納,簡單歸結為獨生子女的嬌氣病.心理原因主要是內在性格上自卑敏感,外在表現上卻又爭強好勝,追求完美;認知上深受日本文化影響,對死亡存有消極的看法;情緒上長期低落,喜歡胡思亂想而無法自拔.
短期目標是緩解抑郁和焦慮情緒,消除輕生念頭.長期目標是尋找生命意義,進行合理規(guī)劃,完善個性.
咨詢設置為每周一次,每次60分鐘.因小意申請的休學期限只有3個月,咨詢只進行了12次,持續(xù)時間不到3個月.咨詢過程分為診斷與危機干預階段、咨詢階段和鞏固階段.
2.4.1 診斷與危機干預階段
第1-2次咨詢:收集面談資料,進行心理測量,建立相互信任的咨訪關系,分析心理問題的成因,共同協(xié)商咨詢目標.因小意重度抑郁,有自殺念頭,在第1次咨詢結束后便立即上報學校,啟動危機干預系統(tǒng),防范自殺風險.隨后,危機干預部門約見其父母商談幫扶計劃,達成共識:一是由家長帶回家中并密切關注其心理動態(tài);二是立即赴精神科確診、開藥,從病理上緩解抑郁癥.服藥同時由心理咨詢師定期進行心理咨詢,從心理上緩解癥狀;三是強調相關人員的保密職責.服藥幾天后,小意的睡眠質量有所改善,心情逐漸好轉.
2.4.2 咨詢階段
咨詢師主要采用了故事療法對其進行引導.
第3-11次咨詢:雖然小意情緒有所緩和,但要消除自殺意念,除了堅持服藥外,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勢在必行.
首先,敘述生命故事,這是敘事療法的重要技術.敘述療法主要是讓來訪者講出自己的生命故事,描述過程中促使其發(fā)現新的視角,產生新態(tài)度,從而產生重建的張力.咨詢師將小意帶入《人間失格》中太宰治的故事里,讓她重溫故事中她最在意的片段或情節(jié),動情之處請她將人物的內心活動以心理劇的形式展現出來.例如,書中太宰治賒賬泡酒吧的幾段戲,小意就將人物玩物喪志用以填補家庭不和導致親情缺失的矛盾心理表達得淋漓盡致,醉在當下,迷在其中.同時,還討論了《地獄女孩》當中閻魔愛復仇心理的由來,小意表示她向往得到閻魔愛那種能夠面無表情地處置任何仇人的能力,如果自己能有這般能力,她將狠狠報復那些曾經傷害過她的同學和老師.
其次,重新整合和解釋故事.敘事治療讓當事人以自己的生命故事為主軸,再通過治療者的整合豐富故事的內容.例如,小意常常自嘲自己為學渣,不會讀書也討厭考試,成績總是不理想.但我注意到學渣背后的潛質,我問她:“不愛學習卻又必須天天去學校,你是怎么做到這點的呢?”小意這才發(fā)覺,原來成為學渣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比如為了打發(fā)上課時光她在課堂上出版連載漫畫,沒想到下課后卻成為同學們爭相傳閱的佳作.
最后,由薄到厚——形成積極有力的自我觀念.從小意對自我的消極認同中尋找到隱藏其中的積極元素,并將被擠壓變薄的積極元素還原,在意識層面加深對自我的感悟,由扁平到厚實,逐漸形成積極正向的自我觀念.例如,咨詢師表現出對小意繪畫作品的極大興趣,請她將作品帶來.在解讀畫作的過程中,小意增強了自信,并將這份自信帶到對未來生活的規(guī)劃中.
2.4.3 鞏固階段
第12次咨詢:最后,小意向咨詢師提出就去國外后心理方面的注意事項,咨詢師對此進行解答.最后,進行心理測驗,與來訪者告別,咨詢結束.
SCL90后測結果表明,總分145,各項指標因子分均低于2.00,無明顯身心癥狀;SDS后測標準分45分,無抑郁.小意情緒穩(wěn)定,準備赴國外完成學業(yè),并與所在的國外大學的心理咨詢中心取得了聯(lián)系定期接受心理咨詢.三個月與其母親的電話回訪中得知,小意的學習和生活正逐漸步入正軌,交到了新朋友,讓母親帶她向咨詢師問好.
處理過程方面,該案例中引發(fā)小意抑郁情緒的最主要原因是長期積累的“差生”自我否定,對此心理咨詢師主要采用敘事療法進行引導.咨詢初期,咨詢師通過放空自我發(fā)童子問的方式進行提問,能使來訪者暢快地表達自我,有效促進良好的合作性的咨訪關系的建立.咨詢中,通過提問能夠使來訪將原本只是模模糊糊的感覺轉化為當下的體驗和感悟,整合過往重獲新生.咨詢結束后,來訪者能夠將咨詢師的提問方式內化為積極的思維方式,并用于指導和疏解日常生活中的困擾或煩悶.
處理方法方面,該案例中小意長期目睹父母關系的失和,對親情倍感失望,不可否認其抑郁情緒與壓抑的家庭氛圍脫不開干系.運用敘事療法進行干預,無論對個人還是對家庭都產生了相當積極的作用.因為傳統(tǒng)的家庭治療是將個人從家庭系統(tǒng)中解脫出來,豁免了個人轉而歸咎于家庭,而敘事療法則避免了對個人和家庭的問責,將問題歸咎于文化,將家庭問題帶入更為廣闊的社會生活領域,不再扁平單一地看待問題.
處理結果方面,Lynette等[1]運用敘事療法對47名抑郁癥患者進行心理治療,通過八次的干預治療發(fā)現這些被試的抑郁癥狀有明顯的降低.何蕓等和聶祝兵等將敘事療法運用于青少年社會工作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案例將敘事療法應用于青少年抑郁癥的治療,快速高效地緩解了癥狀,為盡早回歸學習軌道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為下一步更進一步的鞏固治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Lynette P,Eoberttherapy D.Narrative therapy for adul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Improved symptiom and interpersonal outcomes[J].Psychotherapy Research,2011,21(1):4-15.
〔2〕何蕓,衛(wèi)小將.“敘事治療”在青少年社會工作當中的應用[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5(2):100-104.
B844
A
1673-260X(2017)12-0111-02
201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