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
藍印花布 底蘊深厚
在南通市內,有一個藍印花布博物館,這里可謂藍印花布的一本百科全書。一進門就看到了兩臺木制織布機,屋子里、墻壁間,就連走廊上,都掛滿了一排排藍印花布及服飾成品,有花布、門簾、桌布、包袱布,也有被面、床單、枕巾、小兒肚兜,還有圍裙、頭巾、外衣等,動靜結合的表演展示著古今藍印花布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述說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藍印花布的“前世今生”??粗庆o謐的藍,純凈的白,質樸的色彩,古拙的紋樣,頓時感覺一股濃烈的鄉(xiāng)土氣息撲面而來,原始的藍白兩色巧妙搭配,創(chuàng)造出一個淳樸自然、絢麗多姿的藝術世界,讓人有一種穿越歷史的錯覺。
博物館設計很巧妙,既有藍印花的工具、原料的展示,又有歷史、資料的介紹,既能觀賞藍花布的制作過程,又能挑到自己喜歡的藍花布商品,集收藏、展示、研究、生產、經營為一體,并不像一般博物館嚴肅、沉重,進入這里,一邊了解藍印花布的知識,一邊親手體驗藍印花布的制作工藝,不由得讓人心生意趣,流連忘返。
幸運的是,在館內,我見到了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館長、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吳元新。吳元新17歲中學畢業(yè)就進了印染廠做學徒,工作幾年后,23歲又進入中央美院深造,多年來一直專門從事藍印花布工藝的研究和開發(fā)。為繼承和發(fā)展這項古老的民間工藝,他走遍了江浙一帶鄉(xiāng)間的田園農舍,收集了明清以來的藍印花布、夾纈、絞纈、民間彩印等傳統(tǒng)印染實物2.6萬余件、紋樣10萬多個,更于1997年自籌資金創(chuàng)辦了中國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
“你看,這是‘獅子滾繡球、‘二龍戲珠,這是‘喜鵲鬧梅、‘蝶竹梅花、‘五毒圖……”吳元新館長如數(shù)家珍,逐個介紹著館里陳列的紋樣。藍印花布的紋樣精雕細琢,栩栩如生,有飛舞的蝶、嬉戲的魚,有微風中的鳥、草原上的小鹿,有搖頭擺尾滾繡球的小獅子、籽實飽滿讓人垂涎欲滴的石榴,哪一幅都是這樣的生動喜人。在江蘇民間,藍印花布曾廣泛應用于百姓生活,從初生嬰兒襁褓布,到牙牙學語時用的“五毒”肚兜;從上學蓋的“狀元及第”“三子奪魁”被面,到結婚喜慶時用的“麒麟送子”“和合二仙”“獅子滾繡球”包袱布……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紋樣表達著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這些來自于民間的紋樣圖案,反映了百姓的喜聞樂見,寄托著她們樸素的審美情趣,在題材和內容上,老百姓那種健康和質樸的心靈,在民間藍印花布上得到了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tǒng)一,因而藍印花布承載的是深厚的文化和藝術積淀。
刻版刷漿 手工操作
藍印花布的歷史已有一千三百年,早時也叫稱靛藍花布,因以天然藍草為染料印染而成,又俗稱“藥斑布”、“ 澆花布”,而制作過程更具自然氣息,全為手工操作。先挑選坯布,然后用水浸泡脫脂,在牛皮紙上刻出需要的圖案,再把牛皮紙壓在白布上刮漿,晾干后把它投入染缸內染色,最后把布上的漿洗掉,一塊美輪美奐的藍印花布就制成了。
“藍印花布制作的這一系列過程中,鏤刻花版可是說是關鍵中關鍵?!备S吳館長,我們仔細欣賞起了館藏的刻版珍品,每一幅都似精美的剪紙藝術?!斑@可是我的‘命根子!”談起費盡心思收藏得到的藍印花版,吳元新感慨地說,“歷經磨難,這些珍貴的刻版才幸存下來。你看,這花版的刀功遒勁有力,構圖新穎古雅,合版考究細密,是幾代藍印花布印染人的心血和智慧結晶啊?!?/p>
有幾個藍印花布愛好者正在進行刻版體驗,吳館長耐心地指導著他們.圖案全憑手工鏤刻,一個小伙子在試刻一幅雙魚圖,他先在牛皮紙上勾出大體的圖案,再用自制刻刀以刀代筆,進行鏤刻,鏤刻中不時地變換手法,遇到大塊要表現(xiàn)的圖案,需要刻面,吳館長教他用斷刀的刀法,這也是藍印花布中最具典型的刀法;遇到連接的線條,需要刻線,吳館長又告他要刻得流暢、通順;而圖案邊緣的部分,則需要刻點,一般用自制的工具舂子來舂。雖然有些生疏,但小伙子特別認真,在大師的指導下,這一幅藍印花版看起來還真是像模像樣。在吳館長的工作臺上,我還看到了幾塊木刻版,圖案古樸生動,吳館長告訴我,過去刻版還有替版,就是把圖案刻在木板上,把用過的圖案保留下來,通過涂色再進行鏤刻,這樣可以反復使用。
織好的白布從織布機取下,在印紡染漿之前要灑上水潤濕,這為了讓白布更好地吸收染漿。藍印花布的染漿是用黃豆粉和石灰按一比七的比例調制,再加上適量的水成糊狀,把刻好的花版放在白布上就可以進行刮漿。吳館長說,刮漿時要用力均勻,接版時要把布和花版放在邊沿,這樣才能使版面勻稱相接,印好染漿的白布需要兩天的時間陰干,待灰漿晾干后,投入缸內染色。
植物染制 陽光晾曬
藍印花布華麗變身的關鍵當然是最后的染布環(huán)節(jié)了。在吳老師的指引下,我們來到了南通市余西區(qū)二甲印染廠的染布車間。二甲鎮(zhèn)過去的藍印花布作坊和車間曾有多家,而今碩果僅存的就只有二甲印染廠了,小廠棲息在一家老舊的廠房內,從事刮漿染布的多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工人和婦女們。
車間內真是藍印花布的海洋,一個個染布池中盛滿靛藍色的水,飄逸著濃濃的草香。藍印花布藍得清純,是因為采用了植物染料----藍草。每年的五月,南通人收割當?shù)爻霎a的植物染料----藍草,制成似土狀的染料,俗稱“土靛”。刷上灰漿的布匹就是投入這種純植物染料的水中,給沒有灰漿的部分染上藍色,是染缸水賦予了藍印花布靈秀之氣。染好布匹經過反復淘洗后還要進行晾曬,然后再進行刮灰,刮好的布去了淺浮灰漿,原本密封處就露出了本色。灰漿塊大的地方,灰層在染色的卷動中自然裂開,藍靛隨著裂縫滲透到坯布上,留下了人工無法描繪的自然紋理。東方文化的古老和神奇,在藍印花布的染印技藝中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
讓人最感驚奇的是染好的藍印花布掛在太陽底下曬的情景,一幅幅藍布從高高的云天直掛而下,太陽照著的時候,藍印花布發(fā)出耀眼的光芒,一朵朵別致的花兒,仿佛呼之欲出。而當風吹過的時候,那些懸掛的布匹們則做著優(yōu)美的舞蹈,仿佛眨眼的功夫就能飛上天去。我們在這些懸掛的藍印花布前站了很久,欲讀出它的清新,讀出它繽紛圖案下的深厚文化底蘊,讀出織就它堅韌質地的江南織女靈巧的手,讀出描繪、染制那清純圖案的染布工人美麗的心靈……endprint
神州民俗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