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士德
“東北版《毛選》”出版紀實
◎文/鄭士德
東北版《毛澤東選集》書影
19 46-1948年冬,哈爾濱是中共中央東北局所在地。作為全國解放區(qū)唯一的大城市,哈爾濱現(xiàn)代化程度較高,物質條件較好,我軍在哈爾濱陸續(xù)接收了一批印刷廠、造紙廠,具備了出版《毛澤東選集》的物質基礎。1947年秋,在東北戰(zhàn)場發(fā)生巨大變化、我軍掌握戰(zhàn)場主動權、國民黨軍已失去戰(zhàn)略進攻能力的情況下,東北局決定在哈爾濱出版《毛澤東選集》。
東北局宣傳部部長凱豐親自主持《毛澤東選集》的編輯工作,組織人手把從延安帶來的毛澤東著作書稿編成6卷(合訂)報送中共中央批準,布置東北書店總店于1948年春在哈爾濱出版,史稱“東北版《毛選》”。參與編輯出版工作的先后有周保昌、李文、王大任、黃洪年和東北日報社的史堪、李常清、廖井丹、李荒等人。
東北書店總店是東北局宣傳部直接領導的出版機構,擁有兩個印刷廠、100多個分支店。其總經理李文,副總經理周保昌、盧鳴谷,在上海、延安從事出版工作多年。他們對這部《毛選》的出版細節(jié)作了周密安排。
“東北版《毛選》”分成6卷合訂,共收毛澤東著作50篇,約84萬字。卷一為農村調查,除《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外,還包括毛澤東在中央蘇區(qū)開展的興國調查、長岡鄉(xiāng)調查、才溪鄉(xiāng)調查,新中國成立后出版的“人民版《毛選》”第一卷對上述三個調查均未編入。卷二、卷三為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著作,卷四為軍事著作,卷五為財經著作,卷六為延安整風時期的著作。有些未發(fā)表的文章如《第二次帝國主義戰(zhàn)爭講演提綱》 《一九四五年的任務》 《文化統(tǒng)一戰(zhàn)線方針》等,也編入相關各卷。1947年12月25日,毛澤東發(fā)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因“東北版《毛選》”已經發(fā)稿付排,遂將這篇文章印在卷一前面,賦予該選集鮮明的時代特色。
在毛澤東著作書稿中,有一封1930年1月5日寫給林彪的信,開頭說:“新年已經到來幾天了,你的信我還沒有回答,一則因為有些事情忙著,二則也是因為我到底寫些什么給你呢?!薄拔乙岬氖鞘裁磫栴}呢?就是對于時局的估量和伴隨而來的我們的行動問題。我從前預感,至今還有些感覺,你對于時局的估量是比較的悲觀。去年五月十八日晚上瑞金的會議上,你這個觀點最明顯?!?948年2月,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開刊行這封信時不要提他的名字。毛澤東作了如下批示:“(一)這封信不要出版;(二)請陸喬(指陸定一、胡喬木)負責將文集(指“東北版《毛選》”的書稿)全部審閱一次,將其中不適宜公開發(fā)表的及不妥當?shù)臉顺?,并提出意見,待修改后再出版。叫東北局暫緩印行和翻譯外文?!备鶕?jù)這個批示,“東北版《毛選》”抽去了這封信。195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將這封信改題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將指名批評林彪的地方作了刪節(jié)。
