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樂敏
對于初中生來說,物理的學習算是一門既難又乏味的課程。然而他們又對一切充滿興趣,他們喜歡思考,他們具有強烈的求知欲,但是由于他們的思想并不是那么成熟,因此他們并沒有特別濃厚的學習興趣。初中物理又是一科比較抽象的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或者難以理解的知識點也是必然的。筆者認為將趣味教學法應用到初中物理的教學中就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如果教師的授課內容具有較大的趣味性,那么學生就會被吸引到課堂上來,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是初中物理課堂變得不再那么艱澀難懂。
1、提問有趣味的問題
在初中物理的學習中有很多抽象難懂的知識點,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必須用大量的例子來講解相應的物理知識點,不然很容易就會導致學生不會再對這些抽象的知識點和定理定律感興趣。而且物理知識大都具有比較強的連貫性,如果學生在上一節(jié)課聽得不是很明白,那么在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中就會感到特別吃力,然后就會產生多米諾效應,導致不會的知識點越積越多,長此以往學生勢必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積極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去,并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讓他們對物理學習充滿信心。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當多提問,多與學生進行有趣的互動,在師生進行問答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可以相互促進。例如當遇到一些較難的問題是教師就可以找平時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來回答,而一些比較基礎的問題教師可以留給學習稍差的同學來回答。當學生回答對問題時教師應當及時給予他們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根據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現象來引入課題。例如在學習“靜電現象”時教師可以問問學生是否在冬天脫毛衣時看到電光石火?還可以問學生為什么那些瞬間電壓可以達到上萬伏特為什么人卻毫發(fā)無損呢?這些問題都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物理課堂生動有趣。
2、使用有趣味的語言
初中物理教師在講授物理課時還可以運用一些有趣的語言,因為人人都愛聽好聽的話,好聽的話能讓一個人心情舒暢,同樣在物理課的學習中亦是如此,如果物理教師在在上課時也是用一些有趣的語言來講課那么也一定會引起學生學習物理的欲望。同時初中生都處于青春期,對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比較敏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學生的自信心,多說鼓勵他們的話,這樣會有助于他們建立學習的信心,幫助他們更好的學習。如果教師在上課時不是那么風趣幽默,反而多學生惡言相向,冷嘲熱諷,那么不但教師得不到學生的尊重,而且學生的學習成績也不會上去。
例如,在一次物理測試中,一個平時成績較好的同學取得了不是很理想的成績,那么在這個時候教師就不應當再去用反話激勵他,這樣只能是火上澆油,不但起不到積極的效果反而會是這個學生失去信心,甚至可能從此放棄物理的學習。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當努力去鼓勵這位同學,讓他再接再厲,幫助學生分析失利的原因以便在下次考試中去的更好的成績。除此之外,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當用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以及一些生活中有趣的用語來講解知識點,因為這樣的教師往往會更受到學生的歡迎,學生的成績也會更好。
3、結合有趣味的實驗
大家知道孩子都喜歡玩游戲,那么我們不妨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將他應用到物理教學中去,比如我們可以把我們的物理實驗游戲化,將物理實驗變得更加有趣而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記錄實驗過程,觀看教師實驗,記錄數據,處理數據,分析誤差等等。畢竟物理是一門實驗性的學科,學生只有用過親自操作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提升自己的思維邏輯能力以及動手能力。但是各個學校的實驗設備有限,不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親自享受到做實驗的樂趣,原本應該有學生親自做的實驗卻變成了教師代勞,或者僅僅是由教師口述講解了事。這樣極大的扼殺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例如初中物理教師在講到歐姆定律的驗證的實驗時,就應當根據實驗室的教學設備讓學生分批實驗,讓每一個學生都親身體驗到歐姆定律是怎么通過實驗驗證得到的,如此一來學生對此定律的理解必定就會非常深刻,在以后的應用中只要想起這次的實驗經歷就不會把每個物理量混淆。因此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遇到實驗課時一定要根據設備情況將實驗游戲化,哪怕是實驗器材數量有限,教師也可以讓多人一個小組讓每一位學生親身體會到自己動手做實驗的樂趣,讓他們享受物理的奇妙之處,從而加強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課堂是需要趣味教學法的,畢竟趣味教學法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心思留在課堂上。同時教師在使用趣味教學法時應當注意從多個方面著手,比如提問有趣的問題,在上課過程中運用有趣味的語言,將無聊的教師講述實驗變成由學生親身體驗實驗,讓學生更加近距離的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發(fā)揮自己最好的水平,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使物理課堂效率最大化,培養(yǎng)好學生的物理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