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睡覺”非睡著
古人對睡眠是很講究的,因此古人對每一種深、淺度或姿勢的睡眠,都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坐著打瞌睡,叫作“睡”;閉目養(yǎng)神未睡著,叫作“眠”;趴在茶幾、案頭上睡覺,叫作“臥”;仰在炕上睡,叫作“寢”;躺著睡且睡著了,叫作“寐”;剛剛睡醒,睡眼惺忪,叫作“覺”或“寤”。由此可知,在古代,“睡覺”并非是一個詞,“睡”指閉眼睡,“覺”指睡醒了。
唐代時,“睡”和“覺”開始在典籍、詩歌作品中連用,如白居易《早興》詩有“睡覺心空思想盡,近來鄉(xiāng)夢不多成”之句,由于剛剛睡醒,所以有很多思鄉(xiāng)的夢都“夭折”了。
在古代,“睡”和“覺”連用起來,也不是指今天的“睡覺”,而是指“睡醒”。如白居易的《長恨歌》:“云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睂懙木褪菞钯F妃睡醒后的惺忪狀態(tài):剛剛睡醒,發(fā)鬢未及梳理,花冠尚未整理好,便下堂來了。
宋明兩代,“睡覺”一詞依然指“睡醒”。宋代理學(xué)家程顥的《偶成》詩寫道:“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睂懙氖窃缟闲褋淼那榫埃阂挥X醒來,紅日映窗。明代小說《二刻拍案驚奇》中,也多次出現(xiàn)過“睡覺”一詞,均指睡醒。如“快去朝議房里侍候,倘若睡覺,亟來報知,切勿誤事”。——一旦他睡醒了,就馬上來告訴我。 (文/劉 凱)
(責(zé)任編輯:齊風(fēng))
(郵箱:chenjianxin112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