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明燕
聲畫結(jié)合是電視新聞比之文字新聞的顯著優(yōu)勢,同期聲作為電視新聞報道的手段之一,具有著很大的份量,電視新聞中的同期聲能夠直接、生動記錄新聞,記錄當時當刻所發(fā)生的新聞事件,反映報道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內(nèi)心世界。好的同期聲能給新聞報道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效突出新聞主題,增強電視新聞的現(xiàn)場感,能讓新聞作品鮮活起來,同期聲用好了,即使解說詞一般,也能帶給新聞作品很多亮點,增強報道的感染力,提升新聞作品質(zhì)量。
在新聞采訪報道中,什么樣算是好的同期聲呢?首先就是細節(jié),采訪的同期聲要突出細節(jié),新聞才有真實感,才有感染力。比如說在一條講述“某市成功舉辦首屆“1元城市生存挑戰(zhàn)賽”的新聞里面,新聞的內(nèi)容是:20名參加相關(guān)挑戰(zhàn)賽的孩子們獨立完成了打工賺錢、給父母買禮物等各項挑戰(zhàn),孩子們體會到了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懂得感恩回報。這是一個題材上雖然小但很有溫度的新聞,但如果沒有了同期聲的搭配,只有干巴巴的解說詞,即使解說詞藻再優(yōu)美華麗,新聞也就味如嚼蠟,在這類的新聞中,同期聲的使用就必不可少,用好了更是功不可沒。在報道中,記者采訪了2名學生,1名家長和活動的負責人。電視采訪小孩子,最怕的就是小孩子表達不出想說的話,除了采訪時候加以引導外,更重要的是采訪前期需要過濾挑選合適的采訪對象,在活動當中,就要認真觀察孩子們,哪個更為主動積極,不怯場,相對的,對于采訪,這樣的孩子們的配合度會更高,也更有表達的欲望,特別是在孩子們經(jīng)過一段時間認真的勞動付出后,對于這樣的活動,他們的感受會更加深刻,更有話說,這樣采訪出來的同期聲往往更有驚喜,更有感染力,以上面這條新聞為例,采訪中,有一個孩子就是這么說的:“今天我賣報紙賺到是五塊,本來我說三塊,那個人就給了我五塊,他還說不用找了”。這個同期聲就很有活動細節(jié),很真實,進一步豐富新聞信息量,另一個則是家長的采訪同期聲:“今天她一回來我就問她說,怎么樣感覺,她說體會到媽媽賺錢的辛苦了”。在這個采訪同期中,還穿插了一個有趣的片段,當家長說完上面的一段話的時候,在身邊的孩子對母親鞠了一個躬,向母親說了一句“媽媽辛苦了”,這一瞬間,家長也很感動,摟著孩子,欣慰地繼續(xù)接受采訪:“希望以后這樣的活動要經(jīng)常舉辦,因為我們現(xiàn)在的小孩真的對生活這方面的體驗太少了 ”,家長還接著問孩子,下次還要不要參加,孩子開心回答說要參加,這一段互動很有愛,也很能突出主題,作為記者,特別是攝像記者,這樣的同期聲就要抓拍到,最開始是按照普通采訪的方式在采訪,這些互動的發(fā)生是突然的,這樣的采訪同期聲能記錄下來,新聞細節(jié)更加豐富,更能反映人物真實的內(nèi)心活動和思想,也更動人,這樣恰當?shù)耐诼曔\用是解說詞無法替代的,能給這個新聞作品一個點睛之筆,新聞作品才更能出彩,打動人心。
同期聲主要分現(xiàn)場同期聲和現(xiàn)場采訪同期聲兩種,兩者相結(jié)合,運用巧思,編輯制作的新聞作品更能是充分發(fā)揮電視聲畫的優(yōu)勢,表達出明確的新聞主旨,增強報道的感染力。曾榮獲第二十五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的海南新聞聯(lián)播《忠誠無限·夫妻國旗班》的新聞報道,就是一個聲畫結(jié)合得很不錯,很讓人感動的新聞作品?!斗蚱迖彀唷肥恰吨艺\無限》系列的開篇之作,講述的是三沙市一對年過半百的漁民夫婦,丈夫叫吳忠燦、妻子叫曹烈珠,都是民兵。數(shù)年來,他們在長600米、寬300米的西沙趙述島上,每半個月或逢重大節(jié)日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升國旗、唱國歌。在這篇報道里,現(xiàn)場同期聲和采訪同期聲相得益彰。在片子的開頭,一段簡單的解說詞過后,就是兩夫妻升旗前做準備的簡單對話,配上著簡短的解說詞:
[現(xiàn)場聲]:哎呀,你帽子歪了,正一下
[解說詞]:夫妻倆要做一件神圣莊嚴的事--唱國歌,升國旗。
