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傳:喬治·吉辛/英國散文家。在創(chuàng)作方法上,他能對環(huán)境、人物進行典型描寫,又能分析人物心理方面的特征。
然而,我的人生已經(jīng)逝去。
生命是多么渺小!我知道哲學(xué)家們曾說過的話,我曾反復(fù)吟誦他們關(guān)于人生苦短的如歌語句,但,時至今日我才相信他們的話。這就是一切嗎?一個人的生命怎可如此簡短,如此空虛?我徒然說服自己:真正意義上的生活才剛剛起步,汗水和恐懼相隨的日子根本不是生活,是否讓生活變得很有價值現(xiàn)在仍然取決于我。也許這是自我安慰,但它不能把這樣一個事實變得含糊不清,那就是,機會和前途之門將不會再向我敞開。時至當(dāng)前,我已“退居二線”,就生命已成往事來說,我已實實在在無異于一個退休商人。我回顧已走完的人生歷程,感嘆它的渺小,忍不住想要大笑一番,可我控制住自己,只是微微一笑。
微笑,一方面帶著竭力的忍耐而不是輕視,另一方面又不可過分地自怨自憐,這樣便是最好的,畢竟,我從未真正地被困在事情最糟的境遇里,我尚且可以輕松地脫身在外。生命完結(jié)了,那又怎樣?它究竟是苦是樂,我現(xiàn)在都得不出個總結(jié)論。是不是事實本身就不需要我這般患得患失呢?有什么關(guān)系呢?命運永遠不會顯露真面目,它召令我降生,要我扮演那小小的角色,然后一切重歸沉寂。對此,我是順從還是叛逆?我心存感激,感激自己沒有像別人一樣遭遇不可吞忍的冤屈和那肉體或心靈上慘重的創(chuàng)傷——唉!唉!我在他們身上所瞥見的這種種冤屈和創(chuàng)傷!人生大部分旅程我都安寧地走過,難道還不能讓我知足嗎?假使我驚詫于生命的短促和空虛,這錯誤也是我自己親手釀就的?。∈湃サ娜藗儗ξ仪庙懢姡鹤詈矛F(xiàn)在就看清并接受真理,不然,日后必將陷入驚恐,到那時,我們會軟弱得束手無策,只能愚蠢地呼天搶地,哀怨連連。我寧愿高興,而不愿悔恨,我也將不再胡思亂想。
【寫作借鑒】
本文短小精悍,情感充沛。全文呈現(xiàn)出明顯的意識流風(fēng)格,作者毫無隱藏地敘寫自己對以往人生的失意、彷徨與釋然。首句“然而,我的人生已經(jīng)逝去”為全文定下悵然若失的情感基調(diào),后面一連串的心理活動回答了人生為什么逝去,逝去了又怎么樣,如何看待逝去等纏繞心靈的疑問。在這種自言自語式的問答中,一個孤獨彷徨的靈魂展現(xiàn)于讀者面前,讓我們讀出了每個人對于自我生命的拷問。(點評老師:丁長纓)