“東北版《毛選》”的封面采用硬面燙金精裝。封面用料有兩種:小羊皮精裝和布面精裝。李文請一位雕刻鋼印的能工巧匠精心雕刻了兩枚毛澤東側面頭像鋼印,壓印在封面上,顯得格外莊重大方。在扉頁前的環(huán)襯上,印有9個紅色大字“在毛澤東旗幟下前進”,體現(xiàn)了黨的七大精神。在扉頁后加裝一頁硬卡,壓暗線框,將印在銅版紙上的毛主席像貼在硬卡上。
“東北版《毛選》”內文使用道林紙印刷,顯得潔白、光滑、厚重。全書為大32開,共1000個頁碼,需要大量的道林紙。而當時道林紙奇缺,李文先向東北財經委員會主任王首道申請了經費,又親自到東滿解放區(qū)的吉林石峴造紙廠訂購道林紙。盡管該廠從未生產過道林紙,但熱情高漲的工人們經過反復試驗,終于如期生產出合格的道林紙運到哈爾濱。
為確保印刷質量,李文沒有將“東北版《毛選》”交給東北書店總店的兩個直屬印刷廠印刷,而是選擇了東北鐵路印刷廠。該廠歷史悠久,熟練工人多,精裝燙金設備齊全,但也從未印過如此大部頭的著作。廠里專門召開大會,對排版、印刷、裝訂等各道工序都提出了嚴格要求。為保證印刷字體清晰明朗、筆畫完整無缺,該廠全部鑄造新鉛字,直接上機器印刷。工人們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忘我工作。為防止印刷機連續(xù)運轉、膠輥受熱變形而導致紙面油墨不均勻,每隔一段時間,工人便卸下膠輥用電扇冷卻。發(fā)現(xiàn)字跡稍不清楚,即停機拆版、調整鉛字。揀字工人每天揀字7000至10000字,工作量是平時的3倍。編校人員一絲不茍,前后校對了7遍。李文派人日夜守在印刷機旁,負責抽查。為保證裝訂牢固、不掉頁,圖書全部采用手工鎖線,每天僅能出廠幾百部,裝訂組女工每天都忙到深夜。
1948年5月,“東北版《毛選》”正式出版,初版就發(fā)行了20000冊,發(fā)行量之大在各解放區(qū)出版的《毛澤東選集》中占第一位。《東北日報》等媒體紛紛發(fā)表消息,讀者爭相購買。黑龍江省委(駐地在北安市)書記王鶴壽派人到哈爾濱買了100部,下發(fā)各縣農村,用于正在開展土改的干部學習。
面對“東北版《毛選》”供不應求的態(tài)勢,李文決定保留一部分供應即將解放的地區(qū)。不久,長春、沈陽、錦州解放,“東北版《毛選》”熱銷,只好控制投放。平津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勝利后,“東北版《毛選》”一直供應到天津、北平、南京、上海等城市,深受讀者歡迎。
著名學者龔育之曾回憶說:“1949年2月,北平剛剛解放,我在新華書店看到書架上擺著東北書店版的《毛澤東選集》,花了800斤小米的價錢把它買了回來,那幾乎是我父親給我存著備用的全部積蓄。這部選集精裝一大本,在解放區(qū)的出版物中,紙張、印制,都是最好的。它至今還保存在我的書架上。硬殼的封面已經散落,紙張也開始發(fā)黃,因為要查閱毛澤東著作當時發(fā)表的原貌,我還時常翻閱它。它算得上是我的藏書中稀有的一件珍品了?!?/p>
1949年1月,盧鳴谷奉命帶領30余人的小分隊和600多種東北版圖書,隨第四野戰(zhàn)軍入關。在北平,盧鳴谷向北平市市長兼軍管會主任葉劍英同志贈送了一部“東北版《毛選》”。葉劍英十分高興,愛不釋手,邊翻閱邊說,這是他看到的解放區(qū)出版的最好的一部精裝《毛澤東選集》。此外,盧鳴谷還送給彭真等市委領導人各一部“東北版《毛選》”,他們也均給予很高的評價。北平和平解放后,葉劍英派他的秘書來到王府井新華書店(由盧鳴谷等隨軍小分隊所建),取走10部“東北版《毛選》”,贈送給以張治中為首席代表的南京國民政府和平談判代表團。當年春,有些民主人士也渴望閱讀這部著作,盧鳴谷也滿足了他們的要求。
如今,“東北版《毛選》”作為革命文物,被國家圖書館和版本圖書館收藏。
(作者系新華書店總店原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