[現(xiàn)場聲]: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國旗在海風中飄揚的聲音、海浪拍打巖石的聲音、還有夫妻倆唱國歌的聲音,這些現(xiàn)場聲和解說詞有節(jié)奏地搭配,給受眾以身臨其境之感,在片子開始,就切入了主題,聲畫到位一下子讓受眾進到了夫妻國旗班的日常生活中來,跟著記者的鏡頭,去感受這對漁民夫婦在島上的生活,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他們彼此之間感情深厚,對黨的無限忠誠讓人動容。整篇報道中,同期聲所占的篇幅特別大,約占了整篇報道的三分之二,有兩夫妻在島上大量的生活場景現(xiàn)場同期聲,也有與記者聊天互動的同期聲,采訪方式也不是站立端正接受采訪,而是在各個不同的生活場景中,與記者們的聊天,或者兩夫妻的互動中收錄同期聲,比如以下:
[現(xiàn)場]:鞭炮
[解說詞]:端午節(jié),三沙市慰問團送來粽子水果。
[現(xiàn)場]:宰雞,端菜,吃飯了
[解說詞]:妻子終于殺了只雞,四菜一湯就算過節(jié)。吳忠燦覺得挺虧欠妻子,跟他14年,沒戴過戒指,更沒旅游過,自己嘴唇長了血管瘤,也沒嫌他丑。
[同期聲]:吳忠燦、曹烈珠夫妻 中共黨員
[以前我治過,治不好,治了發(fā)起來又長起來,于是我就不治了,(阿姨,你不覺得他這樣不好看嗎)沒有,我要是覺得,我不嫁給他了。
現(xiàn)場同期聲和現(xiàn)場采訪同期交叉靈活使用,恰到好處,這樣的同期聲,受眾仿佛是與兩夫妻面對面,不僅新聞細節(jié)豐富,還很富有真情實感,以真實的生活細節(jié)作為新聞的血肉,聽他們講自己的故事,展現(xiàn)了兩夫妻不僅對于愛情的忠誠,還有對于祖國的忠誠,凸顯主題,更加打動人心,在這篇新聞作品中,還有效運用了《紅旗飄飄》音樂等,烘托情境,渲染氛圍,當然,新聞同樣是以現(xiàn)場互動的同期聲作為結(jié)尾,升華主題:
[解說詞]:逛完永興島上的北京路,夫妻倆來到超市添置生活用品。
[現(xiàn)場聲]:你不是想白嗎,今天買這個禮品給你,(多少錢),25塊,搞白了不要跟人家跑了,(哈哈哈笑話)(記者:有什么心愿)(妻子:)多打一點魚,(丈夫:)老了,到北京天安門看升國旗]
這些話語樸實無華,觀眾感受到的是兩夫妻在島上堅守奉獻的精神,闡述了忠誠,正如新聞里說的:“當夫妻倆升起國旗時,他們覺得全中國都能看見這面旗,也感覺一個普通個體生命的榮耀?!?/p>
再如湖南衛(wèi)視的《為了人民·王婷:“花木蘭”扶貧”》的電視新聞報道,也是同期聲運用得很好的范例,片子同期聲也是占據(jù)了全片約三分之二的分量,靈活運用現(xiàn)場環(huán)境音,群眾采訪和人物獨白等方式,給受眾展現(xiàn)了女兒繼承父親遺志,接力扶貧的感人故事,特別是新聞最后,王婷在父親墓前的傷心獨白,感人至深,而這些都是解說詞無法替代的,只有同期聲才能傳遞的情感力量。
可以說,好的同期聲能對新聞作品起到重要的點晴作用,一個好的同期是需要付出很多心血才能獲得的,更需要提前策劃,仍以《夫妻國旗班》為例,據(jù)了解,此篇新聞作品的同期聲素材是記者們與兩夫妻同吃同住數(shù)日時間收集而來,頂著海島上40多度的高溫,幾天不能洗澡,克服暈船等困難,付出了艱辛努力才得到的,要收集到好的同期聲,更需要提前做好策劃,也不是就簡單問夫婦倆幾個問題就敷衍了事,而是要沉下身子,扎實做好采訪前的功課,在吃透采訪對象相關(guān)信息的情況下,有意識地去引導和收錄同期聲,展現(xiàn)出人物的亮點。
在電視新聞報道中,同期聲的恰當運用將豐富新聞信息量,有效展示人物的個性特點,傳遞情感,讓新聞作品更加“鮮活”。特別在災難性新聞報道中,電視新聞同期聲的運用,更能將電視新聞的真實性與現(xiàn)場感發(fā)揮到極致,最大限度讓受眾了解現(xiàn)場情況。在新聞曝光調(diào)查類節(jié)目里,同期聲的內(nèi)容更是解說詞不能替代的,這時,新聞媒體的角度必須是客觀的,采訪對象的同期聲主要是做引證用,才能彰顯新聞的真實感和權(quán)威性,以原人原聲,可以更好地展現(xiàn)新聞事件的本來面目,同時,現(xiàn)場采訪同期聲要注意內(nèi)容的取舍與整個新聞以及和解說詞的有效配合,不重復,不啰嗦,不雜亂,要能有效反映新聞主題??偠灾煤猛诼晫σ粋€新聞作品來說,是大有裨益的,好的同期聲能給新聞報道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有效突出新聞主題,讓新聞作品更加鮮活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